漁民出海打漁,很辛勞、風險極高。那么漁船靠岸卸下漁獲之后,漁民們會完全放松下來嗎?當然不。通過下面的圖片來了解一下——
清網。為出海做準備。
修桅桿。
修桅桿。
漁家婦女加工貝類。
漁夫臨時當木匠。
即將出遠海的漁民。解釋一下出遠海——在遼東沿海,出遠海的漁船分兩類,一類是需要在海上漂一兩個月的漁船,另一類就是往返周期一兩天或三兩天的接貨船。在海上漂一兩個月的海上漂負責捕撈,接貨船負責將“海上漂”的漁獲運輸到岸上。最辛苦的就是圖片中的“海上漂”漁民。
遼東漁民俗稱的大鋼殼。這艘大鋼殼正在船塢里接受大修。
一位漁民正在對大鋼殼進行維修。
補船。對木質漁船修修補補。
補船。對木質漁船修修補補。這類修補為大修。
這類修補為小修。
小修。
即便是漁船靠岸,對于漁民來說,也常常是以船為家。
漁民在整理網具。
遼東漁民將這種小船叫“小木簍子”,是當地型號最小的船只。
“小木簍子”上的漁民和岸上漁民的拋接合作。
一位“海上漂”漁民在船上,身后是他在海上漂是要用的被褥。
漁民在岸上整理網具。
漁民在岸上整理網具。
當然,也有比較休閑的漁民。
原來是挖野菜!
他的收獲不錯,這種野菜叫曲麻菜,在遼東地區很常見。
正在船塢里接受大修的大鋼殼。
傳統上,農民養狗是為了看家護院,那漁民養狗是為了啥?當然是看家護船了——大狼狗看船,你見到過沒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