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信息時報
女童被餓得骨瘦如柴,目前在救助站。但她情緒一直較為低落,需要別人陪伴關懷。信息時報記者 葉偉報 黃立科 實習生 陳道嫦
昨日上午,記者到女童家探訪,但被拒之門外。信息時報記者 葉偉報 黃立科 實習生 陳道嫦
□專題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羅陽輝 魏徽徽
專題攝影
信息時報記者 葉偉報 黃立科
實習生 陳道嫦
7歲的女童彤彤(化名)家住廣州碧桂園,可這富裕的家庭卻沒給她一個幸福的童年。3歲父母離異,跟爸爸繼母生活,長期被關在陽臺,餓成皮包骨。7月6日晚,不堪忍受饑餓的她沿著墻體逃下地面,跑到便利店偷餅干吃。被發現后,居委會、婦聯和愛心業主,將彤彤送到了番禺救助站。
可令人心寒的是,她的父母竟然玩“失蹤”,其父親在電話中竟怒稱“沒有這個女兒”。說起自己遭遇,彤彤不禁淚流滿面。她說,不想見爸爸媽媽。她的眼神里沒有兒童的天真無邪,只有“恐懼”。
一條微博揭發
虐童事件
7月7日,一條題為“令人發指,廣碧華苑疑似虐童案件,女孩餓成皮包骨,被迫跳樓覓食”的帖子在微博、論壇上傳開。該帖稱,女童叫彤彤(化名)、7歲,家住廣州碧桂園華苑,疑長期遭到父親及后媽的虐待,關在陽臺過著動物般的生活,7月6日晚她饑餓難忍,半夜跳樓逃到附近士多店偷餅干吃。網友還貼出2張女童骨瘦如柴的照片。
前晚,記者聯系上發帖網友得知,彤彤已被小區居委會、婦聯和小區關愛兒童中心愛心人士,在警方的見證下,一起將彤彤送到了番禺救助站。前晚9時許,在番禺救助站,廣碧居委會吳主任向記者證實了此事,“我們看到她的時候,好多人都不禁哭了”。
吳主任說,彤彤家住廣州碧桂園華苑11棟。7月6日晚11時左右,彤彤跑到附近一家便利店,拿起餅干就往嘴里送。店主發現后,立即通知警務室。彤彤自己說,她睡覺、吃飯都在家里陽臺上,吃飯要等爸爸媽媽(繼母)吃完飯才可以吃。
據吳主任介紹,一位認識彤彤的業主碰巧經過,她稱自己小孩和彤彤一起上學。為了保證彤彤的基本生活,居委會經過上報了街道后,決定先將她送到救助站。與此同時,居委會也將此事報警處理。可她的父母就是不出現,拒不出面,拒開房門,電話也不接。
女童餓得骨瘦如柴,長期營養不良
前晚9時許,在番禺區救助管理站大廳內,記者看到了骨瘦如柴的彤彤,廣碧愛心業主正在與彤彤談心。而坐在凳子上的彤彤則是不停打量著陌生人,無精打采地應答著,眼睛沒有一點生氣,沒有兒童的天真無邪,只剩下“恐懼”。留著長發的她,四肢如皮包骨,大腿不如膝蓋粗,她穿的衣服本來就是小號的了,可穿在她身上卻顯得格外寬大,看上去很滑稽卻又讓人心酸。
救助站工作人員梁小姐說,彤彤剛來時又瘦又黑,給她洗澡,搓下來大片大片的老泥。當他們拿來粥、肉、牛奶,本以為彤彤要大吃一頓時,卻發現彤彤只吃了幾口就飽了,嚷著要“消化片”。醫護人員替她檢查身體時,初步診斷為長期消化不良,只能慢慢調理。
前晚10時許,彤彤說肚子不舒服,救助站和愛心人士又將她送到番禺區中心醫院檢查。醫生表示身體無大礙,主要是消化不好、營養不良,需要進行藥物調理。彤彤看上去很聽話,晚上11時許,彤彤再回到救助站時,救助站的工作人員給她吃藥,她自己拿著藥片一口吞了。之后,她說想吃面條,工作人員告訴她,暫時不能吃,對腸胃不好。她回答說“好”。隨后,一個人安靜地上樓睡覺。
禁足在小陽臺 兩個月前輟學
家住碧桂園,她的家庭應該是比較富裕的,可是什么原因竟會讓她餓成皮包骨?記者從居委會了解到,彤彤是香港戶籍,爸爸叫邢光武,親生媽媽是香港人,還有一個小妹妹。本來有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可后來不知道為什么,爸爸媽媽離婚了。
彤彤說,以前和爸爸媽媽妹妹,還有爺爺奶奶住在碧桂園,爸爸媽媽離婚后,親生媽媽和外公、外婆、妹妹都回到了香港,爺爺也回汕頭老家了。后來,爸爸娶了繼母蔡某,同時帶來了一個比彤彤大的姐姐。此后,彤彤的生活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睡在陽臺上。
據熱心業主介紹,彤彤最開始在麗江花園萊恩幼兒園讀書,后來又轉到了華立學校。兩個月前,她輟學了,因為“爸爸說家里沒有錢了”。
彤彤幾年前的照片,那時她小臉圓圓的,笑容也十分甜美。(微博圖片)
如今的彤彤瘦得令人心痛,也變得不太愿意面對鏡頭。信息時報記者 葉偉報 黃立科 實習生 陳道嫦
對話彤彤:“爸媽帶姐姐去吃飯,我在陽臺沒飯吃”
昨日上午,信息時報記者獲得婦聯和廣碧居委會批準,在救助站與彤彤面對面談話。6歲的彤彤稚氣的話語還帶著點奶聲奶氣,但面對鏡頭的倔強眼神,卻透露了不符合她這個年齡的鎮定。說起遭遇,她不停表達自己的委屈;說到親人,她就肆意靠著記者哇哇大哭。
信息時報:為什么要跳下來?這樣很危險的啊?
彤彤:沒有人給我飯吃。
信息時報:爸爸媽媽沒回來多少天了?
彤彤:(爸媽)在家。
信息時報:有多久沒有給吃飯了?
彤彤:一天。
信息時報:他們經常這樣子不回家嗎?
彤彤:不是,他們有時候去外面吃,就沒有給我吃飯,爸爸媽媽(繼母)有時候只帶著姐姐去吃,我就沒飯吃了。
信息時報:那會不會買給你吃?
彤彤:(想了一會,眼神充滿了不甘)為什么會買呢?干嘛要給我?(他們)也不會花錢的。
信息時報:在家里會自己煮飯吃嗎?
彤彤:不能,還不會。
信息時報:家里平常有沒有留一些吃的東西給你?
彤彤:沒有。
信息時報:你恨不恨他們?現在要住在救助站,這樣見不到爸爸媽媽呀?
彤彤:不見他才好呢!我就是想逃出來。
“不準出客廳,不能進房間,吃喝拉撒睡在陽臺”
信息時報:平時爸爸對你好不好?
彤彤:他才不管我呢,媽媽(繼母)讓他管他才管。
信息時報:你平常住在哪里?
彤彤:廚房那邊就有個正方形的小陽臺,有水龍頭,陽臺里面有個洗衣機、干衣機,還有一些東西,沒有床。
信息時報:那你睡在哪里?
彤彤:就睡在洗衣機旁邊。
信息時報:晚上睡不睡得著?
彤彤:睡得著。
信息時報:不是有蚊子咬嗎?
彤彤:打死唄……
信息時報:那里有沒有風扇或空調?
彤彤:沒有。
信息時報:你為什么不向你爸爸提出要求去房間睡?
彤彤:我不能跟他說話。
信息時報:只能在陽臺不能出去嗎?
彤彤:嗯,不準出客廳,不能入房間。
信息時報:那你上廁所呢?
彤彤:在陽臺上,那個欄桿上,(對著欄桿)拉到外面。
信息時報:大便也是這樣嗎?
彤彤:(不好意思地笑著說)把它扔到外面,因為我旁邊有三個紙箱,箱子里面有那些袋子,媽媽放在那兒的。
信息時報:通常在家做什么?能看電視或者看書嗎?
彤彤:沒有,不能出去。
“他們說我被爺爺奶奶教壞了,不要我了”
信息時報:什么時候開始沒上學了?
彤彤:5月份。
信息時報:誰不讓你去上學呢?
彤彤:媽媽(繼母),她說上學都要叫我起來,我要等她叫我去上學我才能去。
信息時報:之前有天天去上學嗎?
彤彤:有時候去,有時候沒去,有時候遲到她就不送我去,還不如自己上學去!
信息時報:你和姐姐相處得怎樣?
彤彤:相處得好,姐姐不會和我搶東西,但姐姐不會帶我出去玩,因為我不能出去。
信息時報:媽媽只是對姐姐好,不對你好?
彤彤:是。(他們說)我被爺爺奶奶教壞了,(傷心地大哭起來)爸媽都不喜歡我,他就不要我了,要把我送走……
信息時報:你想不想回家呀?
彤彤:(搖搖頭,眼神充滿恐懼)不要!我不想見爸爸媽媽(繼母)。
信息時報:想不想上學和小朋友一起玩?
彤彤:(眼睛一下子亮起來)想!學校(幼兒園)里有很多好玩的,有積木,還有一個長長的(她用手比劃著,聲音非常低落)。
信息時報:如果讓你選,你覺得爸爸好,還是繼母好?
彤彤:親媽!
居委會和民警上門溝通都吃了閉門羹
生父繼母拒露面
愛心業主欲領養
彤彤的遭遇引起了網友的強烈關注,痛斥其父母無良。可令人心寒的是,民警、居委會、愛心業主前去做彤彤父母的思想工作,對方就是拒絕露面。其繼母隔門咆哮稱,彤彤挑食,有偷盜行為,難管教。令人欣慰的是,不少愛心業主、網友伸出援助之手,甚至有業主報名欲領養彤彤。
繼母隔門咆哮:
彤彤挑食難管還偷東西
彤彤被安頓到救助站后,居委會、愛心業主、警方試圖與其父母溝通,可連面也見不上。廣碧居委吳主任介紹,他們一直在想方設法聯系彤彤的父母,甚至找到了其父親邢光武工作的公司,都聯系不上。警方去彤彤家也敲不開門。
前晚10時30分許,記者終于撥通了邢光武的電話。對方劈頭就問,“我女兒在哪?”記者回應稱,“她在番禺救助站,要不要過來看看?”對方怒稱,“我沒有這個女兒,氣死我了。”隨后,掛了電話。
前晚11時多,居委會、廣碧關愛兒童中心3名義工再次來到廣碧華苑。吳主任說,房間里有燈,可就是沒人開門,也沒人應答,之后索性把燈也關了,她們只好隔門勸說。快到凌晨1時了,里面才有人應答。
網友“藍過三十”是廣碧關愛兒童中心理事,他發微博稱,彤彤的繼母隔門咆哮,指責警察無緣由帶走孩子。彤彤繼母稱,彤彤被生母及爺爺奶奶帶壞,在家抵抗管教,挑食等。她和她先生已經身心疲憊,并親口承認禁錮孩子在小陽臺。
“彤彤繼母稱,彤彤經常不吃飯,挑食,要享受腐敗生活,腐敗生活是指孩子要喝牛奶,吃漢堡。她和她先生已經為了管孩子身心疲憊進了醫院,說先生要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已經沒有精力管孩子了。孩子有偷盜行為,目標是巧克力,牛奶,零食。”
昨晨零時58分,“藍過三十”發微博稱,隔著門說了那么久,在他們無奈準備離開時,門內傳出一個男人的聲音,不知是不是孩子的生父,該男子竟然威脅他們三名義工人身安全。
鄰居:
繼母經常對彤彤發脾氣
昨日上午11時30分許,記者幾經周折來到彤彤家門口,記者看到掛在外墻的空調還在運轉,可敲了很久的門也無人應答。一名送外賣的男子說,11時左右,他前去送快餐,家里還有人。至12時10分許,記者多次敲門無果后,發現她家外墻空調機突然停止運轉了。
同一棟樓的鄰居說,彤彤全家三年前才搬進小區,其父早出晚歸,媽媽呆在家,好像沒有工作。之前彤彤很漂亮的,她骨瘦如柴是最近兩年的事情,以為她得了一種什么怪病,但她的父母似乎一點不關心她的健康。
該鄰居說,他們經常看見彤彤一個人背著書包放學回家,反復按門鈴也沒人開門,她就坐在樓下的花臺上發呆。彤彤和姐姐(繼母所生)兩個人都不愛說話,但兩人很少在一起玩。彤彤也不和小區其他小朋友玩,不愿說一句話。鄰居說,他們經常聽到繼母對彤彤發脾氣。有一次,彤彤趕校車晚點,只好返回家里,而其繼母就在家里對她大發雷霆,罵得很惡毒,鄰居都聽不下去了。
來幫彤彤
實現6個愿望
彤彤的愿望:
1、要見萊茵幼兒園的張老師;
2、想要萊茵幼兒園的積木玩具;
3、想見華立學校一年級一班的劉老師;
4、想要個手表做禮物;
5、想要上學;
6、想去香江動物園。
彤彤的6個愿望在網上公布后,許多熱心人士前往番禺救助站看望彤彤。下午3時許,來自廣州碧桂園的幾位熱心人士帶著兩套粉紅裙子,一個漂亮的書包,一只兔公仔,兩盒畫筆,兩本畫冊,還有一罐大豆粉去看望彤彤。
得知叔叔阿姨們來看自己,彤彤快速地下了樓。望著滿桌的禮品,彤彤有點不知所措,當眾人邀請她畫一幅畫時,她當即說“好!”,并第一次開心地笑了。不到2分鐘,她就熟練地畫出了笑臉的太陽,長水草的河流,比賽游泳的魚和烏龜,并且填上了漂亮的色彩,還特意在右上角工整地寫下自己的名字。
下午5時,彤彤實現了自己的一個愿望,華立學校的劉老師來到了救助站。彤彤遠遠看見劉老師,大聲喊著“劉老師”。劉老師看著彤彤,一時說不出話來,強忍住眼淚。劉老師說,彤彤原來是一個聰明、健康的好孩子,學習成績好,對老師也有禮貌,就是不愛說話,“太瘦了,幾個月時間怎么會變成這樣?”
現場愛心人士說,這段時間他們每天都會去幫她實現一個愿望,直到她最終找到一個溫暖的家。
愛心業主欲領養彤彤
廣碧居委會對記者說熱心的業主很擔心,即使彤彤回到父母身邊,也會繼續遭到虐待。他們為此還專門找到了律師,如果她父母不認回,他們準備以遺棄兒童罪告她,然后通過居委會向上級部門申請臨時寄養在小區業主的家里。
廣碧關愛兒童中心一名義工告訴記者,他們暫時決定暫不再做彤彤親爸和繼母的工作,目前正在聯系彤彤親生母親,他們一直與香港一社會組織有聯系,現在已經把相關材料發過去了,暫時還沒有消息。該義工表示,他們每天都會派人去跟彤彤聊天,目前有熱心業主報名欲領養彤彤。
昨日下午,廣碧關愛兒童中心在廣碧論壇上發帖稱,如果彤彤親生母親愿意起訴并要回彤彤的監護權最好,如果親生母親也放棄彤彤,則考慮由相關機構提起訴訟剝奪或者撤銷彤彤親爸和繼母的監護權,交由香港相關社會組織撫養。
相反論調帖子遭圍攻
彤彤的遭遇引起了網友的強烈關注,痛斥其父母無良,并對彤彤給予關心同情。然而在廣碧論壇上,網友“guangzhoubgy”發帖稱,彤彤生父和繼母于小孩不見的當天深夜在保安亭坐到三四點,孩子父母是在乎孩子的,是盡責的。“guangzhoubgy”質疑彤彤的確難管教、挑食,被爺爺帶壞了,并稱他見孩子父親和繼母最近確實憔悴消瘦很多。
這個帖子立即引起了網友的圍攻,并懷疑是彤彤繼母寫的。網友“山楂樹”說:“沉不住氣了,事件的關鍵人物終于出來了。那請解釋一下:1.長期禁錮孩子在小陽臺的非人生存環境是不是事實?2.醫生診斷孩子嚴重營養不良,是因為孩子挑食造成的嗎?3.你文中稱孩子難管教,你可有求助孩子的其他親屬或政府部門?”
網友“紅螞蟻”說,小孩子在家沒吃的,才會去偷東西吃,巧克力飲料小孩子不應該吃嗎,家里怎么不給買,就是她有問題,也不能吃住都關在陽臺啊,家里的房子就不能關嗎?不能和父母一個桌子吃飯嗎?從這一點看,父母絕對有問題。
為彤彤重投幸福家庭,目前最可行的方法是——
由親媽爺爺奶奶提出
撤銷生父監護權
彤彤的生父至今沒有露面,后媽閉門不管也不顧,居委也只能委托義工組織與遠在香港的彤彤親媽聯系。“廣碧論壇”等眾多熱心網友對彤彤父母避而不見的態度表示非常不滿,紛紛在網上討論如何“懲處”這些狠心的父母,如何幫助彤彤脫離“魔爪”,通過收養重新獲得家的溫暖。
就網友提出的監護權能否剝奪、撤銷,彤彤父母是否構成犯罪等一系列問題,記者昨日采訪了廣州刑事審判法官、少年庭法官和資深律師。
疑問1:生父母監護權能否剝奪能否撤銷?
剝奪監護權可操作性不強
一名多年從事少年審判工作的陳法官接受記者采訪指出,目前我國法律在剝奪監護權方面沒有明文規定,撤銷監護權在《民事訴訟法》的歸類中應屬于特別程序,但卻沒有明確的條文規定。實際上,不管是法學理論,還是司法實踐,目前法律在監護權規定方面都是空缺的。
既然法律沒有規定可以剝奪生父母作為法定監護人的權利,也就是任何公權力都沒有權利對其剝奪。該法官指出,目前涉及到監護權變更的法律條文并非沒有,早在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中就有明確的規定,當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但受訪法官認為,由于這些法律條文都是原則性的規定,可操作性不強,缺乏配套制度。法官坦言,自己從事了10多年基層少年審判工作,就不曾碰到一例因父母損害子女合法權益而被撤銷監護權的實例,即使父母因虐待未成年女子而被定罪判刑也不曾影響其監護權行使。
至于難在哪里,受訪法官指出,主要是條文中都缺乏“罰則”。并透露,目前最高院已針對這塊進行調研,廣東省法院也正研究出臺新的規范性文件,其中提出了一個新的法律概念,即“替代成年監護人”,今后將有可能剝奪相關生父母的監護權,由其他成年人實施監護。
直系親屬可要求變更監護權
截至記者發稿,婦聯和居委均未能聯系上彤彤的生父母或者后媽,既然目前法律不允許剝奪生父母監護權,那么能否撤銷有過錯一方的監護權呢?
受訪的少年審判法官指出,在離婚訴訟案件中,一般都會涉及婚生子女監護撫養的問題,即便約定了監護權,如果有監護權的一方存在虐待未成年子女等違反相關法律規定行為的,無過錯的一方有權要求變更監護權。
《民法通則》規定,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了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其他有監護資格的人或者單位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的,按照普通程序審理;要求變更監護關系的,按照特別程序審理;既要求承擔民事責任,又要求變更監護關系的,分別審理。
2007年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也明確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經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的資格,依法另行指定監護人。被撤銷監護資格的父母應當依法繼續負擔撫養費用。
據了解,有資格提出變更監護權的人包括父母、爺爺奶奶、成年的兄姐,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此外,還包括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朋友。
按此推斷,彤彤遠在香港的親媽、在汕頭的爺爺奶奶如果證實不存在侵害彤彤利益的行為,都有權向法院提出撤銷彤彤生父監護權。
疑問2:能不能給彤彤找個收養家庭?
父母健在不符合收養規定
此前,有熱心的網友擔心,彤彤被送救助站按相關條例,只能逗留10天。記者昨日向番禺區救助管理站證實,彤彤并非作為救助對象送到該站,實際上也不符合救助對象的標準,救助站是接受了婦聯和居委的委托,代為看管和照顧彤彤,因此不受相關救助條例的限制,彤彤有可能在救助站居住很長一段時間,直到監護人將她帶走。
由于彤彤“父親消失,繼母不管”,不少廣州碧桂園的熱心人士想將彤彤接到自己家暫時代管,甚至有人表示,若彤彤父母都放棄她,他們愿意收養彤彤直到成年。
然而,我國《收養法》對被收養的未成年人有明確的規定。其中未成年人必須未滿十四歲,是喪失父母的孤兒,查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或者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兒女的。彤彤父母健在,僅此一條便不符合收養規定,不能被個人領養或者福利院收養。
疑問3:是否構成遺棄罪或虐待罪?
積極虐待不明顯 暫未構成犯罪
彤彤父親及后媽是否構成遺棄罪或虐待罪?廣東法制盛邦律師事務所寧媛律師表示,從犯罪認定上,遺棄罪或虐待罪都要求犯罪行為具有持續性,即被監護人長期處于被遺棄或被虐待的狀態中,情節惡劣且達到嚴重后果。
就嚴重后果而言,就遺棄罪而言具體要求:由于遺棄而致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被害人因被遺棄而生活無著,流離失所,被迫沿街乞討的;因遺棄而使被害人走投無路被迫自殺的;行為人屢經教育,拒絕改正而使被害人的生活陷于危難境地的;遺棄手段十分惡劣的(如在遺棄中又有打罵、虐待行為的)等等。虐待罪則要求,如有病不給治療、不給吃飽飯、不給穿暖衣等的消極的不作為,又要有毆打、捆綁、禁閉、諷刺、謾罵、侮辱、限制自由、強迫超負荷勞動的積極作為。
寧律師認為,從彤彤的身體狀況和自己的說法,其監護人的積極虐待行為不太明顯,暫未達到構成犯罪的程度。如果達到犯罪程度,彤彤后媽也會基于事實上的撫養關系承擔責任。
政協委員:
建議增設
“虐待兒童罪”
“廣碧論壇”的網友質疑,我國為什么沒有虐待兒童罪,可以由公訴人起訴。記者了解到,香港媒體曾報道,英國一名33歲的寡婦沉迷網上游戲“Small World”,不停地玩了6個月,期間疏忽照顧3名9~13歲的孩子,他們被逼自己開罐頭,靠吃冰冷的豆子充饑。最終,這名婦女被判虐待兒童罪入獄。而香港也有類似的法律規定。
此前救助流浪兒童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全國政協委員、海南省政協副主席史貽云曾呼吁,法律應該增設“虐待兒童罪”,加強保護流浪兒童。
面對涉嫌虐待兒童的問題,我國至今尚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予以規范。史貽云認為,只要是有損兒童身心健康的行為,不管是其親生父母還是其他組織或者個人,都應依法追究其責任,構成犯罪的還應追究其刑事責任。國家應當制訂更具體的法律條文對責任人給以處罰。因此,她建議增設“虐待兒童罪”,保護未成年人。
刑事法官:
建議公安
強制力及時介入
一位刑事審判法官接受采訪指出,由于英國采用的是“判例法”制度,只要有存在類似判決作為先例,基本就可以作為一項法律制度進行延續。而我國采用“成文法”制度,以“法典”作為判案依據具有一定的滯后性。
該法官指出,我國立法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對家庭關系密切的糾紛,“公權力”進入相對較謹慎,涉及得比較淺,而且家庭成員間的侵害行為也較難處理,新設法律難度較大,歷時較長。但同時建議,考慮保護未成年人的必要,公安機關應當及時介入可能涉及家庭暴力的行為。
刑事審判法官建議,在實踐中,若準許公安提前介入“家暴”事件,通過強制措施先保護起可能被虐待的孩子,迫使其父母必須面對相關部門對事件進行解釋,將更有利于盡快解決糾紛。
如彤彤一案,若公安機關強制介入,其父母則沒有借口避而不見。
心理專家:
直接影響到
孩子的人格發育
廣東精神衛生研究所兒童心理行為研究室主任戚元麗認為,孩子的說法應該是真實的,但孩子的父母至今沒有解釋,目前尚不能對事件的性質下評論。但戚主任指出,目前還沒有證據顯示彤彤受到“虐待”存在持續性,但彤彤爸爸和后媽至少存在對孩子忽視的“冷暴力”行為。
“忽視也是家庭暴力的一種,不管是故意的還是無意的,對孩子來說也是非常大的傷害,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人格發育。”戚主任指出,受影響的不僅僅是彤彤,彤彤后媽自己也有一個年齡相仿的女兒,彤彤被關在陽臺,放學了進不了門口,甚至不給飯吃,這必然會影響到自己的親生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