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文具的家
課題
文具的家
課型
講讀課文
授課
時間
2課時
教學
目標
1.認識“具、次”等13個生字和斤字旁,會寫“文、次”等7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觀察插圖,聯系生活經驗,讀好人物對話。
4.多元識字。
5.初步養成愛護文具的習慣。
教學
重點
掌握“包”字的筆順書寫規則。
教學
難點
觀察插圖,聯系生活,體會心情,讀好對話。
第一課時
教學
目標
1.認識“具、次”等13個生字和斤字旁,會寫“文、次”等7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具
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導入
( )分鐘
一、結合實際,情境導入。
1﹒小朋友的文具盒里都擺著鉛筆、橡皮,能說說他們有什么用嗎?(課件出示2:出示文具)
2﹒教師:鉛筆、橡皮、尺子等文具,能幫我們做這么多事情,真是我們學習上的好伙伴哪!
(課件出示3) (出示撿到的橡皮)可是這些小伙伴卻被他們的小主人弄丟了,它們很傷心,讓我們一起來幫助它們找個家吧!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板書:15文具的家)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引到課文,激起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
教學
( )分鐘
二、認讀生字,初讀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
提出要求:(課件出示4)
(1)不認識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請教老師和同學。
(2)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詞;
(3)讀通每個句子,讀不通順的多讀幾遍;
(4)給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 (課件出示5)
wén cì zhǎo pínɡ bàn rànɡ bāo
文 次 找 平 辦 讓 包
?各自拼讀,找出翹舌音和整體認讀音節的字。
?指名認讀,相機正音。
“次”是平舌音還是整體認讀音節,“找、讓”翹舌音,“辦”是前鼻音,“平”后鼻音。
(2)出示新詞(課件出示6)
文具 一次 哪里 新的 每天 平安 這些 檢查 仔細 所有
?借助拼音,開展讀詞游戲。
相機正音:“新、檢”是前鼻音,“仔、所”是平舌音,“查”是翹舌音。
?開火車讀,再讀。
?小老師領讀,齊讀。
(3)讓我們把這些字詞帶到課文中,一起來讀好課文。
?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聽讀音是否正確。
?開火車讀,看誰讀得好。組織互相評價讀書。
(3)識記生字
可采用多種方法進行,如:
①猜字謎。
“去字頭上一把刀。”(丟)(課件出示7)
②加一加,減一減。
親+斤=(新)女+也=(她)此+二=(些)人+子=(仔)
海-三點水=(每)蘋-草字頭=(平)
③形近字比較。
具一真次一吹丟一去她一他哪一那
3.整體感知內容。
請大家帶著這些問題聽老師讀課文。(課件出示8)
?誰老是丟鉛筆、橡皮?(貝貝)
?后來她為什么再也不丟文具了?(因為她每天都把文具放在文具盒了。)
三、識記生字,書寫生字。
出示生字:文 次 找 平 辦 讓 包 (課件出示9-11)
1.記生字:開動腦筋記生字。學生各抒己見,然后教師總結:
(1)加一加:“力”加“八”是辦。“讠”加上是讓。“勹”加“巳”是“包”
(2)減一減:“我”減“丿”是“找”。
(3)換一換:“吹”字的“口”換成“冫”就是“次”。
(4)部件法:“與”字很像阿拉伯數字5和“一”組成。
2.指導書寫(課件出示12)
(1)師范寫,重點指導“平、包、找”并講述:
“平”:第四筆橫位置居橫中線上,略微向右上方傾斜,點和撇的方向朝里,第五筆豎寫在豎中線上。
“包”:半包圍結構,筆順規則:先外后內。第一筆撇從豎中線起筆,第二筆橫折鉤的起筆在撇的中點偏下部位,折要稍微靠里。第五筆豎彎鉤的起筆對準撇的尾部,寫得舒展。
“找”:左右結構,左右一樣高,第四筆橫的起筆穿插在第一筆橫與第三筆提之間。第六筆撇穿插在左邊提的下面,注意斜鉤寫得舒展。
(2)學生在習字本上描紅、臨寫生字。(提醒寫字姿勢。)
(3)教師巡視指導,強調寫字姿勢,提出要求。
?看準每個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個字的結構,放慢速度。
?嚴格按筆順描寫。
(4)展示學生寫字作品,講評,適當獎勵。
讀讀記記:語 文、文字、主次、首次、找人、找春天、和平、平時、開辦、包辦、出讓、相讓、書包。
【設計意圖:掃清語言障礙,認清字音,記住字形,理解字義,鼓勵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設計意圖:運用猜字謎、游戲等多種方法識記字詞,引起學生學習字詞的興趣。】
【設計意圖:會寫字的學習,包括字音的認讀,字形的識記,關鍵在書寫上,書寫的規則要記牢。規范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 )分鐘
四.總結交流
本課我們認識了丟三落四的貝貝,還認識了許多生字朋友,收獲很大,下節課,我們將走進課文中細細品味。
課堂作業新設計
1.寫出帶有下列偏旁的字。
斤 ( )( ) 冫( )( )
扌( ) ( ) 讠( )( )
2.看拼音寫漢字。
wén jù yí cì nǎ lǐ xīn de
( ) ( ) ( ) ( )
měi tiān pínɡ ān zhè xiē
( ) ( ) ( )
3.形近字組詞:
具()檢()丟()每()
真()臉()去()母()
參考答案:
1.斤:聽 折 冫:涼 冷 扌:打 拍 讠:讓 認
2.文具 一次 哪里 新的 每天 平安 這些
3.形近字組詞:
具(文具)檢(檢查)丟(丟掉)每(每天)
真(真的)臉(笑臉)去(出去)母(母親)
第二課時
教學
目標
1.觀察插圖,聯系生活,體會心情,讀好對話。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養成愛護文具的習慣。
教具
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導入
( )分鐘
一、出示謎語,激趣導入:
(課件出示14)
(1)小小人兒細又長,穿著木頭花衣裳,畫畫寫字它全會,就是不會把歌唱。
謎底:( )
(2)身體有圓也有方,常在鉛筆盒里裝,要是寫錯一個字,它會馬上來幫忙。
謎底:( )
以上謎語是關于兩種文具的,你猜出來了嗎?它們被小主人貝貝給弄丟了,找不到家了。現在,貝貝改正了錯誤,把他的文具都放在了它們的家——文具盒里了,文具們再也不用擔心找不到家了。我們來看看貝貝是怎么轉變的吧!
【設計意圖:謎語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新課
教學
( )分鐘
二、精讀感悟,重點突破。
(一)學習一、二自然段。(課件出示15:1、2自然段)
1﹒想一想,貝貝為什么每天都弄丟文具?從哪里看出來?
貝貝不愛惜文具,不會保管自己的文具。
① 筆,只用了一次,不知丟到哪里去了。(課件出示16)
說明貝貝沒有養成愛惜文具,收拾整理文具的習慣。
②橡皮,只擦了一回,再想擦,就找不著了。(課件出示17)
“一回”“再”“找不著”說明貝貝真的不會收拾自己的文具,橡皮只擦了一回就不見了。
2.指導朗讀:“橡皮”重讀,突出貝貝不只不見了橡皮,還不見了其他東西。“再”“就找不著了”重讀,突出貝貝的著急。(板書:起因:鉛筆、橡皮找不著)
3﹒你有過和貝貝一樣的問題嗎?你想過為什么嗎?
學生一:有過,以前也會經常丟橡皮、鉛筆。
學生二:都是因為自己太粗心,沒想著愛惜文具。
(二)學習三、四自然段。
1.(課件出示18)出示“貝貝一回到家就向媽媽要新的鉛筆、新的橡皮。”
“一……就……”在這里可以什么詞語代替?(可用“立刻、馬上”代替)。
請把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課件出示19)
“我一回到家,就 。”
“上課鈴聲一響,我們就 。”
2.面對天天丟文具的貝貝,媽媽是如何教育他的?用“____”畫出來。(課件出示20)
出示:媽媽說:“貝貝,你有一個家,每天放學后,你都平平安安地回家。你要想辦法,讓你的鉛筆、橡皮和轉筆刀,也有自己的家呀。”
讀了媽媽的話,你明白了什么?
媽媽用貝貝有一個家,自己每天能平平安安回家打比方,讓貝貝給鉛筆、橡皮和轉筆刀等文具找一個家,那么就可以讓鉛筆、橡皮和轉筆刀和貝貝一樣按時平安地回家了。(板書:經過:給文具找個家)
3.指導朗讀:“想辦法” “自己的家”重讀,起到提醒貝貝的作用。這句話都是媽媽說的,要讀出媽媽的耐心,和藹可親。
(三)學習五、六自然段。
1.從哪里看出貝貝現在對文具的愛護?用“~”畫出。(課件出示21)
出示:從此,每天放學的時候,貝貝都要仔細檢查,鉛筆呀,橡皮呀,轉筆刀哇,所有的小伙伴是不是都回家了。
2.為什么從此,貝貝每天放學都會檢查這些文具?
因為貝貝給這些文具找了一個家,她也要讓這些文具每天回家。說明貝貝養成了收拾、整理、愛惜文具的習慣。(板書:整理文具、愛惜文具)
【設計意圖:問題的引領非常巧妙,開拓學生的思維,接著出示問題的答案,還是本文的重點句。】
【設計意圖:抓住關鍵詞,找近義詞的方法理解詞義,再用關鍵詞寫句子,設計巧妙。】
【設計意圖:問題的設計很精妙,切入重點,還能適當降低難度,時候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
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
( )分鐘
三、鞏固拓展,總結提升。
1.組織討論:怎樣做才能不丟東西呢?
我們也應該學習貝貝“每天放學的時候,貝貝都要仔細檢查,鉛筆呀,橡皮呀,轉筆刀哇,所有的小伙伴是不是都回家了。”(板書:仔細檢查、帶文具回家)
2.背一背:(課件出示24)
文具盒兒歌
文具盒大嘴巴,
不吃魚不吃蝦。
保管主人的文具呀!
鉛筆排排坐,
橡皮角落藏,
便簽小本躺底下,
這是文具幸福的家!
板書
內容
起因:鉛筆、橡皮 找不著
文具的家 經過:給文具找個家 整理文具、愛惜文具
結果:仔細檢查 帶文具回家
課堂作業新設計
1.組詞。
平( )( ) ( ) 新 ( ) ( )( )
2.說一說你知道的文具名稱。
3.你打算今后如何管理自己的文具?
【答案】
1.平:平安 和平 平等 新:新舊 新意 新娘
2.尺子 卷筆刀 橡皮 鉛筆 水彩筆
3.今后不再亂扔文具,用完及時放回文具盒中。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1.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引到課文,激起學生學習興趣。認清字音,記住字形,理解字義,鼓勵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2.運用猜字謎、游戲等多種方法識記字詞,引起學生學習字詞的興趣。
3.寫字難點的講解,起到指點迷津的作用,重點字的指導,筆畫筆順,間架結構的書寫,規范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4. 《文具的家》這篇課文通過媽媽和貝貝的對話,教會學生要整理、保管好自己的文具。
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讀好對話是本課朗讀教學的重點,特別是3、4、5自然段對話的形式,在整節課中反復的指導朗讀,先是自由讀,讀得好的同學示范讀,小組比賽讀,分角色讀,讓孩子們有朗讀的興趣,喜歡上朗讀,所以我就用欣賞的方式表揚他們讀的越來越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通過朗讀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趣味。并鼓勵學生養成愛護文具的好習慣。
不足之處:
1.寫字時間太短。每節課最起碼有10分鐘的寫字時間,先讓學生觀察字的結構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關于寫字的指導,對于左右結構的字,口訣:一看左右,二看上下,三看重要筆畫。這樣讓學生更加明確左右結構的字該怎樣寫的好看又正確。然后互相交流每個字的間架結構和筆順規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把生字書寫得正確、美觀。
2.教師的語言要具有簡介明了性,注意過渡語和評價語的準確到位。
備課素材
【寫作背景】
《文具的家》這篇課文是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課文以通過貝貝找不到鉛筆、橡皮時媽媽與他的對話以及后來他的改變,滲透著對于孩子們要愛護文具的主題思想的教育。
全文共6個自然段,1、2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第3、4、5自然段運用對話的形式,通過媽媽的教導,貝貝知道了文具也有自己的“家”。第6自然的寫貝貝逐漸養成了整理文具的好習慣。
【作者介紹】
圣野:1945年就讀于浙江大學。1947年參加《中國兒童時報》的編輯工作。1949年3月離開浙大參加浙東游擊隊金蕭支隊。40年代末出版過詩集《啄木鳥》《列車》和《小燈籠》。建國后曾在部隊做文教宣傳工作。1957年復員轉至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同年起主編《小朋友》雜志,此后長期從事編輯工作,業余創作了大量兒童詩和其他樣式的兒童文學作品。出版有《歡迎小雨點》《和太陽比一比》《奶奶故事多》《春娃娃》《神奇的窗子》《竹林奇遇》等四十多本兒童詩集。一些詩作曾多次譯成外文介紹至國外。作品多次獲全國獎。
【與課文有關的資料】
文具
文具包括學生文具以及辦公文具、禮品文具等。一般指辦公室內常用的一些現代文具:簽字筆、水筆、鋼筆、鉛筆、圓珠筆等;以及筆筒等配套用品。其他辦公用品還包括:直尺 筆記本、文件袋、文件封套、計算器等。
【其他資料】
愛護文具三字經:
三字經:愛護文具
小文具,要愛惜。小書包,裝整齊。
不撕書,不咬筆。好孩子,能自理
三字經:使用鉛筆
小鉛筆,自己削。講衛生,不能叼。
學寫字,三指捏。身坐正,頭不斜
課后作業
基礎積累大鞏固
一、小兔學播音。(用“ ”畫出加點字的正確讀音)
jiǎn zhǐ
jǎn zǐ
suǒ dū
shuǒ diū
二、比一比,看誰的雪球滾得大。
放 放學 放假 開放
文
平
閱讀能力大提升
三、重點段落品析。
從此,每天放學的時候,貝貝都要仔細檢查,鉛筆呀,橡皮呀,轉筆刀哇,所有的小伙伴是不是都回家了。
1. 用文中的近義詞填空。 認真—( )
2. 每天放學的時候,貝貝要做哪些工作?
思維創新大拓展
四、口語交際。當你忘記拿鉛筆、橡皮等文具時,你要用到它們,你會怎樣向同學借?
參考答案
一、檢 jiǎn 仔 zǐ 所 suǒ 丟 diū 二、文具 文章 語文 平時 平常 很平 三、仔細 仔細檢查,鉛筆呀,橡皮呀,轉筆刀哇,所有的小伙伴是不是都回家了。 四、示例:小明,我忘了帶橡皮了,我能借你的用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