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古都在孟津。孟津區的平樂、翟泉、金村、象莊、下黃、潘村都在漢魏故城范圍,金村更是被稱為金鑾殿上的村莊。其實,漢魏故城也有較大一部分在洛龍區的白馬寺鎮、佃莊鎮范圍。漢魏故城東部屬于偃師區范圍,東距偃師商城遺址10公里。
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洛陽城東15公里洛陽市洛龍區、偃師區、孟津區毗連處。漢魏洛陽城北靠邙山,南臨洛河。西周初在此筑城,稱成周,更始三年(25),東漢光武帝劉秀定都于此,其后三國、魏、西晉、北魏也以此為都,歷4代共330多年,加上成周城,有600多年都城歷史。漢魏故城是我國所有都城遺址中,定都總時間最長、規模最大且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城遺址。保護區現存有內城、宮城、金墉城、外廓城、永寧寺、太學、辟雍、明堂、靈臺、白馬寺等重要文物遺跡。北魏末年在戰亂中化為廢墟。隋唐洛陽城往西移至今洛陽市區一帶,漢魏洛陽城被廢棄。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漢魏洛陽故城不僅是東漢、曹魏、西晉和北魏時期的都城和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也是這一時期絲綢之路東端最重要的國際性商貿大都市,即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也是客家先民首次南遷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出發地。 漢魏洛陽故城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古城——100平方公里;也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的古城——6個朝代40多位帝王以此為王都;也有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大學——太學。北魏洛陽城的形制和布局,和兩漢以來的都城相比,出現了劃時代的變革,為隋代的大興城、唐代的長安城和洛陽城開創了先例。
漢魏洛陽故城,一部歷史王朝興替的無字書,也是燦爛的河洛文明的代表。
2022年新年前夕,再訪心目中偉大的漢魏洛陽古城。洛陽天氣晴朗,藍天白云,田野的氣息沁人心脾。金墉城所在的金村村民又開始了冬灌,為來年小麥豐收做準備。
進入保護區范圍,沿著一條40米寬的西門大道一路走,一路參觀。保護區的鐵絲網內,是金村群眾的麥地,麥苗青青,行壟伸向遠方。北向的邙嶺清晰可見,鳳凰山高高矗立,山下西邊不遠就是曾經下鄉搞過社教的村莊。
沿著寬闊的西陽門大街參觀。這里是外郭城。
進入宮城西南角范圍。復原的外墻外磚內夯土。
向南筆直的銅駝大街,在陽光下大氣磅礴。
曹魏至北魏的宮廷正門——閶闔門[ chāng hé ]。
排水溝遺址。
止車門遺址。宮城南部的第二道宮門。
端門遺址。太近殿的正南門。
端門正北370米的太極殿,也就是皇帝的金鑾殿。考古進行中,將近兩千年的磚瓦被考古清理出來。
棚子外的土地上也有零碎的磚瓦片。回程的路上再拍幾張。北邙一下,洛河北岸,這片神奇秀美的土地,五代王朝的統治中心茲此興替,不正是“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的具體體現嗎?社會的發展,歷史的進步,是人類社會的必然歷程。燦爛的文化,深厚的歷史,中華文明的傳承一代一代,生生不息。
昔日的王都,皇帝的統治中心,如今是勞動人民的家園。寄希望各級政府把漢魏洛陽故城遺址保護好,維護好,展示好,建設好遺址保護公園。
聽說閶闔門遺址可能會2022年開工原址保護性復原,這也算是文物保護的大好消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