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掌握鑒賞術語
根據高考《考試說明》對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內容四方面的考查要求,我們要相應地掌握有關的答題方法和鑒賞術語。
(一)形象
1、人物形象:通過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或某個細節等描寫,刻畫(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鑒賞時注意抓住細節描寫。
2、景物形象: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詩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現,它常常帶上了一定的主觀色彩。鑒賞術語一般為:通過什么樣的景物描寫營造了怎樣的意境,透露(表達)出詩人怎樣的心情(思想)。鑒賞時注意抓住景物特征來感悟意境。
3、事物形象: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為具體描寫對象,在形象描寫中將事物人格化,從全詩來說,用象征性的形象描寫來曲折地表現詩人的品格節操或思想感情。古典詩詞中經常描寫的形象有:蟬、鷹、松、梅、竹、馬等。鑒賞時注意抓住事物與人的契合點。
4、比喻性形象:有些古詩詞,隱含了實際形象而用了比喻的意象來含蓄地表達。這就要求讀者能結合有關背景材料,透過形象描寫,把握其中隱含的內容。
(二)語言
古詩詞語言鑒賞的專用術語主要有以下六種:
1、清新:用語新穎,不落俗套。2、平淡(質樸):不加修飾,平易近人。3、絢麗:詞藻華麗,富有文采。4、明快:斬釘截鐵,一語破的。5、含蓄:意在言外,引而不發。6、簡潔:干凈利落,言簡意賅。
(三)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的鑒賞主要包括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三方面的鑒賞。
1、表達方式:五種表達方式中除說明外,論敘、描寫、議論、抒情這四種往往融于一體,綜合運用。
2、表現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對比反襯、卒章顯志、比興手法。
另外古詩詞中常見的表現手法還有:以小見大、虛實結合、欲揚先抑等。
3、修辭手法:
①用典。即為豐富讀者聯想,增加詩文內涵而化用前人詩文中的成語典故、詩文詞句以及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等(廉頗老矣,尚能飯否)。②夸張是為了強調和突出(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③比喻是為了更形象生動(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④擬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或產生動態美(紅杏枝頭春意鬧)。⑤反問是為強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⑥對偶是為增強詩詞的音樂美和形式美(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另外古詩詞中常見的修辭還有:互文、對比、通感、雙關等。我們在鑒賞時要善于發現,直接說明其作用。
(四)思想內容
每首詩詞都要借助具體的語言描寫,采用獨特的表達方式,創造出一種意境,借以表現詩人的情感,傳達詩人的思想。高考詩詞鑒賞中的思想感情主要包括:傷春悲秋、思鄉懷人、年華易逝、隱逸之樂、亡國之恨、愛國情感、堅守節操、憂國憂民、離懷別緒、旅途寂寞、軍旅之苦、邊塞征戰、兩情相悅、懷古傷今、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對自由的向往、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