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孫善光 | 巍巍井岡山
userphoto

2023.07.21 山東

關注
作者攝

湘贛交界處,羅霄山脈中段,有一大片最有代表性的山地亞熱帶綠闊葉林區,這便是井岡山。當年毛澤東同志帶領秋收起義的部隊來到這里,開始了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偉大斗爭。1928年4月朱毛會師井岡山,中國革命的一炬火種從此燃起,遂成燎原之勢。

井岡山如今是江西省吉安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面積并不大。秦朝時這里是九江郡廬陵縣的屬地。唐朝顯宗時,改為江南西道吉州府屬地。明清以來,隸屬江西行省吉安府永新、龍泉兩縣分治。宋朝大文學家歐陽修以及南宋大詩人楊萬里、文天祥等人就出生在吉安,可以說吉安是一個文化厚重、人杰地靈的地方。

今年暑期,我去井岡山接受紅色教育。從吉安出發,驅車前往井岡山。在蜿蜒的山間公路上,車左右盤旋,沿途漫山遍野幾乎都是青翠的毛竹和斑竹。輕輕飄拂的竹葉似在夾道歡迎我們的到來。路邊青翠的竹林間偶而閃出一面鮮紅旗幟形狀的宣傳牌,八個大字熠熠生輝:“紅軍故鄉,革命搖籃。”

此時我腦海里蹦出了一個疑問,井岡山成為革命搖籃的根本所在?早在1928年10月,毛澤東同志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說:“鞏固此根據地的方法:第一,修筑完備的工事;第二,儲備充足的糧食;第三,建設較好的紅軍醫院。把這三件事切實做好,是邊界黨應該努力的。”當我們隨著導游的引導來到了黃洋界,我便找到了第一個答案。

1928年8月發生在井岡山的黃洋界保衛戰是最為慘烈的一次戰斗。黃洋界海拔1343米,為井岡山上五大哨口之一,地勢險要。有三條狹窄崎嶇、盤山而上的山間小路在此連結:一條北經茅坪村,與永新縣相連;一條西連大隴村,可抵湖南炎陵縣;另一條則南接大小五井,直達茨坪。為阻擊從不同方向來進犯的敵軍,紅軍在黃洋界三條小路的連接點上,建立了三個防御工事。三個防御工事互為犄角,相互呼應,組成哨口。哨口前沿各設五道防線:竹釘陣、壕溝、竹籬笆圍欄、滾木擂石、射擊掩體。

懸崖峭壁之上,至今還可看見當年紅軍打擊敵人用過的檑木滾石等物。在懸崖峭壁旁一塊山石上架設著一門迫擊炮,在陣陣蕭瑟的山風中,仿佛依舊在訴說著當年戰斗的激烈。毛澤東當年的一首《西江月 井岡山》,形象地刻畫出當年紅軍官兵激烈鏖戰的場景: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難怪,當年國民黨反動派以數倍于紅軍兵力來圍剿紅軍,竟將山上為數并不很多的紅軍奈何不得。

從黃洋界下來,我們參觀了位于小井的紅四軍醫院舊址,我便有了第三個答案。紅四軍醫院當年又叫紅光醫院,是一棟兩層黑色的木樓,里面陳設十分簡陋。因醫藥奇缺,醫務人員自己上山采集草藥,并用竹片、木板制作一些簡單的醫療器具。我詳細地觀看過當年紅軍采集的藥材,主要是黃連、海金砂、鉤藤、散血丹等,用于治療痢疾、跌打損傷、化膿炎癥等。沒有任何西藥和現成的醫療器械,都是紅軍自己采集藥材和動手制作器械,可見當年紅軍生存環境的艱苦。井岡山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全球同緯度保存最完整的次原生森林。獨特的高山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非常適合各種植物和藥材的生長,這為紅軍采集藥材提供了便利,這也是紅軍之幸。

我看過小井紅四軍醫院舊址簡介。1927年10月毛澤東同志率領秋收起義部隊進駐寧岡茅坪時,還沒有紅軍醫院,因戰斗十分頻繁和物質生活異常艱苦,傷病員不斷增多,不得不住到群眾家里。為改善醫療條件,紅軍官兵和革命群眾自愿捐款,自己動手建造了紅光醫院。兵民團結是勝利之本,鞏固和發展好根據地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從井岡山的歷次革命實踐中也能說明。

“紅軍打仗為工農,鏟除一切寄生蟲;鐵錘砸爛舊世界,鐮刀割斷窮苦藤。”這首井岡山歌謠就生動說明了紅軍為誰打仗,為什么打仗的問題。正因如此,當毛澤東率領的工農紅軍到達井岡山不久,袁文才和王佐的綠林武裝就情愿歸屬。正因為紅軍紀律嚴明,人民群眾才衷心擁護紅軍。毛澤東當年制定的“三項紀律,六項注意”正是基于紅軍與群眾中出現的問題,才不斷加以改正。其中的“六項注意”:上門板、捆草鋪、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看起來都是小事,而正因為是小事才見一支軍隊的本質。“紅軍紀律真嚴明,行動聽命令;愛護老百姓,到處受歡迎;遇事問群眾,買賣講公平;群眾的利益,不損半毫分。”這首井岡山歌謠正是紅軍忠實執行革命紀律的生動體現。

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里,我還看見了不少井岡山歌謠,生動再現了當年的歷史情景:“紅旗飄飄五角星,共產黨來哩有田分;打倒土豪和劣紳,勞苦大眾樂盈盈。”“當兵不要當白軍,白軍給人致背心;當兵要當紅軍,哥當紅軍妹光榮。”這些歌謠從不同側面反映出紅軍之所以能夠勝利,中國革命之所以星火燎原的根本原因。

在茨坪的毛澤東同志舊居,我特別關注了毛澤東、朱德等當年在井岡山的生活環境和條件。紅軍生活異常艱苦,從軍長到伙夫每天都只有五分錢的伙食費,很多時候吃的是粗糙的紅米飯和南瓜湯,有時常常還要靠野菜充饑。就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他們指揮了井岡山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就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毛澤東寫下了著名的《井岡山的斗爭》,并和他的戰友們一起將革命的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勢席卷了整個中國大地。這使我找到了中國革命勝利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官兵平等、兵民平等。

紅星,紅旗,火炬,號角,紅軍群雕,在井岡山處處都有革命戰爭年代血與火的印記,流傳著不少的紅色故事。當年井岡山人口不滿兩千,產谷不滿萬擔。為鞏固井岡山根據地,紅軍從油糧富足的寧岡縣搬運糧食上山。朱軍長身先士卒,一天往返一百多里,挑糧上山,帶頭挑得滿滿的。看著朱軍長日夜為革命操勞,挑得那么多,那么重,戰士們有些心疼,有人悄悄把他的扁擔藏起來,以為這樣就可以使他休息幾天。沒想到,朱軍長連夜又作了一根扁擔,而且更粗,更牢實,挑得糧食更多。人們從朱軍長身上看到了共產黨的干部不搞特殊,一心為了革命。從此,朱德扁擔的故事傳開了,井岡山軍民為紀念朱德艱苦奮斗的動人事跡,專門作了一首歌謠:朱德挑糧上坳,軍糧絕對可靠。軍民齊心協力,粉碎敵人“圍剿”。

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英勇無畏的氣節,也是戰勝敵人的重要法寶。“碰到敵人莫害怕,勇敢拼殺不讓他;斷頭只當風吹帽,負傷如掛大紅花。”“我站在黃洋界上觀山景,忽聽得山下人馬亂紛紛。舉目抬頭來觀看,原來是蔣賊發來的兵。一來是,農民斗爭少經驗,二來是,二十八團離開了永新。你即得寧岡茅坪多僥幸,為何又來侵占我的五井?你既來就該把山進,為何山下扎大營?你莫左思右想心不定,我這里內無埋伏外無救兵,你來、來、來!我準備著南瓜紅米,紅米南瓜,犒賞你的眾三軍。你來、來、來!請你到井岡山上談談革命。”這場“空山記”在井岡山革命斗爭史上意義非凡,集中體現了紅軍的智慧和膽識。井岡山的斗爭,奠定了中國人民大革命勝利的基礎。

初中時我學過的袁鷹的《井岡翠竹》,其中一段文字這樣寫道:“毛委員和朱軍長下山去了,紅軍下山去了,井岡山的毛竹,同井岡山人民一樣,堅貞不屈。血雨腥風,毛竹青了又黃,黃了又青,不向殘暴低頭,不向敵人彎腰,竹葉燒了,還有竹枝,竹枝斷了,還有竹鞭,還有深埋地下的竹根。”是的,井岡翠竹,革命的翠竹。革命軍人的氣質和意志何不如這井岡山翠竹?風雨無懼!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方圓五百里井岡,群峰聳立,竹林青翠,云海磅礴,高聳在天際。一道崢嶸的歲月,雕刻進古往今來的記憶。歷史不會忘記——紅軍故鄉,革命搖籃,永遠的井岡山!

作者簡介:孫善光,山東省五蓮縣人,大學學歷,中共黨員,高級教師,日照市優秀教師,日照市黨史學會第二屆會員、中國散文網會員。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數篇,在國家、省市級報刊及平臺發表文學稿件200余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井岡山的紅色之旅
井岡朝圣
【旅游足跡】江西之旅--井岡山黃洋界哨口
深切的緬懷 無盡的追思——井岡山參觀學習記
井岡山時期的那些人那些事之革命遺跡
(新詩)巍巍井岡頌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宾市| 哈密市| 板桥市| 射阳县| 夏邑县| 奉新县| 苏尼特右旗| 克山县| 霍林郭勒市| 安多县| 大悟县| 林芝县| 东宁县| 赤壁市| 砚山县| 抚顺市| 长沙市| 崇信县| 临泉县| 康乐县| 鄂尔多斯市| 义乌市| 蕉岭县| 龙里县| 巨鹿县| 乌拉特中旗| 固镇县| 华容县| 永仁县| 轮台县| 贡山| 海兴县| 东港市| 赤城县| 玉田县| 和龙市| 宿迁市| 高邮市| 武乡县| 思茅市| 柘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