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7 次
進化
-舒適區-
Comfort Zone
舒適區真是一個被人翻來覆去講到熟爛的概念。
以前講到“舒適區”,指的都是能力上的舒適區。
大家討論的也是該不該沖破能力上的舒適區。
其實每個人還有各自的“心理舒適區”。
“心理舒適區”
指的是每個人的心理習慣。
什么是心理習慣?
人在遇到某些事情后,
習慣用于面對事情的心理狀態
就是他的心理習慣。
例如,
一個人遇到困難之后,
習慣用逃避、恐懼、焦慮,甚至崩潰去面對。
那逃避、恐懼、焦慮和崩潰都是他的心理習慣,
也是他的心理舒適區。
不舒適的心理舒適區
上面提到的“逃避、恐懼、焦慮和崩潰”
都不是令人舒服的心理感受,
為什么就是“舒適區”?
因為逃避“短痛”比逃避“長痛”來得容易和輕松。
拖延癥就是我們待在“逃避”
這種心理狀態的具體表現之一。
我們學習工作時
不斷去刷抖音,睡懶覺,看綜藝等等,
就是想通過做這些輕松愉快的事情逃避任務的痛苦。
逃避是我們很輕易就能逃進的“舒適區”,
比“直面困難”容易太多了;
就像“刷抖音”遠遠比“學習”輕松容易。
我們人類喜歡即時反饋,很難做到延遲滿足。
所以“逃避”立刻能帶來的輕松,
時刻在誘惑我們放棄學習和工作。
當你習慣了逃避,
那么逃避也就成了你的心里舒適區,
成了一種癮。
一些負面情緒,
像“沮喪、憤怒、狂躁”
也容易成為我們的“心理舒適區”。
因為這些情緒
都不需要我們逆著自己的本性,
不需要忍耐和思考“該怎么做最好”。
任由情緒把自己占滿,讓情緒放肆地宣泄,
那種感覺當然比耐著性子思考最佳方案來得痛快。
這種“痛快”
時刻在誘惑我們將負面情緒變成習慣,
讓它們成為心理舒適區。
但類似“逃避”和負面情緒的心理舒適區只會讓我們
“任性一時爽,到頭火葬場”。
你的心理舒適區是怎么的?
「一天進一步」
點一下在看,
一起找找同頻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