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青春期心理特征與應對方式
一、 青春期孩子常見的三類問題
(一)關系問題 原因:孩子感覺到父母不理解不支持不信任他們感受到深深的挫敗感
1、 親子關系 充耳不聞頂嘴 對抗父母 說不得關門沖動離家出走威脅父母
2、 師生關心 不聽講 頂嘴 課堂紀律
3、 同伴關心 被欺負被孤立敵對與沖突
(二)學習和學業 原因:小學階段家長要求太高批評太多,導致孩子不自信
作業拖沓學習效率低成績下滑注意力不集中輸不起考前焦慮癥厭學不上學沒有理想
(三)不良習慣 原因:心情煩躁回避逃避 找自信找陪伴
沉迷手機沉迷游戲網聊早戀 買買買
歸根結底兩個原因:孩子心理需求未被滿足(第一講),錯誤的教養方式(第二講)
二、 青春期心理需要和心理特征,如何滿足孩子?
(一)情緒波動喜怒無常
1、 激素擾動 有關聯 不密切
2、 發生的事件
情緒低落
消極事件 :(與父母交往困難)否定他 吵他 ;在校被批評;異性同性伙伴關系破裂
情緒高漲
情境:與同伴在一起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時間:一般在周五周六晚上時間孩子自己控制
3、成人主導的場所與情境 串門 跟大人聚餐 建議:孩子的事情由孩子主導,家長給建議給孩子選項,讓孩子做選擇題
(二)四怕
一、怕被批評
特別怕家長老師批評感覺到屈辱 建議:保護孩子自尊心 不當眾批評 用表揚的語言完成批評的任務
怎么批評能讓孩子愉快接受、不傷害親子關系、不破壞孩子自尊心 能讓孩子更上進
案例:晚飯后半小時孩子還在玩手機不提寫作業 家長擔心焦慮:
擔心孩子沒把精力放在學習上 擔心作業寫不完 擔心睡晚了 早上起不來 擔心休息不好影響明天聽課
接下來家長咋辦:
1、 你都玩多久了,整天就知道玩,沒正事 太貪玩,沒理想 ,不上進的孩子
2、 怎么還不趕緊寫作業? 是個不自律的孩子
3、 你成績都什么樣了,你自己不著急嗎? 是個不自律的孩子
4、 你都多大了我不催你你是不是就不知道寫? 是個不自律的孩子
5、 我們每天幸幸苦苦都是為了你,你就不能體諒下大人,自己自覺學習嗎? 不感恩的孩子
6、 說過多少遍了放學回來先寫作業再看手機,你就沒記性嗎? 沒責任心的孩子
7、 你這孩子不要強,這么玩下去,長大掃大街去吧 不上進沒理想沒有未來的孩子
8、 非得我動手搶手機你才知道要寫作業嗎? 不自律也不值的被尊重的孩子
黃色點傷到孩子了 總之我們對孩子的責備。批評就是不斷對孩子表達:你不好 你是個不上進 不自律沒理想沒未來的孩子,孩子感受到我不好,爸爸媽媽不愛我,嫌棄我。
咋辦:家長的邏輯語言是因為你這件事情沒有做好,所以你人不好,事情和人要分開
關于批評:
1、 感到恐懼(被嫌棄、被排斥、被拋棄)
2、 感到羞恥(我不好)
3、 內心排斥批評者
4、 免疫力下降 容易生病,更易患心理疾病 甚至精神疾病
1、 不批評,只表揚,就是溺愛
2、 批評必須有,關鍵是怎么批評
3、 方法用對了,既不傷孩子,還指出孩子問題,讓孩子愉快接受,努力成長
先問
案例 晚飯后半小時孩子還在玩手機不提寫作業
家長:孩子今晚關于作業 你有什么計劃?
表揚人
孩子:玩一會我就寫
鼓勵
批評事
家長:我孩子長大懂事了,自己知道先寫作業,寫完之后再看手機,我孩子可好了。現在就寫作業吧,寫完再看手機,媽媽相信你。
說完大人該干啥就去干啥,用余光瞄著他,他去寫作業要緊跟夸他:我孩子長大懂事了,自己知道先寫作業,寫完之后再看手機,我孩子可好了
量變才能質變,所以父母要學會等待,溫柔地堅持
創傷處理(簡單溝通和鋪墊的話術)療愈曾經因為批評給孩子造成的心里創傷,實現親子和解。
我孩子是個好孩子,長大了,自己知道什么時間該干什么。過去爸爸媽媽總認為你還是個孩子,總是不停地提醒你催促你,現在我們知道方法錯了,從現在開始爸爸媽媽必須正視你長大了這個事實,從今以后,我們只是提醒你,不催你不批評你。
我孩子是個非常好的孩子,優點很多,過去爸爸媽媽不敢表揚你,怕你驕傲,為了鞭策和激勵你改正錯誤,做的更好,爸爸媽媽經常把你做的不好不對的地方拿出來批評你,現在我們知道方法錯了,做反了,從現在開始爸爸媽媽改回來,把你的優點長處說出來鼓勵你表揚你。
最終讓孩子明白父母的苦心, 消除孩子對家長的防御,孩子敵對防御的態度發生轉變
先問
案例:數理化考的好,語文和英語沒及格
表達幸福感幸福
媽媽:這個分數,你有什么打算
表揚人
孩子:這次考試,我要復盤英語和語文卷子
批評事
媽媽:我孩子知道再文科上下功夫,媽媽很高興。你理科這么好,說明你學習能力強,但是偏科這么嚴重,高考肯定受影響,太可惜了
表揚人
。接下來咱們要在語文和英語上下功夫,我們從現在開始著手,三年時間把語文和英語拉上來,不是問題。
1、 先問
2、 人事分開
3、 鼓勵
學完批評,再來學習表揚
信任父母 誠實 勇敢面對
安慰鼓勵
期中考試結束,孩子回家跟父母說,物理考砸了,才得了73分,我們班平均分82分,我丟分都再力學部分。 懂得反思,去了解自己
媽媽要表揚孩子的誠實,感謝對媽媽的信任,同時還懂得反思自己,會分析試卷,這些都是美好的品質。這次考得不理想不怕,接下來我孩子從力學著手,補缺查漏,很快物理成績就上去了,今后每次考試我們都這樣分析試卷,媽媽太高興了
我孩子是個非常好的孩子,優點很多,爸爸很愛你。過去爸爸總是對你發脾氣,還打過你,還為了管教孩子的問題跟媽媽吵架,爸爸做錯很多。現在爸爸真心知道方法錯了。從現在開始爸爸改回來,就算你做錯了,爸爸不著急,好好說話,告訴你怎么做是對的,我的孩子長大了,懂道理,爸爸一說,孩子就能理解,有不理解的部分,咱們兩個溝通討論。
看到孩子不吃飯,你很著急,我理解你。(理解共情)但是你打孩子,不會解決問題,還傷了孩子,你告訴他怎么做就好了。(告訴對象咋辦)你是位愛孩子的好爸爸,我相信你能做得很好。(表揚鼓勵)
通過表揚,培養孩子三個美好的品質:
1、誠實,敢于直面問題 2、信任爸爸媽媽 3、懂得反思,會分析試卷
表揚的技術
先天就具備的品質少夸:聰明、漂亮、膚白、貌美
后天具備的品質多夸:誠實、勤奮、善良、刻苦、自律、上進 積極、細心、感恩、分享、努力、動手能力強
贊美表揚具體動作、過程、細節
我孩子守承諾,剛才說好了玩完那局游戲就寫作業,說到做到,真是好孩子
我孩子這篇作文寫的真好,尤其心理活動這部分描寫的很生動,有情緒描寫,有心理活動還有對話,不錯!就這樣,作文越寫越好,加油!
讓孩子知道:從小到大,他很優秀,爸爸媽媽都看在眼里,藏在心中
幼兒園:
我孩子從小畫畫好,媽媽還記得你畫的第一輛汽車,畫的太像了,媽媽都畫不出來,可惜沒有保留下來,但那副畫已經印在媽媽腦里了。
我孩子從小心靈手巧,小時候搭積木,能搭好一個大房子,結構設計還合理,關鍵是還懂得左右對稱。
小學階段:
我孩子從小愛看書,剛上小學的時候,認字不多,媽媽給買帶注音的繪本,自己結合拼音就能把書讀下來,還能給媽媽復述一遍,媽媽都佩服我孩子記憶那么好
我孩子從小就懂事,有一次媽媽帶你去買米,你心疼媽媽非要跟媽媽一起拎購物袋,媽媽心里哪個暖呀。
中學階段:
我孩子上了中學后,真的長大了,個子長高了,自理能力也強了,有自己獨到的觀點了,記得疫情期間,媽媽很焦慮我孩子還安慰我說媽媽不用擔心,只要做好防護,回家趕緊洗手消毒,就沒有危險,媽媽就真的沒那么怕了
記得咱們看一個歷史局,我孩子還告訴媽媽,所以史書上記載的歷史都不是事實,都是后人根據傳說,和自己的理解,還有國家統治需要編寫出來的,哇,我孩子有思想,能獨立思考了。
二、怕被看不起
1、他們既要表現的與眾不同,又怕不被認可
2、有時自信,有時自卑,自我評價不穩定
三、怕被比較
十字比較法 比較必須有 知己知彼 跟以前比 看到努力就能進本,更自信。跟類似人比 全面比較。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信任增進親子關心 讓孩子自信,促進孩子成績進步和成長
三、 怕承擔責任
既想做主,又怕承擔責任 建議:決策權交給孩子 家長掌握建議權 鼓勵孩子做決定 對了堅持,錯了安慰鼓勵 帶動孩子成長
案例:我說什么來著,讓你考前復習那你不聽,沒考好吧,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們還能害你嗎?不都是為你好嗎?
爸爸媽媽知道,沒考好,你自己很難過。不怕咱們找找原因,看看問題出在哪里,下回改進就行
六要
1要獨立
孩子的事情由孩子自己決定
父母掌控建議權
如果不放棄,最后建議權都將失去
2要朋友
支持孩子交朋友(青春期是發展社會化能力關鍵期,社會化與人生成就正相關)
可以提高孩子學習成績(社會促進)
交友有相似原則和互補原則
父母越少嘮叨越正能量,孩子越少交壞朋友
3要幸福感(愛的確認)
家長正能量,開心快樂-個人成長
家長夫妻關心和諧—婚姻建設
健全家庭能夠塑造出健全人格
對孩子來講,父母婚姻成功,是其人生成功的基礎
4要自信感(我能行)
及時發現孩子的優點
及時正確表揚孩子
5要價值感(我有用)
給孩子試錯的機會,做錯了不批評不責備
把關注點放在總結經驗教訓上, “不是你怎么又錯了”
多讓孩子按照他的想法,做他想做的事情
6要成就感(我要贏/我能贏/要成功)
只有贏了父母才能贏得人生
贏得了父母,學霸更學霸
學業/權威/游戲中,孩子總要贏一個
贏不了父母,對外表現 校園暴力 對抗老師 沉迷游戲 等 對內 自我否定 自我放棄
對待青春期孩子,父母把他們當成大人看待,去挖掘孩子的價值,讓孩子感受到自我價值感 –我有用
第二講 青春期教養方式與孩子性格養成
人格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人格就是性格 人格健全是關鍵 大五人格理論
0-3歲安全感 3-6歲自信心 6-12歲上進心 12歲人格基本形成 18歲人格基本定型 12-18歲 亡羊補牢
孩子性格養成:
1、 先天因素
(1) 內向和外向
(2) 智力水平
(3) 媽媽孕期情緒
2、 后天因素
(1) 原生家庭家長的人格水平
(2) 對待孩子的方式態度
(3) 家長的夫妻關心
第三講 青春期常見問題分析與解決
媽媽有媽媽的道理,孩子有孩子的道理,媽媽覺得你有理,所以。。。全程無傷害
孩子進入青春期出現叛逆異常,通常背后有三個主要原因:
1、撫養人中,至少有一個,存在消極悲觀的人生態度,或壞脾氣。通常表現為:情緒不穩定(憤怒/憂傷)、敵對、挑剔、指責、追求完美、委屈、抱怨、焦慮、特別上進/特別依賴。
2、夫妻關系緊張
3、不良的教養方式(強控制/大撒把/不教育)
家庭中的邊界應該這樣劃定:
1、當孩子的行為沒有妨礙到大人,就不是大人的事情,而是孩子的事情,由孩子自己解決。
2、當孩子的行為妨礙到大人,就是大人的事情,大人就要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