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散思維的實質,就是要突破常規和定勢,打破舊框框的限制,提供新思路、新思想、新概念、新辦法,所以,它是一種創造性思維方式。
"請諸位朋友,動一動腦筋,打破框框,看誰說出這些曲別針的多種用途,看誰創造性思維開發得好,多而奇特!"
有的中國的同仁們回答說:"曲別針可以別相片,可以用來夾稿件、講義。"
有的說:"鈕扣掉了,可以用曲別針臨時鉤起... ... "
大家七嘴八舌,大約說了十幾分鐘,其中較奇特的是把曲別針磨成魚鉤去釣魚,這人的主意引來一陣笑聲。
村上對大家在短時間講出20 多種曲別針用途,表示贊嘆。
大家問村上:"您能講多少種?"
村上一笑,伸出3 個指頭。
" 30 種?"有人說。村上搖頭。
" 300 種?"有人又說。
村上點頭。
人們聽了,十分詫異,不由地對村上的敏捷思維表示敬佩,但也有人不信向村上投來質疑的目擊者光。
村上見狀,緊了緊領帶,掃視了一眼臺下那些透著不信任的眼睛,開始用幻燈片映出了曲別針的用途... ...
這時,以"思維魔王"著稱的中國同行許國泰先生向臺上遞了一張紙條,上書:"對于曲別針用途,我能說出三千種,三萬種!"
鄰座對他投來不以為然的目光:"吹牛不罰款,真狂!"
第二天,輪到許國泰發言時,他一張嘴,四座皆驚:"昨天,大家和村上講的用途可用四個字概括,這就是鈞、掛、別、聯。要啟發思路,使思維突破這種格局,最好的辦法是借助于簡單的形式思維工具― 信息標與信息反應場。"
他把曲別針的總體信息分解成重量、體積、長度、截面、彈性、直線、銀白色等10 多個要素,再把這些要素,用根標線連接起來,形成一根信息標,然后,再把與曲別針有關的人類實踐活動要紊相分析,連成信息標,最后形成信息反應場。
這時,現代思維之光,射入了這枚平常的曲別針,馬上變成了孫悟空手中神奇變幻的金箍棒。他從容地將信息反應場的坐標,不停地組合變化,通過兩軸推出一系列曲別針在數學中的用途,如,把曲別針分別做成l 、2 、3 、4 、5 、6 、7 、8 、9 、0 ,再做成+、一、x 、÷的符號,用來進行四則運算,運算出數量,就有
1000 萬、1 萬萬... ... 在音樂上可創作曲譜;曲別針可做成英、俄、希臘等外文字母,用來進行拼讀;曲別針可以與硫酸反應成氫氣,可以用曲別針做成指南針,串起來導電。曲別針是鐵元素構成,鐵與銅化合是青銅,鐵與不同比例幾十種金屬元索分別化合,生成的化合物則是成千上萬種... ... 實際上,曲別針的用途,幾乎近于無窮!他在臺上講著,臺下一片寂靜。與會的人們被思維"魔球"深深地吸引著。這種新的發散式思維能夠打破原有的思維格局,特別是對于創造者可提供一種全新的思考方式。
下面我們來玩味一下以下常見物品的功能。
1 .領帶的功用
一、衣服上加一條領帶既美觀又有風度。
二、領帶的背面,可當手帕用,吃過東西,隨時可擦。
三、自殺或他殺。
四、可以被太太當狗拉,被兒女當馬騎。
五、防止傷風。
六、綁住男人。
七、可以當圍巾、褲帶用。
八。必要時亦可擦皮鞋。
九。向女朋友求婚不成,當眾殉情。
十、帶兒女上街,一一縛住,以免走失。
十一。還可以... ...
2 .一支鉛筆的用途
紐約里士滿區有一所窮人學校,它是貝納特牧師在經濟大蕭條時期創辦的,1983 年,一位名叫普熱羅夫的捷克籍法學博士在做畢業論文時發現,50 年來,該校出來的學生在紐約警察局的犯罪記錄最低。于是普熱羅夫展開了漫長的調查活動,從80 歲的老人到7 歲的小學生,凡是在該校學習或工作過的人,他就給他們寄去一份調查表,其中問道:圣· 貝納特學院教會了你們什么?
在將近6 年的時間里.他共收到3756 份答卷。在這些答卷中有74 %的人回答,他們知道了一支鉛筆有多少種用途。
普熱羅夫首先走訪了紐約最大的一家皮貸商店的老板。
老板說:"是的,貝納特牧師教會了我們一支鉛筆有多少種用途。我們入學的第一篇作文就是這個題目。當初,我認為鉛筆只有一種用途,那就是寫字。誰知鉛筆不僅能用來寫字,必要時還能用來做尺子畫線;還能作為禮品送人表示友愛;能當商品出售獲得利潤;鉛筆的芯磨成粉后可做潤滑粉;演出時也可臨時用于化妝;削下的木屑可以做成裝飾畫;一支鉛筆按相等的比例鋸成若干份,可以做為一副象棋,可以當作玩具的輪子;在野外有險情時,鉛筆抽掉筆芯還能被當作吸管喝石縫中的水;在遇到壞人時,削尖的鉛筆還能作為自衛的武器... ... 總之,一支鉛筆有無數種用途。貝納特牧師讓我們這些窮人的孩子明白,有著眼睛、鼻子、耳朵、大腦和手腳的人更是有無數種用途,并且任何一種用途都足以使我們生存下來。我原來是個電車司機,后來失業了。現在,你看,我是一位皮貨商。"
普熱羅夫后來又采訪了一些圣· 貝納特學院畢業的學生,發現無論貴賤,他們都有一份職業,并且生活得非常樂觀。而且,他們都能說出一支鉛筆至少20 種用途。
發散思維是空間拓廣思維,是對問題進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多關系的思維,也就是突破點、線、面的限制,從立體角度來探索間題。從這種意義上說,它又是立體思維。有位心理學家要求被試者用6 根等長小木棍擺出4 個三角形,許多受試者無法做出.其原因是受到平面的限制,沒有從立體角度考慮。如果運用發散思維,從立體角度就可以搭個正三角椎體,有4 個三角形。
發散思維又是時間延伸思維。對問題要求時間上延伸,即從現實、過去和未來三個時態進行思索,要突破眼前的限制,從歷史或未來的角度思索問題。一個問題現在無答案,那就要考慮過去或將來是否有答案。要認識一個事物,不僅要認識它的現在,還要了解它的過去,更要預測它的將來。
發散思維的實質就是要突破常規和定勢,打破舊框框和老套套的限制,提供新思路、新思想、新概念、新辦法。所以,它是一種創造性思維方式。發散思維與常規定勢思維相比.有以下三特點。
( 1 )流暢性。發散思維能擴展思路.不拘一格,在一定時間內能做出多種答案或設想,決不會在一條思路上卡死。這既體現了數量上的優勢,又顯示出思路的暢通無阻。
( 2 )變通性。即發散思維不固于一個類,而是考慮類別的多樣性,即要考慮到不同種類的答案或設想。變通性不同于流暢性,后者是指一個類中的數量。數量多.則表示有流暢性:數量少,則表示無流暢性。
( 3 )獨特性。即發散思維能產生奇思異想,出現令人叫絕的答案或設想。例如,一塊冰可以被看作是能發熱的物體!如果把這塊冰制成凸透鏡形狀,聚集日光起到發熱的作用。
下面介紹兩種著名的發散思維方法:
一、魔球發散法:另一種方法稱為魔球法,國內外已經有人在探討這一特殊的發散思維方法,其模式像一個擴散的球體。這是一種被稱為"超傳"的思維方法,它實際上是將事物的廣泛聯系性通過形式化的圖像表現出來。我們生活中的任何東西都不是孤立的.只是在我們的日常經驗中,常常將之從密切聯系的系統中分離出來孤立地看。其實.通過一種形象化的手段,就很容易發現原來看似不相關信息的內在關系,不管是一種思想、一個感覺、一件物像還是一種聲音抑或一片色彩,只要進入這種魔球系統,就具有了類似互聯網般的鏈接性.就發
生了某種相關互動,一旦這種互動形成相干振蕩,就會以更大的指數形式出現信息重組.從而可能發現有意義的價值信號。上圖只是將某一生活事件進行串聯,從中可以給我們一些形式上的啟發。
二、多湖輝發散法:發散性思維就形式而言有多種方法,其實更重要的是養成一種發散性思考的習慣,也即碰到任何事情,首先想到― 還有沒有別的可能性。在這一點上.日本學者多湖輝的發散思考是富有啟發性的,他假設了一個最簡單的問題,一個看似只有一答案的問題,請將這兩點連接起來:
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將AB 兩點用一條直線連接起來。但是,思維繼續發散的結果是,一些新的連接方法出現了。更進一步的擴散,你又會發現還有一個更大的空間在等著你。
再接著,當你的思考跳出特定的問題域,甚至自由地以游戲的心態童新思考問題時,發散的另一層空間就又打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