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婉殤。
諾貝爾獎得主莫言曾說過:“當你貧窮時,應多在外面,少在家里;當你富有時,應多在家里,少在外面。”
當我們身處貧窮,出身貧寒時,可能就會感受到沒錢帶來的各種局限。
被人看不起,買不起想買的東西,甚至連遇到喜歡的人也因為自卑不敢表白,當然,我覺得這些都不算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因為父母的貧窮,見識的淺薄,導致在思想層面,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無形枷鎖。
比如,動不動遇到事情就要忍,但忍真的能解決問題嘛?
又比如,動不動就拿吃苦說事,讓我們學會吃苦,但如果吃苦就能讓人過上想要的生活,那現在統治世界的,應該是驢才對!
因此,我覺得莫言說的讓人在貧窮時多在外面,不僅僅是因為家里無法給我們提供金錢背景方面的支持,家里給我們的機會遠遠不如大城市多,也因為環境的一些思想會影響到我們的選擇。
在外面,我們可以拓寬視野,結識更多的人,發現新的機遇和發展空間。無論是學習深造、拓展人脈,還是創業就業,在大城市或特定環境下都要比在家里更好。
例如,如果你想做電商,那可能義烏等地方反而要比北上廣更好。
當然,莫言還告訴我們,當富裕時,應多在家里,少在外面。
富有時,我們不應過分追求外在的虛榮和炫耀,而是要更多地關注內心的滿足和家庭的和諧。
適度享受生活是可以的,但同時也要保持理性和節制,避免過度消費和鋪張浪費。
財富的積累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肆意炫耀和浪費,而是要保持謙遜和低調。
貧窮時,我們高調行事,是為了讓其他人愿意幫助我們,這時候,我們可能會將10分的能力說成12分,因為這樣別人才會認為這個人有潛力,有價值,值得交往。
而當富有時,則應該學會將12分的實力說成10分甚至8分,保持低調,才不至于讓別人記恨,畢竟,這個年代,仇富的人可不是一般的多。
莫言的話語教會了我們在不同階段保持適度和平衡。
在貧窮時要勇敢面對挑戰,多尋找外面的機會;在富有時要回歸家庭,關注內心的滿足。
在這個復雜的世界中,莫言的智慧之言如同指南針,指引著我們的人生航程。
讓我們從心底感悟,學會放下心中的負累,追求真正的幸福和內心的富足。
無論貧窮還是富有,讓我們以平和的心態面對人生,活出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