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皇統和議,艱難的和平歲月
柘皋之戰先敗后勝、成功扭轉戰局的兀術在北渡淮河后,絲毫沒有半點喜悅之情,因為從那一刻起,他的人生奮斗目標就將此發生重大的轉折。
促使兀術思想發生重大轉變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一方面是來自金國內部,軍事人才的匱乏和政治派別的內軋。
自從阿骨打寧江州起兵反遼以來,女真族的優秀將領層出不窮,從阿骨打、吳乞買、完顏杲到宗干、粘罕、宗望、兀術、婁室,哪一個不是勇冠三軍的將才。
可是自從第三代掌門完顏亶繼位以后,大量的優秀將才由于正?;蚍钦5脑蛩劳?,到兀術想對南宋搞一次正式的大規模軍事行動時,他發現能用的將領只有自己和撒離喝兩個老家伙,這對建國還不到二十年的金國來說,簡直就是個悲??!
同時,由于這幾年金國內部的政治斗爭日益頻繁,先是保守派的宗磐等人用計除掉了粘罕,而后是改革派的宗干、兀術又干掉了保守派的宗磐和撻賴,最后就是改革派內部又發生了自相殘殺,兀術又乘機落井下石除去了完顏希尹。
俗話說,“內亂是國家衰敗的開始”,整個金國的綜合國力經過這樣一番你死我活的斗爭,終于開始走下坡路。
第二個方面是來自對手南宋方面,自從趙構在靖康之難稱帝后,狗屎運氣一直出奇的好,幾次三番都逃脫了金國的大追捕,而等南宋小朝廷正式穩定局面后,南宋方面突然一下子冒出了大量的優秀將領,諸如岳飛、韓世忠、劉锜、吳氏兄弟、李顯忠、楊沂中等等,就連“馬屁大王”張俊同志偶而也會有神來之筆。
這幫猛人隨便拎出來一位,都可以和兀術相抗衡,如果金國光靠兀術一個人和這幫南宋的猛人周旋,根本無法再同南宋進行軍事對抗。
兀術同志非常感嘆命運的不公,無能的南宋皇帝居然得到了一大幫能力超強的南宋將帥,歷史和兀術開了個大玩笑?
基于金國內部和對手南宋兩方面的原因,兀術深感就憑金國目前的實力已經無法再像干掉遼國和北宋那樣消滅南宋,弄不好連剛剛收復的河南、陜西都很有可能被南宋重新占領,而金國自身也急需獲得休身養息的喘氣機會。
如果再把消滅南宋作為金國的最高軍事綱領那就顯得有點自欺欺人,目前最好的選擇也許就是大家座下來喝喝茶、聊聊天,爭取能以最大的利益和南宋方面達成互不侵犯條約。
因此兀術決定放棄自己為之辛辛苦苦追逐了十多年的美好夢想,決定首先向南宋方面提出和平談判的請求。
像兀術這樣著名的戰爭狂人最終轉變為著名的和平人士的例子也為數不少,最著名的兩位大家可能都比較熟悉,以色列的拉賓和沙龍,兀術基本上也就是金國版的拉賓和沙龍。
貌似強盛無比的金國居然主動向死敵南宋拋出了橄欖枝,那么最高興的就應該是南宋的溫和派首腦皇帝趙構和丞相秦檜。
趙構自從當上皇帝的第一天起,就非常真誠的希望和這個北方強大的鄰居金國作一對好朋友,即使金國曾經抓獲并羞辱過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兄弟姐妹,也無所謂!
而秦丞相則是在被金國俘虜并長期在金國生活后,不知道是否是因為近朱者赤的原因,居然也開始大談和平路線。
這一臣一君,一搭一擋,相互配合的非常默契,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千方百計的要把金國拉到談判桌上來。
曾經在天眷元年(公元1139年)秋,南宋和金國之間就差一點兒實現了永久和平,可惜好景不常,和平條約簽署還不到一年,秦丞相在金國的好朋友撻賴同志便死于自己人之手,所謂的和平條約基本上成了一紙空文。
在過去的兩年時間里,金國以兀術為首的戰爭狂熱派占據軍政大權,趙構的南宋政府被迫啟用大量主戰派的將領進行抵抗。
但趙構一直提倡“一顆紅心、兩手準備”的策略,雖然對來犯的金國軍隊要進行稍加抵抗,但南宋是不可能趕跑金國的,而金國目前的狀況也不可能消滅南宋,雙方的軍事力量其實已經達到某種意義上的平衡。
談判之路永遠不能上鎖,解決宋金兩國的深仇大恨最后還得靠雙邊談話來解決,這就是趙構的思路,也是秦丞相的思路。
所以在順昌大捷和郾城大勝后,趙構和秦丞相還主動命令河南前線的宋軍主力部隊后撤,甚至動用了十二道金牌將一向很不聽話的岳飛也召回了淮河以南。
不過兀術同志隨后的表現卻令趙構和秦丞相很失望,主動送回土地,還得不到兀術的感謝,甚至兀術又開始主動進犯。
所以趙構還得派兵對兀術進行稍加懲罰,結果便有了柘皋之戰。
功夫不負有心人,柘皋之戰后,在南宋人眼里一向頑固不化的兀術同志終于醍醐灌頂、頭腦開竅了,金國主動提出要進行和平對話,所以南宋方面對此的回應是萬分愿意!
不論在金國內部還是南宋內部,對于和談這種事情總是會有主戰強硬派出面反對的,金國連主戰派的老大兀術都親自出馬談判了,其余人等即使有點想法也不敢忤逆兀術的意圖。
而南宋方面則有點不小的問題,首先南宋方面的柘皋之戰后,其實還是在軍事上占有一定的優勢,此時進行議和等于喪失了收復失地的大好良機。
其次南宋方面有一大批能征善戰的勇將,他們非常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將仇敵金國趕出中原,所以議和之舉一出,反對聲是嘩然一片。
其中屬岳飛和韓世忠兩人的反對聲最為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