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王朝、國家,割據政權,都有自己的國號,閑來無事,我將所有王朝、國家、割據政權的年號做個統計匯總,以方便大家學習了解。
這里,只統計秦朝之后的國號,秦朝以前的夏、商、兩周、春秋戰國時期的國號不在統計范圍之內。
除了歷史所承認的正統王朝、國家之外,其他一些地方割據政權、傀儡政權、短命王朝、史學界認為的“偽政權”,全部都在統計范圍之內!
正統王朝因為大家都比較熟悉,我的敘述相對簡單點,而地方割據政權、傀儡政權、短命王朝、史學界認為的“偽政權,大家可能比較陌生,我的敘述會相對詳細點。
統計排名不分先后順序!
一、以“漢”為國號的王朝、國家、割據政權
1、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西漢由秦末起義軍首領劉邦所建立,共歷十二帝 ,享國二百一十年,公元8年,王莽廢黜孺子嬰,建立新朝,西漢滅亡。
2、玄漢(公元23年—公元25年)都城:長安
玄漢政權是西漢滅亡后,東漢建立前的一個過渡性政權。
王莽篡位后,由于其實施的多項改革政令繁瑣、朝令夕改,不得民心,導致天下大亂,起義不斷。
劉玄是漢高祖劉邦九世孫,亂世之中,劉玄加入了綠林起義軍,公元23年,劉玄被綠林軍推舉為皇帝,年號更始。
但劉玄縱情聲色,猜忌多疑,大失人心,公元25年,樊崇率領的赤眉軍攻入長安,劉玄被俘,玄漢政權滅亡。
3、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都城:洛陽
東漢,由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傳八世共十四帝,享國一百九十五年,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東漢滅亡,進入三國時期。
4、三國蜀漢(公元221年—公元263年)都城:成都
蜀漢是三國時期割據四川的政權,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又稱“蜀”。共歷二世二帝,享國四十三年。
公元263年魏國大舉進攻蜀漢,后主劉禪投降魏國,蜀漢滅亡。
5、十六國漢趙(公元304年--公元329年)都城:平陽、長安
漢趙是十六國之一,公元304年,匈奴貴族劉淵乘西晉八王之亂,內部混戰之際,在以復興漢為名,在山西稱漢王,公元308年正式稱帝。
公元318年,劉淵侄子劉曜成為漢趙的皇帝,改國號為趙,又稱前趙。
公元329年,劉曜被后趙統治者石勒擊敗身亡,石勒攻占長安,漢趙滅亡。
6、十六國成漢(公元304年--公元347年)都城:成都
成漢是十六國之一,公元304年,氐族首領李雄攻占成都,在蜀地建立政權,史稱“成漢”。共歷五位皇帝,享國四十四年。
公元347年,東晉權臣桓溫率兵西進,攻打成漢,李勢投降,成漢滅亡。
7、五代后漢(公元947年--公元950年)都城:開封
后漢是五代時期的中原割據政權之一,由后晉的河東節度使劉知遠乘后晉被契丹滅亡后所建立,共二帝,四年。
公元950年,大將郭威起兵叛亂,后主劉承祐被亂軍所殺,后漢滅亡。
8、十國南漢(公元917年--公元971年)都城:廣州
南漢是十國地方割據政權之一,疆域位于今天的廣東、廣西、海南。
公元917年,割據嶺南的軍閥豪強劉巖正式稱帝,建立南漢,南漢共四帝,享國五十五年。
公元971年,宋朝趙匡胤派遣軍隊進攻南漢,南漢后主劉倀投降,南漢滅亡。
9、十國北漢(公元951年--公元979年)都城:太原
北漢是十國地方割據政權之一,疆域位于今天山西的中北部。
公元951年,后漢滅亡,劉知遠的弟弟劉崇在太原稱帝,繼續用漢的年號,史稱北漢,北漢共四帝,享國二十九年。
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率兵攻打北漢,北漢皇帝劉繼元投降,北漢滅亡。
10、元末陳漢(公元1360--公元1364年)都城:武昌
陳漢是元末明初起義軍紅巾軍首領陳友諒所建立的地方割據政權,控制區域為長江中游江西、湖北一帶。
公元1359年,陳友諒奪取紅巾軍的領導權,稱漢王,公元1360年,陳友諒殺死紅巾軍的名義首領徐壽輝,正式稱帝,國號漢。
陳漢政權是朱元璋統一江南的最大勁敵,公元1363年,陳友諒和朱元璋在鄱陽湖展開決戰,朱元璋大敗陳友諒,陳友諒戰死。
公元1464年,朱元璋率兵圍困武昌,陳友諒之子陳理投降,陳漢滅亡。
陳友諒也是元末的一方梟雄豪杰,如果沒有朱元璋的出現,也許統一天下的可能就是陳友諒。
二、以“魏”為國號的王朝、國家、割據政權
1、三國曹魏(公元220年--公元266年)都城:洛陽
曹魏是三國的占據北方中原的政權,控制北方黃河流域,共五帝,享國四十七年。
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建立魏國,史稱曹魏。
公元266年,曹魏權臣司馬火逼迫曹魏皇帝曹奐禪位,曹魏滅亡。
2、十六國冉魏(公元350年--公元352年)都城:鄴城
冉魏是十六國時期的北方割據政權,享國兩年多,控制范圍河南、河北。
后趙晚期,石虎死后,諸子爭奪皇位,石虎養孫冉閔趁亂大肆屠殺后趙王室成員,公元350年自立為帝,國號魏。
公元352年,北方的前燕國進攻冉魏,冉閔迎戰前燕,但兵敗被殺,前燕攻占鄴城,冉魏滅亡。
3、十六國翟魏(公元388年--公元392年)都城:黎陽(今河南浚縣)
翟魏,十六國的割據政權之一,共2帝,四年,控制范圍在河南北部。
公元384年,前秦在淝水之戰中被東晉打敗,北方再度陷入混亂狀態,丁零人翟遼乘機起兵反抗前秦。
公元388年,翟遼稱帝,國號魏,史稱翟魏。
公元392年,后燕慕容垂擊潰翟魏,翟魏滅亡。
4、北朝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都城:盛樂、平城、洛陽
北魏是是鮮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權,也是北朝第一個王朝,共歷20帝,享國148年。
公元386年,拓跋鮮卑首領拓跋燾建代國,公元398年,拓跋燾正式稱帝,定國號魏,史稱北魏。
公元534年,北魏被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北魏滅亡。
5、北朝東魏(公元534--公元550年)都城:鄴城
東魏,是北魏分裂后的一個過渡性政權,因位于東部,稱東魏,共一帝,十七年。
東魏至始至終都是權臣高歡家族所控制的傀儡政權,公元534年,高歡立元善見魏皇帝,東魏開始。
公元550年,高歡之子高洋廢黜元善見,建立北齊,東魏滅亡。
6、北朝西魏(公元535年--公元557年)都城:長安
西魏,是北魏分裂后的一個過渡性政權,因位于西部,稱東魏,共兩代帝,二十二年。
和東魏一樣,西魏也是個傀儡政權,一直被宇文泰家族所控制。
公元535年,控制關中的軍閥宇文泰殺死北魏末代皇帝元攸,立元寶炬為帝,西魏開始。
公元557年,權臣宇文護逼迫皇帝拓跋廓退位,西魏滅亡,北周建立。
7、隋末魏(公元617年--公元618年)都城:河南瓦崗
隋末,天大大亂,翟讓在河南瓦崗寨發動弄明起義,后來隋朝貴族李密加入瓦崗軍,讓瓦崗軍實力不斷壯大。
公元617年,李密在干掉了翟讓后,成瓦崗軍的首領,便有了逐鹿天下的雄心,自稱魏王。
公元618年,李密的瓦崗將軍被王世充擊敗,李密窮途末路,被迫投降唐朝,魏國滅亡。
三、以“秦”為國號的王朝、國家、割據政權
1、先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都城:咸陽
秦朝是中國第一個大統一的封建王朝,由戰國時期秦國統一其他六國而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稱帝,始皇帝,中國第一個皇帝。
公元前207年,劉邦率兵攻入咸陽,皇帝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2、十六國前秦(公元350年--公元394年)都城:長安
前秦,十六國割據政權之一,共六帝,享國四十四年,曾經控制著整個北方黃河流域、四川、西域一帶。
公元350年氐組首領苻健稱帝,國號秦同,史稱前秦。
公元376年,在前秦皇帝苻堅的統治下,前秦統一整個北方,國力達到鼎盛。
但淝水之戰,前秦遭受慘敗后,國力衰落,國家分裂,公元394年,前秦最后的皇帝苻崇戰死,前秦滅亡。
3、十六國后秦(公元386年--公元417年)都城:長安
后秦,十六國割據政權之一,共3帝,享國三十一年。
淝水之戰后,前秦衰敗,原本依附于前秦的羌族首領姚萇乘機起兵叛秦自立。
公元386年,羌族首領姚萇稱帝于長安,國號秦,史稱后秦。
公元417年,東晉大將率后北伐,圍攻長安,皇帝姚泓投降,后秦滅亡。
4、十六國西秦(公元385至公元400,公元409至431年)都城:苑川、臨夏
西秦,十六國割據政權之一,共4帝,享國三十七年。
公元385年,鮮卑族首領乞伏國仁在苑川稱帝,國號秦,史稱西秦。
公元400年,西秦被后秦擊敗,遂投降后秦。
但公元409年,被后秦俘虜的乞伏國仁弟弟乞伏乾歸重新回到苑川,繼續稱秦王,西秦重新開始。
公元431年,西秦被大夏國擊敗,投降大夏,西秦滅亡。
5、隋末西秦(公元617年--公元618年)都城:蘭州、秦州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并起,蘭州金城豪杰薛舉乘機起兵,占據隴西,并稱帝,國號秦,也稱“西秦”。
薛舉擁兵數十萬,一度成為隋末唐初西北實力最為強悍的軍閥,一度率兵攻打長安,給剛剛建立的唐朝帶來了極大的軍事威脅。
但不久之后薛舉病逝,唐朝很快派遣軍隊擊敗薛舉的兒子薛仁杲,西秦滅亡。
四、以“趙”為國號的王朝、國家、割據政權
1、前趙,之前的漢趙就是前趙,這里就不再重復敘述了!
2、十六國后趙(公元319年--公元351年)都城:襄國、鄴城
后趙,十六國割據政權之一,共7帝,享國三十三年。
公元319年,原劉淵部將羯族人石勒自稱趙王,定都襄國,再消滅了前趙之后,石勒登基稱帝,控制了整個北方黃河流域。
石勒死后,其侄石虎繼位,后趙晚期,石虎的諸子爭奪皇位,爆發了內亂混戰,石虎養孫乘機大肆屠殺石氏子孫,公元351年,后趙最后一位皇帝石祇被部將殺害,后趙滅亡。
五、以“齊”為國號的王朝、國家、割據政權
1、南齊(公元479年--公元502年)都城:健康
南齊是南朝第二個王朝,共7帝,享國四十二年。
公元479年,南朝宋的權臣蕭道成逼迫劉宋皇帝劉昱禪位,自立為帝,國號齊,稱南齊。
公元502年,南齊大將蕭衍率兵攻入健康,南齊皇帝蕭寶卷被殺,南齊滅亡。
2、北齊(公元550年--公元577年)都城:鄴城
北齊,北朝政權之一,共6帝,享國二十八年。
公元550年,東魏權臣高歡的兒子高洋廢黜東魏傀儡皇帝,建立北齊。
公元557年,北周皇帝宇文邕率兵攻打北齊,北齊滅亡。
3、黃齊(公元880年--公元884年)都城:長安
黃齊政權是唐末黃巢農民起義軍所建立的一個封建政權。
公元875年,黃巢發動起義,響應王仙芝的起兵,公元880年12月,黃巢攻破長安城,再長安登基稱帝,國號大齊。
公元883年6月,黃巢撤離長安城,公元884年6月,黃巢在狼虎谷被殺,黃齊政權滅亡。
4、劉豫偽齊(公元1130年--公元1137年)都城:汴京
劉豫的偽齊政權是金朝滅亡北宋后,金朝在北方原北宋的故地扶持建立的一個過渡性傀儡政權。
公元1130年七月,金太宗冊封劉豫為大齊國王,控制范圍為河南、山東、陜西、淮北。
公元1137年十一月,金熙宗將劉豫廢黜為蜀王,劉豫的偽齊國滅亡!
六、以“燕”為國號的王朝、國家、割據政權
1、前燕(公元337年--公元370年)都城:龍城、鄴城
前燕,是十六國的封建割據政權之一,由鮮卑慕容氏慕容煌所創立,共3帝,三十四年。
公元337年,慕容煌自立為燕王,建都龍城,公元352年慕容俊稱帝,定都鄴城。
公元370年,前燕在王猛的率領下,大舉進攻前燕,前燕滅亡!
2、后燕(公元384年--公元407年)都城:鄴城、龍城
后燕,是十六國的封建割據政權之一,由鮮卑慕容貴族慕容垂所創立,共四帝,二十四年。
公元383年,前秦在淝水之戰中被東晉打敗,前秦在中原的統治土崩瓦解,公元384年,投靠前秦的原鮮卑貴族慕容垂乘機脫離前秦,回到前燕故地,回復燕國,史稱“后燕”。
后燕屢次受到北魏的攻擊,一蹶不振,都城遷到龍城一帶。
公元407年,內亂不斷的后燕被高云的北燕所取代,后燕滅亡。
3、西燕(公元384年--公元394年)都城:長子
西燕,是十六國時期封建割據政權之一,由前燕皇族慕容泓建立,共七帝,10年。
淝水之戰后,公元384年,前燕皇族成員慕容泓乘機起兵,割據山西一帶,定都長子。
公元394年,西燕被后燕的慕容垂攻滅,西燕滅亡。
4、北燕(公元407年--公元436年)都城:龍城
北燕,是十六國時期封建割據政權之一,由高句麗人高云所建立,共3帝,三十年。主要控制范圍在河北北部和遼寧西部。
公元407年,后燕內亂,大臣馮跋發動政變,滅亡后燕,慕容寶的養子慕容云(高云)被擁立為皇帝,史稱北燕。
公元409年,高云被部下所殺,馮跋平定叛亂,自稱北燕皇帝。
公元436年,北燕被北魏攻滅。
5、南燕(公元398年--公元410年)都城:滑臺、廣固
南燕,是十六國時期封建割據政權之一,由后燕鮮卑皇族慕容德所建立,共2帝,十二年,主要控制范圍在山東半島及江蘇北部。
公元397年,后燕在參合陂被北魏軍隊擊敗,后燕被北魏一分為二,當時在南方的慕容德便南下,到滑臺,稱帝,史稱南燕。
后來慕容德又占據山東半島,定都廣固。
公元410年,東晉大將劉裕北伐,攻滅南燕。
6、唐朝安史燕國(公元756年--公元763年)都城:洛陽
安史燕國,唐朝中期安史叛軍所建立的割據政權。共4帝,7年。
公元755年,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公元756年,安祿山在洛陽稱帝,國號燕。
后來燕國經過不斷內亂,最后的皇帝是史朝義。
唐朝和回紇聯軍擊敗史朝義,窮途末路的史朝義自殺身亡,安史燕國滅亡。
7、五代桀燕(公元911年--公元913年)都城:幽州
桀燕是五代十國時期,北方幽州的一個割據政權,共1帝,3年
公元911年,原盧龍節度使劉守光在幽州稱帝,國號燕,由于其統治殘暴,又稱“桀燕”。
公元913年,河東的李存勖攻滅桀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