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100秒》陪伴您第071天
郭德剛說相聲,把“給壓歲錢”說成“給壓(丫),歲錢”。丫,在北京人的方言里是罵人的話,“壓歲錢”也就成了笑料。
不過,“壓歲錢”三個字還是要拆開理解的。
先說“歲”字。古人把天上的黃道一周天分成十二宮,木星一年走一宮,十二年走完一圈,所以木星也叫歲星,走一宮就叫一歲。歲星在古人眼里是非常重要的,人們常說太歲頭上動土,就是指木星。
當然,普通老百姓沒有那么多天文學知識,所以“歲”在他們那里變成了鬼祟的“祟”,“祟”也就變成了小妖怪,每逢年三十晚上,就出來驚嚇小孩,摸睡熟小孩的腦門,凡被摸過的都要發高燒,幾天后變得呆頭呆腦。人們因為害怕,整夜點著燈,不敢睡覺,叫“守祟”。
傳說,嘉興有戶人家,老來得子,十分珍愛。年三十夜里,老爺陪孩子在床上玩銅錢,玩著、玩著睡著了,紅紙包著的銅錢撒落在枕頭邊。半夜時分,“祟”來了,突然被枕邊銅錢的反光照到,嚇跑了,不敢再來了。
后來,這事傳開了,人們紛紛仿效,用紅紙包上銅錢,壓在枕頭旁邊。這樣,也就有了“壓祟錢”,后來叫成“壓歲錢”。
民俗歸民俗,不過照老規矩,壓歲錢還是要在枕頭下壓著過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