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100秒》陪伴您第199天
宋仁宗趙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稱“仁”的皇帝。
什么是“仁”?孔子說,仁者愛人;老百姓把天性“寬厚和善”的人,稱為“仁義”。
《宋史》說,趙禎“為人君,止于仁”,用儒家“仁政”標準看,無疑是相當高的評價。
仁宗當政時,大名府一名府兵背上長出新肉(估計是血管瘤之類),蜿蜒曲折,象是一條龍伏在背上。當地官員非常害怕,把府兵抓起來,還上奏朝廷。宰輔匯報時,仁宗說:這算是那門子罪,趕緊放了!時間不長,府兵就病死了。
當時的人說:“肉龍生于兵之背”,分明是妖,皇帝卻把他放了。現在府兵死了,看來“德足以勝妖”!
當然,宋仁宗的“仁”不是所謂“婦人之仁”!
宋代道教盛行,甚至奉為國教。宋仁宗也很喜歡道教養生術,特別是一種護理頭發的“導引術”。一名宮女擅長此道,深得仁宗喜愛,被稱為“梳頭夫人”。
一天,仁宗退朝回宮,開始做“梳頭導引”,很多嬪妃、宮女也在一旁伺候。
上朝的時候,有一些大臣的奏章,仁宗隨手放在衣袖里(古人衣袖里是有口袋的)。現在一躺下,掉了出來,宮女們爭相傳看。仁宗脾氣好,也制止不了。
恰好,當中有一道遣放宮女出宮的奏章,識字宮女讀出后,大家面面相覷,默不作聲。唯獨“梳頭夫人”長嘆一聲,說:京師富貴人家都妻妾成群,皇帝身邊多幾個人,居然還有人多嘴,皇上快把這人攆走,耳根就清凈了!仁宗聽完沒說話。
過了幾天,宮里開始遣放宮女,“梳頭夫人”位居第一!
實際上,仁宗皇帝并沒有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但是他執政的四十多年,可能是中國傳統社會當中科技、文化、社會最繁榮的時期。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有三大發明——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出現在這個時代。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北宋就占了六個,而這六個人大多數活躍在仁宗朝。
當然,也有人批評宋仁宗“寬仁少斷”、“無定志”,使一些諫臣肆無忌憚,想攻擊誰就攻擊誰,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以致朝令夕改,讓人無所適從。
比如:有名的包青天——包拯,當御史時屢次犯顏直諫,甚至把唾沫星子噴到仁宗臉上,仁宗一面擦臉,一面說“說的對、說的對”!
應該說,仁宗皇帝對諫官確實有點“怕”,甚至他賜給僧人東西,還要叮囑僧人,出宮時要藏好,別讓諫官看到!妃子私下接受大臣的禮物,他怕諫臣知道,都給砸掉。
實際上,對諫官的這種態度為仁宗贏得了“名君”的聲名,但也導致了范仲淹主導的“慶歷新政”的失敗。
不過,也有人說,宋仁宗是深諳老子之道的高手,他讓大臣們相互攻擊,是為了“無為而無不為”,是一種更高明的“權術”。
不管怎么說,仁宗當政的四十多年是宋朝甚至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繁華之世!
更多《國學10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