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劇照,王凱飾宋仁宗
本文系“奧卡姆剃歷史”獨家稿件,轉載請聯系授權,歡迎轉發朋友圈和各種分享。
古代的皇帝,政治上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個人生活那也是“后宮佳麗三千”。按理說,當皇上,私生活應該是“春風得意”。但歷史,最容不得這種想當然的邏輯,史實和我們的想象往往大相徑庭。
比如著名的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山盟海誓,卻抵不過政治變局。馬嵬驛前,唐玄宗被迫下令處死楊貴妃,余生只能與她夢中相見。這是愛而不得。
還有一種皇室中的感情悲劇,叫政治婚姻。出于各種政治考量而結為連理,其實兩人之間并無愛情。這種現象,更是常常在皇帝身上發生。接下來將要登場的主人公——宋仁宗,就是如此!
宋仁宗畫像:是不是很溫文爾雅?
提起宋仁宗,我們眼前浮現的,可能是熱劇《清平樂》中那位風度翩翩、溫文爾雅的公子哥形象(王凱飾演宋仁宗),想的是他與眾多美人的愛恨糾葛。但在真實的歷史中,宋仁宗的愛情,幾乎全是遺憾。
錯選郭皇后,宋仁宗的婚后生活一直不順。為了調解后宮瑣事,他還曾被皇后誤扇了一巴掌。忍無可忍的仁宗皇帝,大鬧了一場“離婚風波”。最終,他成了宋史上第一個廢后的皇帝……
宋仁宗從一出生就卷入了一場宮斗悲劇中。
古典名著《三俠五義》里有一段廣為流傳的故事,叫“貍貓換太子”。說的是宋真宗時,為了爭奪正宮之位,劉妃與內監郭槐合謀,以剝皮貍貓調換了李宸妃所生嬰兒,假作自己的孩子,而李宸妃卻被打入冷宮,后又流落街頭。
劉妃調換來的嬰兒,正是宋仁宗。真宗死后,仁宗趙禎即位。包拯奉旨赴陳州調查放賑舞弊案,不料途中偶然得知了真情。于是包拯受理李妃冤案,為其平冤,最終迎李妃還朝。
武俠小說《七俠五義之貍貓換太子》封面
其實,這段曲折離奇的小說故事,是以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的。生活,真是常常比小說更殘酷!
宋仁宗的老爸宋真宗,獨寵美艷而富有心機的劉氏,情到深處,甚至不顧眾人反對立劉氏為后。但真宗的幾個兒子都過早夭折,只有李妃生的趙禎(即宋仁宗)活了下來。正如小說中那樣,劉太后為了鞏固自己的正宮地位,強搶了尚在襁褓的小趙禎,作為自己的兒子。
劉太后在世時,迫于太后權勢,沒有人敢和小趙禎提起此事。“終太后世,仁宗不自知為妃所出也。”
直到太后去世,燕王才告訴已為人主的宋仁宗,“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妃死以非命!”得知真相,宋仁宗悲痛欲絕,連著幾日都不上朝。宋仁宗終于明白:為何太后從小對自己如此嚴苛冷漠。
劉太后在朝中專橫獨斷,“垂簾聽政”代替幼小的仁宗行使皇權。小仁宗的一切,都要由劉太后來安排,其中就包括:拆散宋仁宗和王氏,將宋仁宗并不喜歡的郭氏許配給他。
九月,秋游賞菊的好時辰,15歲的小仁宗該選皇后了。富商王蒙正的女兒乖巧可愛,一眼就被宋仁宗相中。
但是劉太后卻板著臉說:王氏“妖艷太甚,恐不利于少主。”硬生生將兩位有情人拆散,把王氏許配給了自己的侄子劉從德。
少主宋仁宗心中苦悶,卻又無可奈何,只能“聽媽媽的話”。后來,宋仁宗又看上驍騎衛上將軍張美的曾孫女張氏,雖不似王氏那般一見傾心,也頗有好感。沒想到,劉太后再次出手阻撓。
她說:“自古外戚之家,鮮能以富貴自保,故茲選于衰舊之門,庶免他日或撓圣政也。”大意是,將門之女,權勢極大,將來會干預朝政。
從前文劉太后強搶皇子的事件,我們已看到這個女人極端自私的本性。難道她真的會為大宋江山和宋仁宗的穩固皇權去考慮嗎?
當然不會!劉太后要考慮的,是她自己的“皇權”。
因為,去世之前,劉太后一直“垂簾聽政”,執掌軍國大計,她甚至一度想效仿武則天篡奪趙氏江山,做宋朝的女皇。劉太后不愿皇親貴族的女兒嫁給仁宗,為的是將小皇帝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防的是自己的地位被動搖。
最終,劉太后選了出身寒門、潑辣善妒的郭氏給宋仁宗當老婆。郭皇后也的確不負期望,仗著劉太后撐腰,在宮里專橫跋扈,把眾多美人都擋在宮外,不許宋仁宗迎娶。
兩個女人一臺戲,堂堂的大宋皇帝,活成了窩囊廢。宋仁宗能開心嗎?
光陰流轉,白駒過隙。恍惚間,八年過去了。23歲的宋仁宗,已經是個帥小伙了。
明道二年(1033)的三月,國家發生了一件令朝野震動的大事情:劉太后,駕崩了!不管誰喜誰悲,朝廷的政治格局,都已不可避免地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宋仁宗,正式親政。
回想起太后生前專政以及種種僭越之舉,又得知自己的身世真相,宋仁宗的委屈和憤怒,再也忍不住了。他親政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換掉劉太后任用的所有大臣,重用劉太后罷黜之人。
第二件事,說起來不太正經:終于脫離劉太后管教的宋仁宗,打算好好地享受一下自己帝王的特權。他寵幸上了兩位后宮佳麗——楊美人和尚美人。
一向把持著后宮的郭皇后,一看宋仁宗天天往“狐貍精”那兒跑,心里又急又氣。可是沒了老太后的庇護,她還能怎么辦呢?只能經常到兩位美人的寢宮,對她們破口大罵。
一日,尚美人正和宋仁宗卿卿我我,順帶說了些郭皇后的不是,不巧卻碰上郭皇后趕來,兩個人爭執起來。
性格好勝又身居正宮的郭皇后,不勝憤怒,當即“起批其頰”,立馬就要扇尚美人的耳刮子。宋仁宗見勢不對,起身來救,沒想到,這一掌竟誤扇到了仁宗脖子上!
宋仁宗大怒,盡管郭皇后立即下跪認錯,乞求原諒,但從那一刻起,仁宗已起了廢后之心。
眾人散后,宋仁宗找來內侍副都知閻文商量,表示想把郭皇后廢掉。閻文提議,皇上應該把抓痕給大家看看,說明廢后的原由。
說歸說,宋仁宗很是猶豫。畢竟,郭皇后并非有意,更何況,廢后之事,還從沒在宋朝出現過!而這時,另一位大臣也加入了廢后計劃之中。他就是時任宰相的呂夷簡。
他曾因郭皇后的一句枕邊話而被罷相,一度對她懷恨在心。一聽說皇后犯此大錯,呂夷簡就不斷慫恿宋仁宗廢后,為了防止大臣上疏反對廢后,呂夷簡竟私自下令臺諫部門不許接受諫官奏疏。
右諫議范諷也附和廢后:“乘間言后立九年無子當廢”。
其實這些人,都是各有私心,沒幾個是為大宋王朝真正著想的。
消息傳到了朝中,一片嘩然,還是右司諫范仲淹勸阻仁宗:“陛下快平息這些議論吧,不要讓外人知道了。”宋朝歷史上,還沒出過這樣的丑聞呢!
可是,執意廢后的宋仁宗,什么也聽不進去了。
為什么宋仁宗如此堅定地要和同床多年的郭皇后“離婚”呢?
表面上看,是因為郭皇后生性驕妒,誤打了宋仁宗。但是,既然是誤打,一時生氣過后,宋仁宗也沒必要再計較了。
其實,更深層的原因,是宋仁宗借廢后之事,發泄對劉太后的不滿。郭皇后本就是劉太后替宋仁宗選定的,而劉太后在時,郭皇后也沒少借著劉太后的威嚴在宮里爭寵。
宋仁宗把劉太后看重的人一一撤下了,唯獨還剩下郭皇后。可以說,郭皇后是宋仁宗眼里最后一位帶有劉太后影子的人。宋仁宗恨劉太后,斯人已逝,他只能將這種怨恨轉嫁到郭皇后身上。
這年十月,不顧群臣反對,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宋仁宗廢掉了郭皇后。
一場由政治安排而開啟的婚姻,也在政治變革中結束了。
這就是宋代史上有名的“宋仁宗廢后”事件。
對普通人來說,尤其是今天的年輕人,愛或不愛,有時簡單地就像是做游戲,而對于背負著雄圖霸業的大人物來說,愛一個自己想愛的人,太難了。
周杰倫《紅塵客棧》歌詞節選:心中有江山的人豈能快意瀟灑?
拿宋仁宗來說,結婚是政治安排,離婚是政治報復。宋仁宗的愛情,去哪了?
廢后之時,宋仁宗就遭到臺諫官的激烈反對,君臣關系一度緊張不已。他此前鐘愛的兩位妃子,也迫于大臣們“美色誤國”論調的壓力而被遣送出宮。
廢后以后,朝廷議立新皇后,宋仁宗看上了茶商的女兒陳氏。但群臣卻認為陳氏出身卑微,不能為后。宋仁宗再次忍痛割愛,選了曹彬的孫女曹氏為后。
曹皇后是被迫立的,宋仁宗其實并不喜歡。他甚至懷念起了郭皇后,多次請她來宮中幽會。可惜,郭氏命運多舛,24歲便去世了。郭氏死后,仁宗痛悼不已。
又一次,王德用進獻了兩位傾城美人,宋仁宗十分喜愛。沒想到被王素知道后,宋仁宗又被要求不可沉迷女色。最終,宋仁宗揮淚送走了美人。
宋仁宗在位時,克己奉公,從不濫用權力。他的眼淚,是為了這身不由己的宿命而流的。
人至中年,宋仁宗遇到了他一生中最愛的、也是最后的一位女人——張貴妃。貴妃病逝后,仁宗不顧朝堂內外的反對,執意將張氏追冊為溫成皇后。
這是他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為愛叛逆”。
參考文獻
1、王夫之,《宋論:卷四》,中華書局。
2、王志雙,《蕩滌保守政風以開新局的前奏——郭皇后被廢與宋仁宗朝前期政局》,蘇州科技學院學報。
3、田志光、朱倩倩,《宋仁宗廢后事件再探》,商丘師范學院學報。
4、吳鉤,《宋仁宗的愛情》,儒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