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政治正確的苻堅大帝


摘要

不要嘲笑譏諷一個永遠身懷理想的人。
他失敗了,或許只是因為他的理想太超前了,“混六合為一家,同有形為赤子”的華美夢想,還要再過一百多年的歲月,才會成為可能。

(苻堅形象 來源:網絡)


苻堅(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文玉,祖籍略陽郡臨渭縣(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出生于鄴城,氐族。前秦第三位君王,中國古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景明帝苻健之侄,文桓帝苻雄之子。


01

對待歷史人物,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尊重”的態度,這個“尊重”最基本的含義,應是“客觀”。

現在太多為了標新立異而反轉歷史人物的現象,或洗白、或抹黑,為了得出一個驚世駭人的結論,攻擊一點不及其余,甚至莫須有的手段都上來了,很有點欺負死人不能說話的意思了。

比如苻堅,這位十六國時期的前秦天王,這位統一黃河流域、終其一生也末稱帝的北方霸主,或被描述為只懷婦人之仁而無帝王心智的庸人,或被譏為慕虛榮貪虛名大言炎炎的妄人,甚至有的挑起族群矛盾,一味拿苻堅的氐族身份說事兒。

十六國時期,是那個時代的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代表華夏正統的晉王朝南渡,憑江而據,廣袤的北部土地上異族蜂起,豪杰遍地,在大大小小的政權此起彼伏之間,苻堅的前秦帝國能脫穎而出,統一北方,自然有他的道理所在。

苻堅固然脫離不了他的氐族身份屬性,但我們也應看到,作為一個帝國級的政治集團一旦建立,必然會面對比部落、軍閥機制復雜一萬倍的統治局面,如何適應這個局面?只能有一條路,那就是這個政治集團一定會華夏化——秦漢魏晉一脈相承且大體穩定的華夏帝國模式,就是一個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上比較成熟的模板。

事實上,我們從來沒有將匈奴人建立的漢趙稱為匈奴國家,將鮮卑人建立的前燕稱為鮮卑國家,更沒有將苻堅的前秦稱作氐族國家,與此同時,我們也沒有將漢族人建立的秦、漢、魏、晉稱之為漢族國家的習慣,就是因為這些政治集團并非是以某個族群為單位而進行活動,作為一個政治體,他們關注的無非是兩點,一是這個政治體如何獲得合法性,所謂合法性,也就是獲得包括異族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普遍認可;二是這個政治體如何鞏固、延長自己的統治。

在中國這片土地上,要解決這兩個問題,只能是政治體的華夏化,要想超越秦漢魏晉一脈相承且大體穩定的華夏帝國模式,或完全另起一套爐灶,在那個時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這是由中國歷史文化而決定的。

想想一千多年后蒙元、滿清,想想中國人民推翻帝制曲折而艱苦的過程吧,就知道這實在是大不易。

苻堅的前秦帝國,正處于十六國時期的中期,前面已有成漢、前趙、后趙等少數民族政權的興亡而給出的歷史經驗,作為一個有著深厚漢文化修養、有著“混一六合”志向的君主,苻堅著力打造的,早已不是族群化、部落化、軍閥化的低級政治體,而是向著華夏帝國模式轉變的高級政治體。

這就是苻堅的政治正確性所在,他一直在向著這個目標努力。

柏楊之所以將苻堅齊名于秦始皇、漢武帝、李世民、康熙,稱在中國數千年歷史上,僅此五人可冠以“大帝”之稱,其原因也正在于此。

從這個角度出發觀察苻堅,一個有著積極進取心,政治完全正確,卻在最高峰處驟然墜落的苻堅形象,或可躍然于我們面前。

02

說苻堅政治正確,得先說他一個“政治不正確”的“污點”,就是他的上位。

苻堅的上位,與唐太宗李世民有幾分相像,都是發動宮廷政變弒其兄而得大位。

我們現在所了解的苻堅,大多是賴《晉書》所記,而《晉書》,則是唐太宗下詔、房玄齡等人所著。

出于眾所周知的原因,苻堅所弒其族兄苻生,被《晉書》描繪成了一個殘酷暴烈的無道之君;而苻堅的形象,則是“偉光正”,寬厚、仁義、愛民,一幅天降大任而不得不干的樣子。

事實上,苻生的所為與苻堅的政變,都深刻反映了前秦帝國當時的治理困境。苻堅如果不行“政治不正確”之事,那他之后的“政治正確”也無從施展。

前秦政權的肇始者是苻堅的爺爺苻洪。

苻氏世為略陽郡臨渭縣氐族的一個部落小帥,永嘉之亂時,苻洪率族人自保而組建了一個規模不大的軍事集團,投靠前趙,前趙滅亡后降后趙,曾出任龍驤將軍,封西平公,駐守枋頭,后參與平定段遼、梁犢之亂,屢立戰功,遭后趙皇帝打壓,轉而投東晉,350年,苻洪擊敗羌族姚襄,在枋頭自立,自稱大單于、三秦王,設置僚屬,不久被后趙舊將麻秋毒害,其子苻健代統其眾。

苻健自枋頭而西,入長安,據關隴。351年,苻健稱大秦天王、大單于。一年后正式稱帝,國號大秦,定都長安,史稱前秦。

由前秦立國過程可以看出,前秦這個政治集團,就是由少數民族的一個軍事集團演化而來,少數民族的軍事集團往往有一個特征,就是比較“民主”,其首領往往是由族群人士共同推舉。

苻洪即是如此,他的首領地位就是由族人人蒲光、蒲突所推選,這種“民主”大大降低了首領的權威性,作為一個小的族群部落、軍事集團是可以的,甚至還有好處,有事兒大家多商量著來,但在進化成高級政治體后,這種“民主”的弊病就大為顯露了,作為首領沒有絕對的權威,統治基礎很不牢固。

作為苻洪來講,很長一段時間,他和部屬之間并沒有君臣之分,他們都是某個皇帝之下的臣子,只不過苻洪是他們這個氐族小團體的“頭兒”而已,況且苻洪的出身也并非顯赫,只是“部落小帥”,這就像一群哥們兒擁護一個帶頭大哥出去打天下,哪怕這個帶頭大哥成為皇帝了,大家還是視他為大哥,既然是“大哥”,那就誰都可以當,不定哪天哪個小兄弟就把大哥給干下去了。

后世的趙匡胤黃袍加身之后其實面臨的也是這種尷尬的境地,只不過他玩兒了一出杯酒釋兵權的好戲碼,但苻洪、苻健都沒有機遇、條件這么玩兒。

苻洪在后趙時期,因軍功封西平郡公,但“其部下賜爵關內侯者二千余人”,苻洪帶軍也不過萬人,但封爵為侯的就有兩千多,這兩千多也就成為了日后所說的“枋頭權貴集團”。

苻洪自立后沒多久即被毒殺,苻健在位僅四年,他的任務是抗擊外患、鞏固這個剛剛誕生的政權,還依靠著這些將領打仗,不可能去建設高級政治體的模式,這個任務落到了他的兒子、繼位的苻生身上。

苻健病危時,即發生了一起宗室企圖奪權的政變,頗有軍功的苻菁,也就是苻健的另一個侄子帶兵入宮,幸苻健強撐病體“升端門陳兵”,這才化解了這場政變。

可想而知,當時的前秦,其政治權力的傳承并不穩固,族群部落制、軍閥集團的作風還很盛行,這對皇權當然是一種極大的威脅。

鑒于此,苻健臨去世時,作了如下政治安排——

以大司馬、武都王安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師魚遵、丞相雷弱兒、太傅毛貴、司空王墮、尚書令梁楞、左仆射梁安、右仆射段純、吏部尚書辛牢等受遺詔輔政”。

這些人大都是枋頭集團的元勛,只有一位是宗室,即大司馬、武都王苻安。

這充分反映了苻氏皇權的困境:一方面要防范苻氏宗室內部的政變,不得不依賴軍事權貴,所以只能讓苻氏一人進入輔政團隊,但另一方面這些軍事權貴對皇權也并非毫無威脅,所以把軍事權交給苻安。

縱然如此,苻健還是不放心,又私下囑咐苻生:“六夷酋帥及大臣執權者若不從汝命宜漸除之。”

這些輔政大臣如果不聽話,就漸漸地除掉他們。隱含的意思還是要建立自己的班底,不能相信這幫老家伙。

苻生即位后,忠實地執行了這一“遺囑”。

也因此有了《晉書》中苻生嚴酷暴烈、無道昏君的形象。

只有把苻生塑造成這樣的形象,才會有苻堅上位的正當性,當然,更重要的,這是在為李世民張目。

事實上,苻生在位兩年,所殺大臣,都自有原由。

一是外戚集團,左光祿大夫張平是苻生母親的弟弟,車騎尚書梁楞、左仆射梁安皆是苻生妻子梁氏一族。

二是大族勢力,侍中丞相雷弱兒,有九子二十七孫;侍中太師錄尚書事魚遵,有七子十孫,可知其家族勢力龐大,況且雷弱兒、梁安等人早就有通晉之嫌。

誅除這些嚴重威脅皇權統治的勢力,對一個帝國來說不過是正常操作,但到了苻生這里,就被大肆批判,可知我們對歷史的不夠“尊重”是自有其來的。

惡名讓苻生背了,便宜讓苻堅占了。

苻健萬分擔心的宗室政變,還是發生了。

東海王苻堅是苻健的另一個侄子,357年,挾翦除羌族首領姚襄的余威,利用重臣對苻生日益不滿的情緒,苻堅、苻法兩兄弟帶兵入宮,“宿衛將士皆舍杖歸堅。生猶昏寐未寤。堅眾既至引生置于別室廢之為越王俄而殺之”。

苻生的統治就這樣被輕而易舉地顛覆了,史稱云龍門之變

史書中對苻堅政變的描述,是一個受到皇帝威脅而不得不這么干的一個過程。

這無非是為了說明苻堅上位的合理性罷了。

事實上,苻堅發動政變,是做了大量準備工作的。

作為苻氏家族中的天才少年,更有無數讖文傳言加身,苻堅名字,即取自 “草付臣又土王咸陽”,傳說這是苻堅背后顯露的字跡,“草付”是“苻”;“臣又土”是繁體的“堅”,也就是說,他將來要在咸陽稱王立國。而他少年時就有無數的看相人斷言他有“霸王之相”。

從小就獲得了無限期許,長大后更是潛心研讀經史典籍,立下“混六合為一家,同有形為赤子”大志,結交當世豪杰,朝野之中享有盛譽,這樣的一個皇家宗室子弟,你要說他沒有當皇帝的心思,恐怕也難。

苻堅翦除姚襄后,其舊將薛贊和權翼歸降,成為苻堅心腹,他們勸苻堅“如今主上殘忍暴虐,搞得全國人心離散。常言說得好,有德者昌,無德者亡。神器業重,不要讓政權落到外姓之人手中,希望殿下早作打算,行商湯、周武王之事,以順應天意民心。

強汪、梁平老等軍事權貴亦勸苻堅取而代之。

取得了諸方支持,苻堅還不放心,又去征求呂婆樓的意見。

呂婆樓是與苻洪一輩的老人,其兒子呂光,即是日后后涼的開國君主。

呂婆樓向苻堅推薦了王猛。

王猛是漢人,出身寒門,才學識略過人,曾為桓溫所邀,不就。

這次見到苻堅,王猛認為苻堅是自己的劉備,苻堅認為王猛是自己的諸葛亮,就此開啟了一生的合作。

在王猛的策劃下,苻堅終于出手了。

要說策劃之嚴密,就連苻生身邊的宮女都收買了。

苻生也預感到苻堅兄弟會鬧點事兒,晚上時說了句“明天就殺了苻堅苻法”,宮女聽到后趕緊給苻堅報信,這才有了苻堅苻法帶兵入宮,宮中守衛倒向苻堅(當然守衛都收買了),政變輕松成功!

政變成功后,苻堅假意讓哥哥苻法登大位,苻法哪敢,推辭說自己是庶出,還是你來吧。

苻堅這才即位,即位后做的第一件事,是自號天王而不稱皇帝;第二件事,就是殺掉苻法。

稱王而不稱帝,是苻堅心向華夏,自知眼下這個政權,無論是疆土還是建制,都遠遠無法達到華夏正統的地步,所以他自降稱號,也暗含了自己“混六合于一家”的志向,待到那時,堂堂正正做華夏的皇帝!

殺苻法,則展現了苻堅心狠手辣、快刀斬亂麻的一面。苻法與自己共同政變,這個功勞怎么算?功大到了無以封的地步,為不留后患,只能殺掉,哪怕是自己的親哥哥!

了解了苻堅上位的全過程,你還會認為他是一個只有婦人之仁的寬厚君主嗎?

還是那句話,坐在這個位子上,只有一個出發點,就是鞏固、擴張皇權,向著成為一個高級政治體的方向轉變!

從他篡奪大位的那一刻起,他就把政治正確擺上了臺面,他的一切所作所為,都是實現這個目標的手段而已。

03

苻堅的手段,就是樹立政治正確的形象,向華夏政權學習,漢文帝是他一個重要的學習榜樣。

當時的歷史條件、時代環境之下,從華夷有別,互相仇視,到異族建政,胡漢分立政策不斷破產,慢慢轉向承認胡族建政的權力,誰占領長安、洛陽二都,誰就有了稱之為“中國”的資格,到了苻堅這里,前秦早已擁有長安、洛陽,但他對自己是否可稱之為華夏正統其實還是不自信的,因為他知道,長江南邊的晉王朝,隨著衣冠南渡,已將華夏文化傳統帶入南方,北方不過是胡族廝殺的巨大斗獸場。

因此,自己要實現民族融合,成為華夏正統王朝,只能也必須要南渡!

這成了苻堅心心念念的畢生目標與功業。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以自己深厚的儒家文化知識為指導開始建設前秦帝國,最重要的方針就是政治平衡,攻與守的平衡、胡與漢的平衡、降將與舊勛的平衡等等,這些手段大都是同時施展,下面咱們只能分而述之。

首先是攻與守的平衡。

攻是指開疆拓土,守是指境內安寧。

作為一個弒兄上位的君主,自己的威望如何建立?畢竟作為一個皇帝,光靠著讖文迷信是無法鞏固自己的皇權的,況且前秦這個政權本身就是少數民族一個軍事集團演化而來,通過戰爭開疆拓土無疑是增加自己統治合法性、樹立權威、鞏固皇權的靈丹妙藥。

但這會帶來一個問題,即窮兵瀆武會消耗大量社會資源,拖累國內經濟民生發展,有可能引發民眾不滿而危及自身統治。

畢竟在這兩點上,華夏王朝都有過深刻的教訓。

苻堅深知這一點,對此他是兩手抓的政策。

在上位的最初幾年,苻堅著力恢復民生,改善凋敝的社會狀態。

與我們通常的認知不同,氐族雖是胡族,但由于他們很早就遷往內陸,他們并不以騎馬彎弓為長,而是以農耕為生,就連他們的姓名,也大多和漢人無二,可見氐族是個漢化程度很深的民族。

苻堅又受過系統、嚴格的儒家文化訓練,所以他很重視民生,他知道民生與政權的興衰息息相關。

苻堅重視農業生產,推出一系列措施勸課農桑,“修廢職,繼絕世,禮神祗,課農桑,立學校,鰥寡孤獨高年不自存者,賜谷帛有差”“堅以境內旱,課百姓區種”等等,以大力恢復農業生產。

苻堅還倡導勤儉節約,“是秋,大旱,堅減膳徹懸,金玉綺繡皆散之戎士,后宮悉去羅紈,衣不曳地”;重視文化事業發展,“留心儒學,整齊風俗,政理稱舉,學校漸興”。

經過幾年的潛心發展,前秦逐漸繁榮昌盛。“關隴清宴,百姓豐樂。自長安至于諸州,皆夾路樹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驛,旅行者取給于途,工商貿販于道。百姓歌之曰:'長安大街,夾樹楊槐,下走朱輪,上有鸞棲。英彥云集,誨我萌黎。’”

在國內安定的同時,苻堅開始對外用兵,開疆拓土,370年滅前燕,374年奪東晉益州,376年滅前涼和代國,至此宣告統一中原;382年控制西域,使得前秦疆土擴大到了西域和大漠地區,僅從版圖上來看,甚至比東晉還要廣闊。

一系列的對外作戰勝利,不僅擴充了版圖,更重大的意義在于鞏固穩定了苻堅的皇權。

二是胡與漢的平衡。

也就是民族關系的處理。民族關系主要涉及漢族與胡族。

無庸諱言,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胡族的勢力必然要強過被統治的漢民族。那么苻堅作為有著建設華夏化的高級政治體、實現“天下一家、同為赤子”夢想的政治家,最難處理的也就是民族關系問題了。

苻堅采取的是揚漢抑胡的政策,其實這一揚一抑,最好的結果也就是從胡漢失衡達到胡漢平衡。

首先苻堅重用以王猛為代表的漢人政治家,放手讓他們打擊胡族豪強勛貴。

苻堅甫登大位,就把王猛派到了始平縣任縣令,王猛這樣的人才就給一個外商獨資的縣令?

當然這里面大有深義。

前面說過的“枋頭勛貴集團”,在前秦立國后,大多定居在始平縣。讓王猛這個漢人去這始平縣,擺明了就是要打壓這些胡族勛貴勢力。

《晉書》載:“猛下車明法峻刑澄察善惡禁勒強豪。鞭殺一吏百姓上書訟之有司劾奏檻車征下廷尉詔獄。堅親問之曰:'為政之體德化為先蒞任未幾而殺戮無數,何其酷也!猛曰:'臣聞宰寧國以禮治亂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劇邑謹為明君翦除兇猾。始殺一奸余尚萬數若以臣不能窮殘盡暴,肅清軌法者,敢不甘心鼎鑊以謝孤負。酷政之刑臣實未敢受之。’堅謂群臣曰:'王景略固是夷吾、子產之儔也。’于是赦之。”

在胡漢的首次交鋒中?作為漢人代表的王猛便遭到了所謂“百姓”(實際上是勛舊勢力)的強烈反抗。

那么作為苻堅來講,他也不能公開與這些胡族勢力分裂,那樣照樣會損害自己的皇權統治,于是他裝模作樣審問了王猛幾句,然后得出結論,王猛就是我苻堅的管仲、子產啊,由此向胡族勢力表明了自己的決心。

這事兒怎么看怎么像是苻堅與王猛策劃的一出唱給胡族勢力的戲碼。

由此代表漢族勢力的王猛、包括鄧羌獲得極大權力,放手打壓胡族勢力,“其特進強德健妻之弟也昏酒豪橫為百姓之患。猛捕而殺之陳尸于市。其中丞鄧羌性鯁直不撓與猛協規齊志,數旬之間,貴戚強豪誅死者二十有余人。于是百僚震肅豪右屏氣路不拾遺風化大行。堅嘆曰:'吾今始知天下之有法也天子之為尊也!’”

也就是說,從地方的始平縣,到京城長安里的胡族勛舊勢力,全方位現遭到了漢族勢力的打壓,雙方逐漸兒得了平衡。

當然,苻堅這樣做,一來是出于政治正確的民族平等,二來也實現了自己清除勛舊勢力對于自己大位的威脅,只不過他是打著法治、民族平等的旗號來代替了苻生的濫殺,起到了分化瓦解勛舊勢力的作用。

其次是用華夏思想來武裝胡族的頭腦,以儒家文化去除胡族部落、軍閥習氣,以此來獲得民族平衡與融合。

儒家的經學是一個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名教體系,強調的是上下等級、君尊臣卑、忠君孝悌等觀念,這些觀念在胡族當中是微乎其微的,特別是在十六國亂世,甚至不少漢人也拋棄了這些觀念。

苻堅將儒家教化撿了起來,以此武裝各民族的頭腦。

苻堅“廣修學官召郡國學生通一經以上者充之公卿已下子孫并遣受業。其有學為通儒、才堪干事、清修廉直、孝弟力田者皆旌表之”。

無論你是哪族子弟,想當官嗎?要“通儒”才行。苻堅曾經“一月三臨太學”大力倡導儒家學說。

372年,苻堅在巡視考核太學時,一次就對成績優異的八十三人全部授予官職,這對推動儒學的傳播可謂是激勵人心。

苻堅推行的崇尚儒學、興辦教育的政策,既有利于民族融合,也使得他招徠更多的士人知識分子,使得前秦帝國更具泱泱華夏之風。

苻堅的這些努力,當然不會一時半會兒就見效,但確實是潛移默化改變了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的精神面貌。

三是降將與舊勛的融合。

對待降將的態度,是苻堅最為人詬病的一點。

苻堅堅持仁義、道義立國的政治正確,期望以“德”招徠遠人、撫化四方。

這一點,在他與王猛的對話中鮮明體現出來。

369年,前燕政權內訌,慕容垂父子來投,苻堅親自迎接并給予重用。

王猛覺得這事兒不對,對苻堅說“慕容垂父子,譬如龍虎,非可馴之物,若借以風云,將不可復制,不如早除之。

苻堅是這么說的:“吾方收攬英雄以清四海,奈何殺之!且其始來,吾已推誠納之矣;匹夫猶不棄言,況萬乘乎!”

苻堅的話,很鮮明地表達出了自己的治國理念:廣招賢才以助自己“混一六合”;以誠信立國,講究德治。

在這種正統儒家思想的指導下,苻堅在滅前燕后,慕容暐被封新興侯,慕容評為給事中,前燕將士也多有封賞。對于匈奴左右賢王的叛亂,在降服后不但不加懲罰,反而讓他們繼續統率自己的部落。

類似這種情況的還有羌族的首領姚萇等。

那么苻堅是真的看不到這么做的危害嗎?

當然不是,作為一個杰出的政治家,這點眼光還是有的,那他執意這么做,也就是必有他更深一層的考慮。

第一,這么做會給自己的統治“加分”,這是顯而易見的好處。

第二,這些人既然是在無奈的情況下來降自己,他們今后的境遇就只能仰仗于自己,處于自己的控制之中,無論給他們什么樣的待遇,他們“降虜”的帽子很難摘掉。

第三,這些人正好和勛貴集團形成互相牽制,達成平衡,皇權更為穩固。勛舊集團的政治訴求是要分苻堅的皇權以共治,有非分之想的則是取苻堅而代之;但這些異族降將的政治訴求低點的也就是在前秦政治集團中仰苻堅鼻息分得一杯羹安穩度日,高點的無非就是圖謀潛回舊地以復國。他們的政治訴求完全不同,這兩股勢力不會合流形成對苻堅皇權的威脅。

第四,政治權益的爭奪使得他們勢同水火。勛貴集團不滿這些地位卑下的“降虜”與他們分享權利,多次建議苻堅將他們誅除。但因為苻堅的堅持,這些異族降將依然葆有一定的地位。如果勛舊勢力顛覆了苻堅的皇權,那么他們的命運也可想而知,所以他們一定會竭力維護苻堅的皇權;而面對他們有可能的叛亂復國,勛舊集團則是和苻堅站在同一條戰線,因為如果放任他們作亂,那勛舊集團也可能成為亡國之虜,這當然不是他們所希望看到的。

上面幾點層層遞進的分析,才是苻堅優待降將的深刻原因。苻堅所需要作的,就是把握好平衡——在利用異族集團制衡勛舊勢力與利用勛舊集團壓制異族集團分裂國家之間的平衡。

這無疑是一個難度很高的平衡術游戲,但苻堅自信,他能把握好。

因為,他還另外加了“保險”——對滅國的宗室,將他們連根拔起,闔族遷往長安,放到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赦慕容暐及其王公已下皆徙于長安……徙關東豪杰及諸雜夷十萬戶于關中”。然后以能臣鎮戍新增的國土,王猛就干過這活兒,苻堅“遣猛于六州之內聽以便宜從事”“循行關東州郡,觀省風俗,勸課農桑,振恤窮困,收葬死亡,旌顯節行,燕政有不便于民者,皆變除之”,這就是恩威并施了。為進一步加強對地方的控制,還曾分派關中氐人十五萬戶配屬各重要方鎮,這些被“分封”將領的鎮戍地,大都是滅國舊地,而且去的大都是苻氏宗室。

加上這些“保險”,苻堅對這套平衡術確實也就把握得比較好,一直到淝水之戰前夕,他的這些平衡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徹底扭轉了前秦帝國君弱臣強的局面;勛舊勢力在政治舞臺上失去了往日的風光;君主權威得到了切實的加強。

而苻堅,既獲得了面子上的政治正確,又獲得了里子里的皇權鞏固。

但是,歷史的發展的就是這樣,當你處于高峰之時,要做的,不是繼續向高處攀爬,而是首先確保自身在高處的安全。

于是,苻堅的“但是”來了。

04

是的,淝水之戰來了。

很多人質疑苻堅為什么不聽王猛的臨終遺言,非要出兵東晉。

其實并非不聽,而是不能聽。

王猛的遺言是這樣的:“晉雖僻處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沒之后,愿勿以晉為圖。鮮卑、西羌,我之仇敵,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

遺言有兩點內容:一是勸苻堅不要去招惹東晉,原因是東晉乃華夏正統王朝,且內部安定。二是安定境內,除去鮮卑、羌族兩個敵對族群。

分析這兩點內容,第一點,不是暫時不去打東晉,而是“勿以晉為圖”,就是永遠不要打東晉的主意,這相當于讓苻堅拋卻了“六合混一”的志向,更是否定了苻堅作為氐族人士向往成為華夏正統的美好理想。

第二點,鮮卑、羌族的宗室、首領都在長安,他們早晚為禍,還是要除掉的好。這是直接否定了苻堅降將與勛貴平衡的政策。

這兩點加在一起,更是否定了苻堅這么多年來的政治正確性。

你說,苻堅能不能聽?

作為一個雄才大略、又有著遠大理想的君主,這么多年來的努力,能被一個臣子的遺言左右嗎?

當然,苻堅也不是沒有完全不聽。

第一,王猛死后,苻堅下令:“今天下雖未大定,權可偃武修文,以稱武侯雅旨。”

武侯即王猛,這道旨意充分體現了苻堅作為君主的清醒。

第二,王猛死于375年七月,淝水之戰發生于383年11月,整整八年之后,苻堅才去一圓自己的“六合混一”的志向。這充分體現了苻堅的克制。

那么這八年時間苻堅在干啥?

首先確定的是他沒聽王猛剪除鮮卑和羌,因為這與他的政治正確相抵牾,而且除鮮卑和羌一直順服在他的手下。

苻堅其實一直沒閑著,376年出兵滅前涼政權;隨后又滅拓拔氏建立的代國,這樣北方境內的割據政權前燕、仇池國、前涼、代國都被前秦所滅,北方被苻堅統一。

到了這個份上,東晉已被納入苻堅的視野,他先小試牛刀,在378年以東西兩線并進之勢,攻襄陽,打彭城,后攻下下盱眙和淮陰,形成威脅東晉江北重鎮廣陵的態勢,但在晉軍水軍的反抗下,前秦軍退還淮北,在君川大敗給晉軍。東線失敗。這已是379年的事情。

到383年,苻堅終于傾帝國之力,百萬大軍向東晉。

苻堅為什么這么堅定地要打東晉?除了上面說的政治正確之外,恐怕還有一個不得不打的理由,可以參考隋煬帝、唐太宗為什么非要征高麗。

那是因為高麗已成腹心之患,這個難題只能自己這一代解決,不能留給下一代,因為作為雄主來講,對下一代都是不抱什么信心的。

苻堅打東晉也是如此,眼見東晉統治已穩固,而桓溫、祖逖的北伐,也極強地刺激了苻堅,更有了我不打你,你早晚要滅我的想法,因此,必須打。

但這一打,后果大家都知道了,一場失敗,一個強大的前秦帝國沒了,大帝苻堅,也被自己曾善待的姚萇勒死于五將山。

但這場戰役實在太過詭異,處處有巧合,很有點“無巧不成書”的意思。

美國史學家邁克爾·羅杰斯甚至通過一系列的分析,直接否認了淝水之戰真實發生過,認為這不過是初唐史學家們用事實與想像混合而編成的一個虛構的故事,旨在勸諫唐太宗放棄攻打高麗麗。

當然這個結論太過駭人,只能當成一家之言聽聽罷了。

無論如何,苻堅失敗了。

但他的失敗,并不是他政治正確的失敗,不是他心向華夏,追求建立一個華夏化的高級政治體的失敗。

在他兵敗五將山,面對姚萇勒索傳國玉璽時,他說“小羌敢逼天子,五胡次序,無汝羌名。璽已送晉,不可得也!”

求玉璽不得,姚萇又要求苻堅禪位于他,苻堅說“禪代,圣賢之事。姚萇叛賊,何得為之!”

翻譯成現在的說,仨字兒:“你也配”。

可知苻堅至死心懷理想。

05

苻堅一生,就像黑夜之中突然升空的一束燦爛的煙花,他照亮了時代的夜空,在他最閃目的時候,又驟然而滅,于是,夜空又重歸于夜空,黑暗,依然是那個時代的主題。

如果拋除所有偶然的因素,從實力上來講,苻堅出兵東晉并無不妥,勝,是肯定的。

如果他勝了,還會有現在嘲笑他的一匹理由嗎?

所以,不要嘲笑譏諷一個永遠身懷理想的人。

他失敗了,或許只是因為他的理想太超前了,“混六合為一家,同有形為赤子”的華美夢想,還要再過一百多年的歲月,才會成為可能。

走筆至此,想起一位老領導、老大哥對我說過的話:“一個人要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

(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苻堅
如果苻堅聽他的計策淝水之戰必不會敗
時勢重要,還是英雄重要?從王猛和孔明說起。
嘆符堅
苻堅:統一華北,一戰千古恨
他是漢人士族,卻和異族皇帝君臣知遇,成就大業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栾城县| 乐山市| 惠水县| 潮安县| 来安县| 新邵县| 招远市| 江安县| 穆棱市| 金湖县| 巫溪县| 遵化市| 阿城市| 会昌县| 沐川县| 松潘县| 山丹县| 无棣县| 双柏县| 无极县| 沿河| 宁波市| 广东省| 陆良县| 昌江| 苏尼特右旗| 博白县| 乐清市| 巴林右旗| 光山县| 长汀县| 商城县| 肥城市| 新密市| 古田县| 乌兰察布市| 确山县| 梨树县| 德惠市| 青龙| 青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