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喜歡表達自己是人的一種天性。
這種天性,決定了人總是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多于嘗試理解別人。我們總是說得太多,聽得太少,結果讓這個世界充滿了噪音。
但是,每個人的表達方式又都不一樣。
有的人,喜歡用說話的方式表達;有的人,喜歡用文字的方式表達;還有的人,喜歡用創作的方式表達。
有時候,沉默也是一種表達方式,更是一種修行。
然而,并非每個人都懂得沉默,不說話并不意味著沉默。
當一個人的真正懂得了沉默,也就懂得了真正的表達。
01 沉默的背后是清醒
以前,自己總是很容易被情緒左右。
遇到不順心的事,總會急于訴說;
對于別人的誤解,總是急于解釋。
當某一天自己認識到,說了太多的話,不會有人理解你,更不能解決實際的問題。
不是所有的委屈都有人懂,不是所有的心事都能訴說。
于是,自己習慣了把情緒都隱藏起來,也漸漸地變得沉默。
在沉默中,自己開始變得清醒,開始過濾人生中的好與壞,然后獨自一個人去解決問題。
有時候不說,不代表自己沒有想法,而是很多事不值得計較。不計較就意味著不在乎,因為有些人,有些事,根本不重要。
人生中的很多事,悟透了,看淡了,就會用沉默代替一切。
02 沉默是內心的堅定
沉默讓自己少了說話的機會,多了思考的時間。
沉默在無形中化為一種內在的力量,這種力量勝過千言萬語。
當自己懂得了沉默,才能讓自己靜下心來思考。在這個時候,往往也能看清人生中的利與弊,得與失。同時,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思考自己的人生。
在沉默中深耕自己,突破困境;
在沉默中剔除雜念,努力前行。
懂得在沉默中努力的人,不會被外界的話語迷惑自己,不會讓生活的瑣碎干擾內心,不會因困擾的事情左右情緒。
而是不動聲色地悄悄努力,修煉一顆強大的內心。
這樣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種力量。
03 沉默也是一種態度
很多時候,沉默并不代表無能為力,也不代表任人宰割。
有時候,保持沉默,反而是一種自我保護,也是一種人生態度。
語言本是一種交流的方式,但是在某個時候,卻可以成為傷人的利器。
很多時候,不同頻的交流,對自己而言只是一種消耗。觀點和見解的碰撞,很容易升級為人與人之間的較量。
這個時候,爭執與辯解都無法改變事情的走向與結果。保持沉默,別讓自己被語言傷害,就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年少時,我們總是急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僅僅看到了事物的表面,就隨意評價一切自己看不慣的人和事。并堅定地認為自己的觀點就是對的。
當自己醒悟了,變得成熟了,遇事不再激動,不與自己較勁,才會懂得保持沉默。
沉默可以避免很多矛盾,也能更好地解決問題。讓自己冷靜下來,再去分析問題所在,才能真正地化解問題。
學會沉默,是一個人最好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