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人教九年級上化學知識點專題復習
專題一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一、物質的變化    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是不斷運動和變化的。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1、物理變化
實質:從宏觀上看,是物質的狀態、形狀發生改變,從微觀上看,是構成物質的粒子(分子、原子或離子)之間的
間隔發生了改變。而粒子本身沒有改變。
注意:擴散、聚集、膨脹、壓縮、揮發、升華、摩擦生熱、鐵變磁鐵、通電升溫發光、活性炭吸附等都是物理變化,
但同素異形體間的轉化(如石墨在一定條件下變成金剛石)就不是物理變化,而是化學變化;生石灰在空氣中變為
粉末,從表面看是發生了形狀變化,但實質上變成了熟石灰,生成了新物質,所以不屬于物理變化,而是化學變化。
2、化學變化      實質:發生變化時,構成物質的粒子重新組合成其它物質。
特別注意:化學變化常伴有光、熱、氣體、沉淀產生或顏色、氣味改變等,可參照這些現象來判斷有無化學變化發生,
但要注意有些物理變化也常伴有發光(電燈)、放熱(摩擦)、放出氣體(啟開汽水瓶蓋)、
顏色變化(氧氣變成液態氧)。
3、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和聯系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概念
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
變化時生成了其他物質的變化
本質區別
宏觀:沒有其他物質生成
微觀:構成物質的微粒不變,只是微粒間隔可能改變
宏觀:有其他物質生成
微觀:構成物質的微粒發生了變化,變成了另一種物質的微粒
外觀區別
狀態、形狀、大小的改變
常伴隨發光、放熱、變色、生成氣體、生成沉淀等。
舉例
水的三態變化,汽油揮發
鎂條燃燒、堿式碳酸銅分解
區分依據
有沒有其他物質生成
聯系
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往往同時發生,在化學變化中,同時發生物理變化;在物理變化中,不一定發生化學變化
【規律小結】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者的區別在于有沒有新物質生成,即發生化學變化的依據是
產生了新物質。
二、物質的性質
1、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光澤、味道、氣味、密度、硬度、熔點、
沸點、溶解性、延展性、導電性、導熱性等。
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反應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如物質的可燃性、活潑性、穩定性、氧化性、還原性、
酸堿性、毒性等,或指能否與氫氣、氧氣、金屬、非金屬、氧化物、酸、堿、鹽等發生化學反應。
2、區別物質的性質和變化
物質的性質和變化是兩組不同的概念。性質是物質的固有屬性,是變化的內因,而變化是一個過程,是性質的具體
表現。在漢語表述中常常用“能”“會”“可以”等詞加以區別。如“硫在氧氣中燃燒”表述的是化學變化;而“
硫能在氧氣中燃燒”表述的是硫的化學性質——可燃性。
【規律小結】物質的變化、用途都能反應出物質的性質,判斷物質的性質時,要緊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定義。
三、化學反應的類型
1、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比較
反應類型
概    念
特   征
舉例
化合反應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
A+B→AB
多變一
S+ O2SO2
分解反應
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它物質的反應。
AB→A+B
一變多
2H2O電解2H2↑+O2↑
置換反應
一種單質跟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
A+BC→B+AC
一換一
HCl+ Zn= ZnCl2 + H2↑
復分解反應
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化合物的反應。
AB+CD→AD+BC
成分相交換
H2SO4+2NaOH
=Na2SO4+2H2O
2、初中常見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形式歸納
(1)化合反應        1非金屬單質與氧氣生成非金屬氧化物。如:2H2+O2  H2O
2、金屬與氧氣反應生成金屬氧化物。如:3Fe+2O2  Fe3O4
3、金屬氧化物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堿。如:CaO+H2O= Ca(OH) 2
4、非金屬氧化物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酸。如:CO2+H2O= H2CO3   5、其它。 如:2CO+ O22CO2等。
(2)分解反應
1、氧化物的分解  例如:2H2O2MnO22H2O + O2↑        2、酸的分解(含氧酸)例如:H2CO3 = H2O + CO2↑
3、某些鹽的分解  例如: CaCO3高溫CO2↑+ CaO
(3)置換反應
1、活潑金屬(金屬為金屬活動順序中氫以前的金屬)與酸(酸不包括濃硫酸和硝酸)反應生成鹽和氫氣。
例如:Fe+2HCl=FeCl2+H2↑   H2SO4 + Zn = ZnSO4+ H2↑
2、金屬(一般不選K、Na、Ca)和鹽溶液反應生成另一金屬和另一種鹽。
例如:Fe+CuSO4=FeSO4+Cu   2AgNO3+Cu= Cu(NO3)2 +2Ag
3、氫氣還原金屬氧化物。例如:H2+CuO△ Cu+H2O
4、碳還原金屬氧化物。例如:2CuO+C高溫 Cu+CO2↑
(4)復分解反應
注意:堿+酸性氧化物——鹽+水,不屬于復分解反應。
例如:2NaOH+CO2 = Na2CO3 +  H2O
4、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中和反應
(1)氧化還原反應交叉于分解反應、化合反應和置換反應中,不屬于哪種基本類型。
(2)中和反應是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是復分解反應的特例。
【規律小結】判斷反應的基本類型,主要依據時各類反應的定義:化合反應:“多變一”,分解反應:“一變多”,
置換反應:“一換一”,復分解反應:“兩兩互換成分”。
四、質量守恒定律
1、基本內容: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2、質量守恒的理解 (1)五個不變
宏觀: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總質量不變  、  元素的種類不變
微觀   原子的數目不變、原子的種類不變、 原子的質量不變
(2)兩個一定改變     宏觀:物質的種類一定改變         微觀:分子的種類一定改變
(3)可能改變:分子總數可能改變。
3、運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實驗現象的一般步驟:①說明化學反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②根據質量守恒定律,
應該是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等于各生成物質量總和③與題目中實驗現象相聯系,說明原因。
4、利用原子、分子知識解釋質量守恒原因
解釋“質量守恒”要從化學反應的實質去分析,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化學反應中的實質是:分子分裂成原子,
原子從新組合成分子,分子聚集成新物質。      在化學反應中,不論物質分子經過怎樣的變化,但反應前后
原子種類和數目都不變,各原子質量也不變。所以,反應前后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
5、適用范圍:所有的化學變化。
6、驗證實驗:當有氣體參加反應或有氣體生成時,該反應必須在密閉容器內進行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規律小結】化學反應是構成反應物分子的原子重新組合轉變成生成物分子的過程。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
的種類沒有改變,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沒有改變。
專題二  物質構成的奧妙
2、原子與分子的區別和聯系
分子
原子
備注
相似點
質量和體積都很小,處于不斷的運動中,分子間有間隔。同種分子化學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化學性質不同
質量和體積都很小,處于不斷的運動中,原子間有間隔,同種原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原子性質不同
同種原子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分子與構成這種分子的原子比較,原子比分子小,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一定比分子小(不同種分子和原子無法比較)
不同點
在化學反應中,分子本身發生分裂,可以再分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學反應中不可再分;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發生改變
聯系
分子是原子構成的,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原子是構成分子的粒子,原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3、離子與原子的區別
項目
原子
陽離子
陰離子
結構
核電荷數=質子數=電子數
核電荷數=質子數>電子數
核電荷數=質子數<電子數
電性
中性
帶正電荷
帶負電荷
性質
一般性質比較活潑(除稀有氣體原子外)
穩定
穩定
符號(舉例)
H、O、Al
H+   Al3+
O2-   Cl-
【規律小結】分子、原子和離子都可以直接構成物質,分子有原子構成,原子得失電子形成離子,不同種分子,
性質不同
二、物質的組成
1、元素的概念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例如:氯
O  +1  +3  +5  +7
元素包括C1-、Cl、Cl、C1、Cl、Cl…不同形式的粒子和Cl一35、Cl一37(指相對原子質量分別為35和37的兩種氯原子)
等粒子,因為它們的核電荷數均為17。
2、理解元素的概念應把握“同質子,類原子”六個字。
(1)“同質子”即指元素的種類是由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決定的,與原子中的中子數、電子數無關。同種
元素原子的質子數一定相同,不同種元素的原子的質子數一定不相同。
(2)“類原子”是指一種元素可能不止一種原子。它包括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如:氫元素有三種原子:
氕、氘、氚,它們的質子數相同,但中子數不同);也包括質子數相同,而電子數不同的原子和離子(如:鐵原子
通常有三種存在形式即Fe、Fe2+、Fe3+,它們都屬于鐵元素)。
3、理解元素概念時的注意事項
(1)元素是以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為標準對原子分類。只論種類,不講個數。
(2)質子數是劃分元素種類的標準。質子數相同的原子和單核離子都屬同一種元素。如Na+與Na都屬鈉元素,但Na+
與NH4+不屬于同一種元素。
(3)同種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存在狀態。如單質中和化合物中。
(4)同種元素的離子因帶電荷數不同,性質也不同。如Fe2+與Fe3+。
(5)自然界中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2種,可分為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稀有氣體元素。
4、元素與原子的比較
元素
原子
區別
是宏觀概念,只表示種類不表示個數
是微觀概念,既分種類,又表示個數
適用
范圍
表示物質的宏觀組成。
常用來表示物質由哪幾種元素組成
表示物質的微觀構成。
常用來表示物質的分子由哪些及幾個原子構成
聯系
只要核電荷數相同的一類原子就是同一種元素,原子是元素的最小單位,而元素是原子的一個歸類“集體”。
三、物質的分類
1、純凈物和混合物
區別純凈物和混合物的關鍵點:是否由同一單質或化合物組成。
混合物的特點:①混合物是多種物質組成,各成分均是純凈物,這些純凈物彼此不發生化學反應,仍能保持各自的
化學性質;②混合物無固定的組成,純凈物構成混合物時沒有一定的比例,所以通常不以其中某一成分名稱命名,
而且混合物的物理性質也不同定;③從微觀角度看,混合物是由多種彼此間不反應的分子、原子或離子構成,而
純凈物是由同種分子、原子或離子構成。
2、單質和化合物
單質
化合物
概念
由同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元素形態
元素處于游離態
元素處于化合態
性質
不能發生分解反應和復分解反應
大部分能發生分解反應和復分解反應
聯系
值得注意的是:①組成單質的雖是同一種元素,但在單質分子中,有單原子分子(一個原子構成一個分子),
如稀有氣體;有雙原子分子(兩個原子構成一個分子),如氫氣、氧氣;有多原子分子,如白磷,臭氧(O4),
巴基球(C60)等。
②同種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種單質,如白磷和紅磷、氧氣和臭氧,它們互為同素異形體。同素異形體在一定
條件下能互相轉化,這種轉化是化學變化,如石墨轉化為金剛石。
3、氧化物和酸、堿、鹽
(1)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通常氧化物可分為堿性氧化物(如Na2O)和酸性
氧化物(如CO2)。但有一些氧化物不屬于這兩類氧化物如H2O、CO、NO等。堿性氧化物都是金屬氧化物,大多數非金
屬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也有一些金屬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
(2)酸:由氫和酸根組成,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必須全部是氫離子(H+),陰離子則是酸根。酸按所含的酸根可
分為無氧酸如HCl和含氧酸如H2SO4;按能電離出H+的多少可分為一元酸如HCl、二元酸如H2SO4、多元酸如H3PO4。
(3)堿:由金屬離子(含NH+)和氫氧根離子構成化合物。
(4)鹽:由金屬離子(含NH+)和酸根離子構成。
專題三  化學用語
一、化學式
1、化學式
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叫做化學式。只有純凈物才有固定的組成,才有化學式,一種物質只有一種
化學式。化學式是由實驗測得的。
化學式的含義如下表:
宏觀:表示一種物質
表示物質由哪些元素組成
表示組成元素的質量比
微觀:表示該物質的一個分子
表示該物質的分子構成
表示分子中原子個數比
量的含義:表示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
表示組成物質的各元素的質量比
表示物質中各元素的質量分數
2、化學式的寫法
(1)單質化學式的書寫
金屬單質、固態非金屬單質(碘等除外)和稀有氣體一般用元素符號表示其化學式;非金屬氣態單質如氧氣、氫氣
等一般在其元素符號右下角加2;但也有不是雙原子分子的,如臭氧O3。
(2)化合物化學式的書寫
eq \o\ac(○,1)1先讀后寫,后讀先寫。如:氯化鈉NaCl,氧化鎂MgO,二氧化碳CO2
eq \o\ac(○,2)2金屬前,非金屬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個數不能漏。可概括為:
一排順序二標價,價數交叉寫右下,約簡價數做角碼,化合價規則去檢查。
對于較復雜的化學式,其中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原子團,書寫這部分時要添加括號,將原子團個數寫在括號
右下角。如氫氧化鈣Ca(OH)2、硝酸鎂
Mg(NO3)2、硫酸銨(NH4)2SO4。
3、化學式的讀法
根據單質的化學式讀出單質名稱的方法:固態和液態單質讀作“某”(元素名稱),氣態單質讀作
“某(元素的名稱)氣”。如Na讀作鈉。O2讀作氧氣。
根據化合物的化學式讀出化合物的名稱的一般規律為“后寫先讀”。如Al2O3讀作三氧化二鋁。
化學式中原子個數為1的一般不讀,但為了區別其它化合物有時也讀出1,如NaCl不能讀成一氯化一鈉,
只能讀為氯化鈉。CO讀為一氧化碳主要是為了與CO2區別,NO讀為一氧化氮是為了與N2O(一氧化二氮)區別。
4、化學式周圍數字的含義
1、化學式前面數字的只表示分子的個數
如2H2表示2個氫分子。2H2SO4表示2個硫酸分子
2、化學式右下角的數字表示一個分子中某元素原子的個數
單質:如H2表示一個氫分子是有2個氫原子構成的。
化合物:如H2SO4表示一個硫酸分子中含有2個氫原子。
eq \o\ac(○,3)3、化學式正上方數字表示對應元素或原子團的化合價。
如 ──表示氧化鎂中鎂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例1】(2009·臨沂)今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許多國家發生,治療該病毒的
有效藥物達菲是從八角茴香
中經過多道復雜工藝提煉出來的,它的有效成分是莽草酸,化學式為C7H10O5.對莽草酸
的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莽草酸是有機化合物
B.莽草酸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C.莽草酸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74
D莽草酸中含有7個碳原子、10個氫原子和5個氧原子
【答案】D
【解析】莽草酸中含有許多個碳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應該理解為一個莽草酸分子
中含有7個碳原子、10個氫原子和5個氧原子
【規律小結】化學式可以表示改物質的分子構成,不能理解成物質受由幾個什么原子構成。
二、化合價
1、一種元素一定數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數目的原子相化合的性質叫做化合價。注意:
化合價是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時的性質,因此,在單質里,元素化合價為零;元素
化合價的記憶口訣為:一價鉀鈉銀氯氫,二價氧鈣鋇鎂鋅。三鋁四硅五氮磷,二三鐵、
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齊全,銅汞二價較常見。
原子團(根)的化合價記憶口訣為:一銨氫氧硝酸根;二價硫酸碳酸根,再加亞硫酸硅酸根;
三價磷酸根要記清。即銨根為+1價,氫氧根、硝酸根為-l價;SO4、CO3、SO3、SiO3原子團
(根)均為-2價,PO4為-3價。此外,ClO3,為-1價,MnO4(高錳酸根)為-l價,錳酸根(MnO4)
為-2價。
2、化合價與化學式的關系:根據化合價書寫化學式、判斷化學式的正誤或根據化學式判斷
化合價。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單質的化合價為零。這些原則是計算化學式
里元素化合價的依據,也是判斷化學式是否正確的依據,同時更是書寫化學式的重要依據之一。
化合價規律應用如下:
①根據化合價原則,書寫化學式。如:書寫硫酸鐵的化學式。A、正價左,
+3  -2
負價右:Fe2(SO4) 3,b、交叉約簡定個數:Fe2(SO4) 3,c、驗正誤:(+3)×2+(-2)×3=O。
②根據化合價原則,求算未知元素的化合價。如計算Na2FPO3中P的化合
+1-1+x-2
價:已知Na為+1價,F為-1價,O為-2價。a、標出已知、未知化合價:Na2FPO3,
b、列出式子求解:
(+1)×2+(一1)×l+(+z)×l+(一2)×3=O,x=+5。
③根據化合價原則,判斷化學式的正誤,如不少學生書寫堿式碳酸銅易寫成:
+2 -1 -2
Cu(OH) 2CO3。a、標出元素或原子團的化合價:Cu(OH) 2CO3。b、計算正負化合價
代數和是否為零:(+2)×1+(-1)×2+(-2)×1=-2≠O,所以上述化學式是錯誤的。
正確化學式為:
Cu 2 (OH) 2CO3。
3、化合價中元素化合價的規定
化合物
化合價
化合價的數值
正價
負價
離子化合物
1個原子得失電子的數目
失電子的原子(陽離子)為正價
得電子的原子(陰離子)為負價
共價化合物
1個原子跟其它元素的原子共用電子對的數目
電子對偏離的原子顯正價
電子對偏向的原子顯負價
不論是在離子化合物還是共價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都等于零
4、元素化合價的表示方法與離子符號書寫的區別
元素化合價的標法
離子符號的寫法
標寫位置
標在化學式元素符號正上方
寫在符號的右上角
正、負寫法
符號前,數字后
數字前,符號后
“l”的使用
“l”不可省略
“l”通常省略不寫
原子團的寫法
在原子團上方寫該原子團的根價
在原子團右上角標寫所帶的電荷數
例如
5、掌握有關化合價的規律
(1)化合價原則: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
(2)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零。         (3)在化合物中,氫通常顯+1價,氧通常顯一2價。
(4)金屬元素通常顯正價,非金屬元素通常顯負價(但在非金屬氧化物里,氧顯負價,另一種非金屬元素顯正價)。
(5)許多元素具有可變化合價。例如:s0。、S0,、H:S。
(6)原子團的化合價一定不為零。常見原子團的化合價
【例2】(2009·濰坊)一種新型高效凈水劑PAFC(化學式為[A1Fe(OH)nC16—n]m),廣泛應用于工業污水的處理。
該凈水劑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   )    A.0    B. +2    C. +3    D.+6     【答案】C
【解析】化合物中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所以可得+3+Fe的化合價+(-1)×n+(-1) ×(6-n)=0,解得Fe的
化合價=+3
【規律小結】確定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價時,可根據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的原則,結合已知化合價的元素,
來確定具有可變化合價的元素的化合價。
三、化學方程式
1、化學方程式概念:用化學式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
含義:①表明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②表明反應物和生成物之間的質量關系。
2、化學方程式的意義:①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②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之間的質量比
3、化學方程式的配平
將化學方程式配平,即在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的化學式前加上適量的化學計量數,從而使方程式左右兩邊同種
元素的原子的數目相等,使化學方程式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常用的配平方法由:
(1)最小公倍數法;(2)觀察法(3)奇數配偶法
4、信息題中“陌生”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近年來在中考試題的信息題中,常出現通過題目所給信息寫出教材中尚未涉及的化學方程式的問題,且呈逐年
“走俏”趨勢。這類信息題中,有些信息隱晦難尋,有的信息復雜難懂,解答此類問題的方法是:挖掘出反應物
是什么、生成物是什么,按照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步驟寫出其化學方程式。
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①根據實驗事實寫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②配平化學方程式;③注明化學方程式
發生的條件并注明“↑”“↓”。
化學方程式必須遵循兩個原則:(1)以客觀事實為依據,不能憑空臆造(2)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專題四  化學與社會發展
一、化學與能源
1、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的種類
煤是古代植物遺體在地層下經過一系列的變化形成的復雜的混合物。煤又有“黑金”、“工業的糧食”之稱。
石油是古代動植物遺體在地殼中經過復雜的變化形成的混合物。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
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重要的氣體燃料。是在隔絕空氣的情況下,主要有埴物殘體分解而生成的。
天然氣被稱為“潔凈的天然燃料”。
(2)化石燃料燃燒對環境的影響
1)、燃料中碳燃燒后轉化為CO2進入大氣,使大氣中CO2濃度增大,造成“溫室效應”。
2)、化石燃料在燃燒時會排放出SO2、NO2等污染物,它們溶解于雨水會形成酸雨。
2、新能源
在合理開發、綜合利用化石能源的同時,人們正在積極開發氫能、核能、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
潮汐能等新型能源,以應對能源危機,減輕環境污染,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1)高效清潔的氫能
氫能源具有的優點:本身無毒,燃燒產物是水,無污染;極易燃燒,熱值高;來源廣泛。但制取氫氣的成本高,儲存困難,所以氫氣作為燃料暫時不能廣泛使用。
(2)乙醇(C2H5OH):屬于可再生資源,是由高粱、玉米和薯類等經過發酵制得。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C2H5OH十3O2==2C02+3H20。在汽油中加入適量乙醇燃料,可節省石油資源,減少汽車尾氣的污染。
專題五  化學實驗與探究
一、實驗基本操作       1、常用儀器
(1)計量儀器——托盤天平、量筒、膠頭滴管。①托盤天平。稱量時:左物右碼。加砝碼:由大到小。精確度:0.1 g。②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體積的液體藥品。③膠頭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
(2)用于加熱的儀器。①能在火焰上直接加熱的儀器有試管、燃燒匙、蒸發皿、坩堝等;②須墊石棉網間接加熱的儀器有燒杯、燒瓶、錐形瓶。
(3)加熱器皿——酒精燈、石棉網。
2、基本操作    (1)藥品的取用
藥品取用的“六不”“兩原則”:(1)‘‘六不”:不用手接觸藥品,不直接聞藥品氣味,不嘗藥品味道,對用剩的藥品不放回原瓶,不隨意丟棄,不拿出實驗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中)。(2)“兩原則”:取藥品時,如果沒有說明藥品用量,一般應按:固體只須蓋滿試管底部;液體取1 mL——2 mL。
取用藥品的方法:(1)固體藥品的取用:取用粉末狀或小顆粒固體藥品用藥匙或紙槽,步驟:“一斜二送三直立”;取用塊狀或大顆粒藥品用鑷子夾取,步驟:“一橫二放三慢豎”。 (2)液體藥品的取用方法:較多量時用傾倒法,瓶塞倒放,標簽向著手心,瓶口緊挨容器口l。取用量少時,用膠頭滴管。
(2)酒精燈的使用
使用酒精燈時:①酒精量不超過容器的2/3,也不少于1/3;②不可用燃著的酒精燈去點燃另一盞酒精燈;③酒精燈用完立即用燈帽蓋滅,切不可用嘴吹滅;④加熱玻璃儀器勿與燈芯接觸,要用外焰加熱。
(3)物質的加熱
固體的加熱:固體試劑常常可以直接加熱,盛固體試劑直接加熱的儀器有試管、蒸發皿、燃燒匙等。
液體的加熱:(1)盛液體的試管可直接在火焰(外焰)上加熱;試管夾夾在離試管口的1/3處;試管內液體的體積不超過試管容積的1/3;試管傾斜,試管口向上且與桌面成
45°;管口不能對著有人的方向;先移動試管(或酒精燈)均勻
受熱,后集中加熱液體的中上部,再慢慢下移加熱
(4)托盤天平的使用
稱量時,應在兩邊托盤上放一張質量相同的稱量紙,易潮解的藥品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稱量;稱量前,將游碼撥到標尺的“零”處,調節天平平衡;稱量時左盤放稱量物,右盤放砝碼。
(5)量筒的使用
量筒的使用要注意以下幾點: 不能加熱; 不能用作反應容器; 根據量取液體體積的多少,選擇合適的量筒;讀數時,量筒必須放平,視線與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
(6)過濾     儀器:鐵架臺(帶鐵圈)、玻璃棒、燒杯、漏斗。
操作要求:操作時要做到“一貼二低三靠”。
一貼:濾紙的折疊必須和漏斗的角度相符,使濾紙緊貼漏斗內壁,中間不留氣泡。
二低:濾紙的邊緣須低于漏斗口約5 mm,漏斗內液面略低于濾紙邊緣,以防固體混入濾液。
三靠:倒液時,盛裝待過濾液體的燒杯嘴和玻璃棒相靠;液體沿玻璃棒流進過濾器,玻璃棒末端和濾紙三層部分相靠;漏斗下端的管口與用來裝盛濾液的燒杯內壁相靠;使過濾后的清液成細流,沿漏斗頸和燒杯內壁流人燒杯中。
(7)藥品的存放
廣口瓶——固體;細口瓶——液體;集氣瓶——氣體(密度比空氣大,正放;密度比空氣小,倒放)。
遇光、受熱易分解的藥品用棕色瓶盛(如硝酸、硝酸銀溶液);盛堿溶液的試劑瓶應用橡皮塞。
白磷存放在水中。
濃硫酸、濃鹽酸、濃硝酸、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某些結晶水合物及有毒的化學試劑要密封后妥善保存。
易燃物、易爆物要遠離火源。
(8)實驗安全及處置方法
濃酸流到實驗臺上:加NaHCO3溶液——水沖洗——抹布擦干。沾在皮膚或衣服上:應先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沖洗,最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
濃堿流到實驗臺上:加稀醋酸——水沖洗——抹布擦干。沾到皮膚或衣服上:大量水沖洗——涂硼酸溶液。
二、物質的檢驗、除雜
1、常見氣體的檢驗方法及現象
物質
檢驗試劑或方法
反應現象
結論或化學方程式
O2
帶火星的木條
木條復燃
氧氣能支持燃燒
CO2
澄清的石灰水
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CO2+ Ca(OH) 2=CaCO3↓+H2O
H2
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燒杯。
燒杯內壁產生水珠
2H2+O2點燃2H2O
CO
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
燒杯內壁變得渾濁
2CO+O2點燃 2CO2
CH4
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燒杯一會,迅速把燒杯倒過來,向燒杯內注入澄清的石灰水。
燒杯內壁有水珠,石灰水變渾濁
CH4+2O2點燃 CO2+2H2O
2、常見離子的檢驗
物質
檢驗試劑
反應現象
結論或化學方程式
OH—
無色酚酞試液
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
————
CO32—
稀鹽酸
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CaCO3+2HCl=CaCl2+H2O+CO2↑
Cl—
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
產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HCl+AgNO3=AgCl↓+HNO3
SO42—
硝酸鋇溶液
產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H2SO4+Ba(NO3)2=BaSO4↓+HNO3
NH4+
熟石灰
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
2NHCl4+Ca(OH)2=
CaCl2+2NH3↑+2H2O
3、常用除雜的方法
①常用的物理方法
根據物質物理性質上的差異選擇除雜的方法。有過濾、蒸發結晶、降溫結晶、蒸餾、分餾、萃取、分液、滲析、升華等方法。
②常用的化學方法
吸收法:常用于氣體的凈化和干燥,可根據被提純氣體中所含雜質氣體的性質,選擇適當的固體或溶液作為吸收劑。如Cl2中混有的HCl氣體可通過飽和食鹽水除去。常用裝置是洗氣瓶或干燥管(U形管)。
沉淀法:在被提純的物質中加入適量試劑使其與雜質反應,生成沉淀過濾除去。如硝酸鉀中含有的少量硝酸鋇,可用適量的硫酸鉀除去。
氣體法:根據物質中所含雜質的性質加入合適的試劑,讓雜質轉化為氣體除去。如KCl中混有的少量K2CO3,可加適量鹽酸除去。
轉化法:利用化學反應,加入適當的試劑或采用某種條件(如加熱),使物質中的雜質轉化為被提純物質,以正鹽、酸式鹽間的轉化最為常見。如:
NaHCO3
Na2CO3。
溶解法:對于固體試劑可選擇適當的物質將雜質溶解,然后過濾除去,以雜質為兩性物質常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初中化學知識點總結:
人教版初三化學(上)化學式和化合價(精編版)
初中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有關確定化學式的題型解析
中考化學常考知識點總結歸納
2019中考化學熱點題型——氧氣、物質分類及化學式化合價考點匯編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水县| 瓮安县| 马龙县| 同仁县| 五常市| 南皮县| 丹巴县| 佳木斯市| 安化县| 忻州市| 永仁县| 松阳县| 临泉县| 都江堰市| 太仓市| 赤壁市| 青河县| 灌南县| 临泉县| 武汉市| 巧家县| 郓城县| 田林县| 海林市| 周口市| 罗甸县| 潼南县| 阿瓦提县| 大埔区| 武安市| 南靖县| 乐山市| 榆林市| 塘沽区| 苏州市| 深州市| 交城县| 葵青区| 温泉县| 旬邑县| 弥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