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磷:葉色暗綠,生長延緩。下部葉的葉脈間黃化,常帶紫色,特別是在葉柄上,葉早落。
花小而少,花色不好,果實發育不良。
缺鉀:下部葉有病斑,在葉尖及葉緣常出現枯死部分。黃化部分從邊緣向中部擴展,
以后邊緣部分變褐色而向下皺縮,最后下部葉和老葉脫落。
缺鎂:下部葉黃化,在晚期常出現枯斑,黃化出現于葉脈間,葉脈仍為綠色,
葉緣向上或向下反曲而形成皺縮,在葉脈間常在一日之間出現枯斑。
缺鈣:嫩葉的尖端和邊緣腐敗,幼葉的葉尖常形成鉤狀。根系在上述病癥出現以前已經死亡。
頂芽通常死亡。
缺鐵:病癥發生于新葉,葉脈間黃化,葉脈仍保持綠色。病斑不常出現。嚴重時葉緣及葉尖干枯,
有時向內擴展,形成較大面積,僅有較大葉脈保持綠色。
缺錳:病癥發生于新葉,病斑通常出現,且分布于全葉面,極細葉脈仍保持為綠色,形成細網狀。
花小而花色不良。
三、合理施肥:
無論什么水必須經過充分發酵漚制后才可使用,注意使用時應稀釋,切忌濃度過高導致傷根。夏日中午忌施“熱肥”,因為此時盆土溫度高,追肥易燒根,以傍晚黃昏時進行為宜。追肥方法宜講究“薄肥”勤施,“少吃多餐”,即每次追肥量要少,但次數可增多。一般講,立春至立秋,每隔7至10天追肥一次稀薄肥水(七分水三分肥);立秋后,15至20天追肥一次。先松土,后追肥,以利肥料下滲。追肥后的次日清晨,澆一次“回水”。追肥時,肥料不要沾到莖葉上。注意:植物生長期勤施,休眠期少施或不施。 1、底肥:(栽花第一步墊盆底)
底肥一定要腐熟,把一些碎骨頭、碎黃豆等混合物1份、市場買來的君子蘭腐葉土1份和砂土1份混在一起,加入適量的除蟲丹和多菌靈,裝入塑料袋,經過發酵后作底肥。營養成分全面,肥力適中持久。
2、追肥:
追肥很隨意,通常是將淘米水、洗肉水、沖牛奶袋的水、過期的啤酒等等灌到大可樂瓶子里,放一個星期就可以直接澆入盆土,濃度可以根據每盆的不同情況適當調節。夏季生長旺盛的季節可以用沖淡的肥水或啤酒擦葉子,使之觀賞性更好。盆栽花卉應注重底肥,通常有9追不如1底之說,底肥通常肥力穩定持久,而追肥的濃度、肥力通常不太好把握,往往容易影響花卉的外形,降低觀賞性。
另外,上述家庭自制肥料腐化和施用中容易滋生害蟲的病菌,施用后應注意定期使用除蟲丹和多菌靈及時除蟲滅菌,以保證植株的健康。
3、施肥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每年重剪的花卉需加大磷、鉀肥的比例,以利萌發新的枝條;
觀葉為主的花卉,可偏重于施氮肥;
觀花的花卉,在開花期需要施適量的完全肥料,才能使所有花都開放,形美色艷;
觀果為主的花卉,在開花期應適當控制肥水,壯果期施以充足的完全肥料,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球根花卉,多施些鉀肥,以利球根充實;
香花類花卉,進入開花期,多施些磷、鉀肥,促進花香味濃。
4、施肥要注意季節:
冬季氣溫低,植物生長緩慢,大多數花卉處于生長停滯狀態,一般不施肥;春、秋季正值花卉生長旺期,根、莖、葉增長,花芽分化,幼果膨脹,均需要較多肥料,應適當多些追肥;夏季氣溫高,水分蒸發快,又是花卉生長旺期,施追肥濃度宜小,次數可多些。
5、有機肥料的施用:
一定要經過充分腐熟,不可用生肥。堅持“四多、四少、四不”,即:黃瘦多施,發芽前多施,孕蕾多施,花后多施;茁壯少施,發芽后少施,開花少施,雨季少施;徒長不施,新栽不施,盛暑不施,休眠不施。
6、施肥三忌:一忌濃肥,二忌熱肥(夏季中午土溫高,施肥易傷根),三忌坐肥,栽花時盆底施基肥,不可將根直接放在肥上,而要在肥上加上一層土,然后再將花栽入盆中。 四、漚肥有要求
1、腐熟徹底的最基本標志是沒有任何異味,一點都不臭!只有很淡的一股味兒,凡是有異味的都是腐熟不徹底;
2、即使在夏季,發酵腐熟,最少需要4-6個月,一兩個月根本不可能腐熟徹底;只要有明顯的油質,就說明沒有徹底腐熟!因為油脂都是大分子! 3、腐熟不徹底,有許多重大弊端,容易繼續發酵,造成土壤局部溫度過高(30-50度),很容易燒傷燒死根系!根的問題,絕大部分都是水澆多了,根系悶死的,另一些是自制“肥料”,根系被折磨死的 注:任何自制的有機肥,仍然一定要稀釋,充分稀釋,通常稀釋10-50倍,根據不同花卉、季節、土壤/空氣濕度、植株狀況等而定,基本原則:薄肥勤施、水肥間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