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宙斯啊,你為何要化身波斯人來毀滅希臘人?”
這句感嘆來自于目睹薛西斯大軍的希臘人之口。
波斯軍隊穿越了達達尼爾海峽進入了歐洲,軍隊開過當地的村莊,氣勢震天,幾天幾夜都走不完,當地的希臘人從娘胎里出來就沒見識過這么大的場面,于是發出了這句感嘆。
對于波斯軍隊確切的人數,希羅多德的記載說薛西斯的大軍有五百萬之多。一般認為這個數字不可信,因為打仗畢竟不是打架,這么大的數量的軍隊哪怕放到今天,對后勤系統和國家財政都是不可承受之重。現代學者推測波斯陸軍總數約為一百萬人,海軍為1207艘戰艦。而陸軍的一百萬人中,實際一線戰斗人員為二十萬人。這和東方君主國家的傳統有關,這些國家的軍隊上前線打仗一般都會把家眷和家中金銀細軟都帶上,給人感覺仿佛這不是去打仗,而是出游。特別是王室,國王御駕親征,后宮妃嬪、太監宮女更是一個不能少,于是這些冗員造成了軍隊總量看上去龐大,實際可用兵力不多的尷尬。
但是這二十萬人已經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數字了,希臘全體城邦把陸軍都加起來,恐怕也達不到這個數。所以當波斯大軍渡海后,希臘方面很快就得到了確切消息,各個城邦都派出代表聚集到科林斯地峽開會,商討應對策略。史稱“地峽會議”。
(紅圈為科林斯地峽)
會議討論的內容當然是如何抵擋氣勢洶洶的波斯人。最后達成的方案是:斯巴達由國王列奧尼達斯(老國王)帶領軍隊開赴溫泉關,從正面對抗波斯陸軍,而雅典由地米斯托克利(托哥)帶領海軍在離溫泉關不遠的亞德米西林狙擊波斯海軍。
之所以選擇兩個地方,主要一是因為溫泉關的地形特點,二是波斯軍隊的特點而得出的戰術方案。
波斯軍隊精銳來自陸軍,所以正面戰場一定是在陸地上,因此選擇在溫泉關狙擊非常合適:
第一,溫泉關是從希臘北部進入希臘核心地帶的必經之路;第二,薛西斯的糧草輜重和兵員都在海上,因此這兩點就決定了波斯海軍和陸軍不能相隔太遠。而離溫泉關不遠的地方就是亞德米西林港灣,薛西斯的艦隊一定會選擇走這個地方穿過優卑亞島,最后在維奧蒂亞登陸,與陸軍匯合。那么在溫泉關狙擊波斯陸軍、在亞德米西林狙擊波斯海軍就是一個完全之策。
于是,希臘聯盟指示老國王與托哥,務必堅守兩個月時間。
接到命令的斯巴達和雅典,立即分頭行動。托哥率領海軍拔錨起航開赴亞德米西林。而斯巴達方面,老國王挑選了300名斯巴達戰士組成遠征軍,開赴溫泉關,這便是大名鼎鼎的“斯巴達300勇士。”
這里首先要澄清幾個誤區。
第一是兩邊的形象和裝備。每次和朋友聊到斯巴達,以及斯巴達的對手波斯人,大家第一反應就是那部《斯巴達300勇士》,看里面的斯巴達人個個相貌堂堂,打起仗來穿著光著膀子就敢上,爺們兒得不要不要的,而作為對手的波斯人,一個個相貌丑陋、兇神惡煞,體態還不成比例,簡直就是基因變異的集合體。
其實,波斯人就是一般大家印象中的中亞草原游牧部士兵該有的樣子。最精銳的部隊長生軍,也不是帶著面具、背著砍刀的殺手樣子(嚴重懷疑編劇是不是刺客聯盟玩多了),而是一批身體強壯、衣著華麗,裝備一流的宮廷禁衛軍。他們不戴面具,背的也不是刀而是弓箭,總體看是一支戰斗力相當不錯的特種軍,唯一比較大的缺點是防護工作不到位,全身缺少重型裝甲保護。
(波斯步兵)
第二是兩邊的實際的人數。溫泉關戰役前后打了三天,大家可能被各種誤導,覺得斯巴達一方就300個人硬剛了3天,這是不可能的。大家只要想想,你如果只有300個人,對方幾十萬人,人家集體撒泡尿就能讓你漂走,還打個什么勁?
希臘人實際作戰人數是一萬人。主要包括斯巴達人有2400人,呂庫古的規定一個斯巴達正規軍戰士要帶7個黑勞士出征,既作為奴隸做些后勤保障工作,也可以當作戰場輔助戰力,所以,斯巴達軍團就有超過兩千人。同時,斯巴達的其他盟友提供了5000人,在溫泉關當地的希臘城邦為了守衛家園,也湊出了3000人左右,總數在一萬人左右。斯巴達正規軍300人是其中的核心力量。
第三便是溫泉關戰役是斯巴達為主、雅典為輔配合完成的。斯巴達在陸上負責正面戰場、而雅典在海上負責策應,并且狙擊海上運兵船和運送糧草輜重的船隊。如果沒有雅典拖住波斯艦隊,溫泉關戰役斯巴達的處境將更加兇險。只不過歷史上斯巴達300勇士名聲太響,光芒掩蓋了雅典的功績。
老國王列奧尼達斯率領希臘軍團抵達溫泉關的當天,薛西斯也到了。
雙方一開始相對比較客氣,僵持了幾天沒動手。利用這個檔口,老國王對溫泉關的地形進行戰術分析,并做出了相應的安排:
(溫泉關地形)
溫泉關全長大概五公里左右,最狹窄的地方叫做福基斯邊墻,它的一邊是懸崖,下面就是鯊魚,一邊是峭壁,險峻異常,中間是一條只能并排走五個人的羊腸小道。就能形成“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局面,波斯軍隊人數再多也只能排隊通過,規模優勢也就施展不開了。同時在輻基斯墻東邊有一個東門,這里有一條小路,可以繞過正面的福基斯墻直接通到溫泉關的西端。等于說這條小路完全可以繞過正面守軍,直接插到防守部隊的后方。盡管這條小路在當地也沒多少人知道,而且地形險惡,很難通過,但是如果被波斯人發現,后果不堪設想。
搞明白了地形狀況后,老國王做了如下的安排:
第一:從1萬人中挑選當地城邦的士兵兩千人把守小道。這兩千人被派往左側懸崖的最高峰:海拔1200米的迅捷山駐扎,居高臨下,扼守這條生命線。
第二:剩下的八千人被分成兩支隊伍,駐扎在福斯基邊墻附近最狹窄的一段通道內。這里由于地形關系,可以用最少的兵力達到最高的防守效率。同時可以讓一支隊伍在前面作戰,另外一支隊伍獲得休息,然后交替輪換,保證士兵戰斗力處于巔峰狀態,將這一萬人的潛力發揮到極致。
在完成戰術布置后,老國王接到了波斯特使來訪的請求,波斯人帶來了薛西斯的一個建議:
“放下武器,各回各家,這是我給你們最后的仁慈,否則你們將承受我的憤怒。”
聽完這段話,老國王平靜地回答一句話:
“想取我人頭,來拿吧。”
你如果有仁慈,就不會有今天了,既然來了就別那么惺惺作態。
薛西斯聽到這個回答非常吃驚。難道你不知道你我之間力量差距有多大嗎?難道你們真的不怕死嗎?
為了進一步確認心中的誘惑,開戰前,薛西斯又派出探子去看看對面這幫斯巴達人在干嘛,探子回報:
斯巴達人在梳頭!
你沒看錯,大戰在即,一幫糙漢子聚一塊兒集體理頭發,什么鬼?
薛西斯實在無法理解這種行為藝術,這些男不男、女不女的東西也配做我的對手?
終于,忍無可忍的薛西斯,下令全軍出擊。
第一天戰斗波斯方面派出了以呂底亞步兵為主的地面部隊。這些亞細亞軍隊的裝備是短刀配上藤甲盾牌,全身沒有重型裝甲保護,這種裝備放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平原挺合適的,因為那里地形開闊,適合大規模集體肉搏,打得過就拿刀砍,打不過跑起來也輕松。但到了溫泉關,這么逼仄的地方,你要一群人在一條羊腸小道上全面鋪開近身肉搏根本不現實,在斯巴達嚴密的陣型和四米的長矛面前,這些亞細亞士兵就和泥人一樣不堪一擊。呂底亞人連近身都做不到,砍人?別逗了。
(溫泉關攻防)
第一天戰斗很快結束,清點戰場,波斯傷亡2萬人,而希臘零傷亡。波斯一天內損失了總兵力的10%,面對的是一支核心作戰力量只有300人的小股部隊,這種對比已經不是失敗這么簡單了,簡直是對薛西斯極致的嘲諷。
而同一天在亞德米西林海域,波斯艦隊同樣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波斯艦隊在來的路上遭遇了惡劣的風暴,而這支艦隊說白了就是零時拼湊出來雜牌軍,指揮體系、海員素質良莠不齊,應對極端情況的手段也是有差異的,所以在途中波斯艦隊被海浪帶走了不少船只,造成整體的士氣比較低落。而托哥率領的希臘艦隊以逸待勞,看準時機,快穩準狠地對波斯軍隊就行了一波犀利的攻擊,擊沉了許多波斯戰船,完了絕不戀戰,立刻返航,依托海港嚴防死守,把波斯海軍死死地擋在了亞德米西林海域之外。而這些波斯艦隊如果跨不過亞德米西林海域的話,就無法與陸上的軍隊匯合,相應的運兵和運糧的船就無法支援溫泉關的波斯大軍,就只能在海上干耗著。而托哥躲在海港里,任憑你叫罵就是不出來,波斯艦隊面對這種情形就跟吞了蒼蠅一樣惡心。
聽到戰局匯報的薛西斯驚怒交加。這時他想起了德瑪拉圖斯的話,再回想起這幫斯巴達人戰前整理頭發的行為藝術,薛西斯似乎到了什么:
這是一支什么樣的軍隊,又有著什么樣的精神?是什么樣的膽色,能讓他們在面對如此懸殊的差距之時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這群人到底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難得我真的錯了?薛西斯第一次產生了自我懷疑。
不過,事已至此,他不能退縮。再說畢竟波斯軍隊數量占優,你斯巴達人再勇猛,就那么幾個鳥人,還能翻天不成?
繼續進攻!
第一天的慘敗促使薛西斯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第二天擔綱進攻主力的,是波斯最為精銳的部隊——長生軍。
(波斯精銳“長生軍”)
薛西斯拿出了自己最王牌的軍隊,而且是一萬人一個不留全部撲上去,并且命令他的兩個弟弟擔任前線總指揮沖在前面,絕對是把吃奶的力氣都拿出來了,這架勢相當于在賭桌上把家底都押上了。
然而并沒有什么鳥用。
斯巴達人以不變應萬變,列奧尼達斯還是站在第一排, 斯巴達人在老國王的感召下士氣高昂,斯巴達人把節奏控制得很好,每當擊退一輪進攻立刻進行輪換,前排士兵撤下去修整,后排士兵立刻頂上。其他城邦的士兵在斯巴達人的感召下斗志昂揚,與斯巴達人的配合也越來越默契,無論正面還是側翼,防守越來越嚴密,希臘一方在戰場上的集體心流產生了。盡管兇猛的長生軍戰斗力果然高出第一天普通波斯軍隊太多,但是任憑他們用盡一切手段,希臘方面陣型依舊穩固。盡管希臘人死傷比第一天多了許多,但是對于驕傲的波斯最精銳的部隊來說,打了一天,他們還是沒有拿下對面這幫軟硬不吃的希臘人。
第二天傍晚收兵,坐鎮后方的薛西斯收到戰報:長生軍凈傷亡:4000人,薛西斯的兩個弟弟也都去地下見了先帝。希臘方面傷亡2000人,但是這些都是作為輔助戰力的黑勞士和其他輕裝步兵,而重裝步兵,特別是作為主要作戰力量的斯巴達300人還是零傷亡。
同時,亞德米西林方面的海軍也傳來戰報,波斯海軍依然沒有任何進展,托哥率領的海軍艦隊,在亞德米西林海面上,把水面防守的連只蒼蠅都飛不進去。波斯海軍被困在優卑亞島外,進不去退不了,只能漂在海上凌亂。
兩份戰報放在薛西斯的面前,年輕的國王那張英俊的臉被憤怒和沮喪的情緒扭曲得面目猙獰,對著底下的王公大臣破口大罵(此處省略若干字),那種場面有多恐怖,各位自行腦補。
如果說第一天的結果還只是嘲諷的話,那今天的戰報就是紅果果地羞辱了。
這就好比一個叫建國的總統,動用了國家手段,發動了最為龐大的輿論攻勢,背靠最為專業法律團體的支援,還親自下場動員最為廣泛的朋友圈,結果干不動對方一家民營企業,你讓總統的老臉往哪里放?
這幫人到底是什么材料做的?這時不僅薛西斯想知道,波斯朝野滿朝文武都想知道。
如果雙方就這么耗下去,應該說當初在科林斯地峽會議上制定的戰術目標:拖住波斯人兩個月是可以達成的。然而,但凡有點看小說和電視劇經驗的人都知道,劇情在這個時候應該反轉了。
而歷史就是這些影視作品的素材,劇情往往還更精彩。
第二天夜里,就在薛西斯狂暴的怒吼中,波斯軍中來了一個告密者,說出了那條小路的秘密。
在《斯巴達300勇士》電影里,這個告密者被塑造成一個發育不良的斯巴達人后裔,因為不滿老國王列奧尼達斯的輕視,投靠了薛西斯。真實情況是,這個老兄就是一個當地農民,覺得告密能發財就干了。換句話說,這不過就是個見財起意的庸俗故事而已。你不要指望這種人能有什么家國情懷和民族認同,因為那個時候的希臘只是一個文化集合的概念,并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國家,更談不上統一的民族,形成不了“想象的共同體”的認同感(概念出自美國學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著作《想象的共同體》),這個就是個人行為而已,和是否愛國扯不上什么關系。
得到了這個意外消息的薛西斯立刻像打了雞血一樣滿血復活。薛西斯預感到勝利的天平開始向他傾斜了。
他立即派出重兵,請這個農民帶路,從側面包抄希臘聯軍。同時他還下了一道命令:第三天的戰斗,他要親自坐鎮。
第三天一早,薛西斯把自己王座搬到了溫泉關前線最高處的山崖上,他要現場辦公,親自督戰。薛西斯的王座是用黃金制作的,在太陽的照射下射出耀眼的光芒。但這是,這種光芒,就像鞭子抽打著前線的波斯士兵,也像一團烈焰灼燒著薛西斯的內心焦灼不堪。
薛西斯向一線部隊下了死命令:今天不管死多少人,也不管場面多慘烈、不管能不能消滅對手、不管什么地形是否有利,今天必須給我拿下這幫狗娘養的!弓箭射完了就扔石頭,戰馬都死了牽著狗也要上,刀砍斷了就光膀子上,如果人死多了,那就推著尸體往前沖,誰敢往后退一步我就滅誰,今天不是他死就是我亡!
這已經不是純粹的決心與意志的較量,而是夾雜著個人情感的意氣之爭。無論閱讀什么作品,但凡寫到這里,我都能從字里行間讀出來的薛西斯那種夾雜著希望與絕望的歇斯底里。
同時,第三天凌晨,老國王列奧尼達斯獲知了小道被發現了的消息。
波斯軍隊連夜突襲了守衛小路的2000人。這些守軍且戰且退,勉強擋住了波斯的進攻,但是隨著天亮,越來越多的波斯人朝著小路殺過來,區區2000人的守軍,只能一步步向后退,將小道即將失守的消息報告給了老國王。
最糟糕的情況還是出現了!
老國王并沒有過激的反應,在沉思片刻后,老國王組織全體希臘人集合,他開誠布公地將這個消息與目前的形勢全部告訴給了這些將士們,接著列奧尼達斯擲地有聲的宣布:
去留隨意!
(老國王列奧尼達斯雕像)
老國王宣布全體斯巴達人將會留下,其他人可以走。鎮守溫泉關的任務是希臘聯盟指派給斯巴達的任務,斯巴達理應負責到底,而其他希臘城邦,只是被派來輔助的力量,不用承擔主要責任。其他城邦的人,留下歡迎,要走完全可以。
我每次看到這里,都對老國王列奧尼達斯欽佩萬分:這才是真正的貴族精神。不是優雅的社交禮儀、不是奢華的生化方式、不是浮夸的待人接物,不是淵博的學識和或者嚴格的家教,而是在關鍵時刻始終不改對責任的堅守和對榮譽的捍衛,既是前面有刀山火海,亦不改英雄本色,不動搖萬丈豪情。
雖萬千人,吾往矣!
老國王宣布后,很多人都走了,我相信這和懦弱無關,人性使然而已。
但還是有人留了下來。
包括底比斯城邦的400人,還有其他城邦的人大概700人跟隨斯巴達人留了下來。
我不知道這些人出于什么原因留下,史書中也沒有明確的記載或者令人信服的解釋。但是,出于對戰場英雄的敬意,我相信這是老國王用真誠豁達的個人魅力、開誠布公的領導藝術團結感化了這些人,這些留下來的人充分明白這個決定意味著什么,但是既然老國王不藏著掖著,那我們也沒必要矯揉造作,死則死矣,我就是想留下來。
都是熱血漢子!
隨著第三天清晨的陽光照耀進溫泉關山谷,老國王身后站著1400名希臘戰士,而面對的是18萬波斯軍隊。不遠處的山崗上,分明能看到薛西斯黃金的王座閃耀出奢華的光芒。
已經不需要什么戰前動員了,多說無益。
“我是列奧尼達斯,想取我人頭,來拿吧。”
波斯軍隊在薛西斯的注視下,如潮水般涌向了希臘軍隊,后面偷襲小道的波斯人也是步步緊逼,希臘人感到自己在波斯敵軍層層擠壓下地越來越難以呼吸,手上的長矛到越來越沉重,包圍圈越來越小,希臘一方不斷有人倒下,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站在包圍圈后面,還有占據高處的波斯軍隊開始齊射放箭,密集的箭雨甚至連波斯人自己人都不放過,在薛西斯嚴苛的法令下,只要能將眼前的希臘人干掉,誰還顧得了誤傷?
殿后的底比斯軍隊率先扛不住了,在巨大的沖擊下,他們陣型終于崩潰,底比斯人撤出了戰場,其他城邦的700人也一樣,人越打越少,最后就剩下斯巴達人。
真正的屬于斯巴達300勇士的時刻現在才到來。
年過花甲的老國王列奧尼達斯,始終站在隊伍的最前方,面對密不透風的箭雨和如潮的敵軍,揮舞著從開戰到現在始終沒有停下手里的長矛。斯巴達其他將士站都站在了老國王身后和周邊,所有人的動作都和老國王一起,整齊劃一地穿刺,訓練有素地防守,沒有一個人說一句話。這一刻,死亡已經不是關鍵,關鍵是死也要死得像一個斯巴達人。
終于,老國王倒下了。
剩余的戰士們自發圍了上來,他們圍城了一圈,丟下長矛和圓盾,護住了列奧尼達斯,抽出寶劍做最后的反抗,他們不愿意老國王的尸體受到二次傷害。雖然大家都知道這些反抗是徒勞的,但是沒有一個人能放下手中的鋼刀。
最終,戰場上的嘶吼安靜了下來,斯巴達300勇士全部戰死。
準確的說,是298人。有兩個人被老國王提前送回了斯巴達,讓他們回去報告戰場的消息,必須有人回去送信,告訴斯巴達做好準備。
我一直認為,雖然斯巴達有很多缺點,在平時的生活中一點也不可愛,但是作為戰場上的戰士,他們無愧希臘最強的稱號。也許他們很狹隘、很自私、很冷酷,但是在溫泉關,他們應當收獲所有人的尊重。這是他們作為戰士應得的榮譽,不僅僅代表斯巴達或者希臘,而是這幫人體現出來的一種信念,一種恪盡職守、捍衛榮譽的精神,是全人類應當共同秉承的價值觀。
雖萬千人,吾往矣!
當第三天的夕陽漸次黯淡之時,作為勝利這的薛西斯,在眾人的簇擁下終于來到了溫泉關戰場。他并沒有按照套路慰問波斯眾將士,連一句“同志們辛苦了”都說不出來,而是直接奔向了斯巴達人的尸體,他要找一個人,他要看看這幫特殊材料做成的人到底長啥樣,特別是那個帶頭大哥到底是何尊容。
(老國王列奧尼達斯)
老國王的尸體不難找,薛西斯看了許久,在確定了這就是那個讓他遭受如此羞辱的對手的時候,薛西斯下令,斬首,把列奧尼達斯的人頭挑在旗桿上,讓人看看,讓所有希臘人、和那些膽敢反抗“萬王之王”宵小之輩們好好看看。
接著這位不到40歲的國王下令:全軍開拔,目標雅典。
還記得十年前的馬拉松嗎?該算算賬了。薛西斯眼中閃耀著復仇的火焰。
但是,當波斯大軍浩浩蕩蕩開到了雅典城下的時候,迎接他們的竟然是一座空城。
雅典空無一人。
人都死到哪兒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