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軍隊在西西里全軍覆沒的消息傳回希臘世界,馬上在雅典領導的提洛同盟內部掀起了軒然大波。
雅典一堆小弟同時造反。
在這些小弟中,希俄斯島造反對雅典威脅最大。
別的小弟造反,雅典雖然鬧心還不至于上火,派兵鎮壓就行,但是希俄斯不一樣:
希俄斯有強勁的海軍。
前面我們說過,由于各個城邦實際體量,很少有城邦能夠養得起獨立的海軍,放眼整個希臘世界,擁有自己艦隊的城邦都是不多的(危機與克服1:流氓是怎么練成的)。再加上雅典海上力量一家獨大,他的海軍實際上承擔了愛琴海貿易航線的護航工作,其他城邦就更沒必要花錢養海軍了,每年交點錢給雅典,讓雅典承擔保護人工作,城邦安心做生意、過日子,這種模式對于那些體量一般的中小型城邦是最劃算的。
然而,希俄斯是個例外。
希俄斯是提洛同盟中除了雅典以外,少數擁有海軍艦隊的城邦,而且,他的海軍規模很大,這讓雅典對他高看一眼。因為這么大的海面光憑雅典一個城邦照顧不過來,所以雅典就讓希俄斯承擔協助的任務,比如打擊海盜、海上救援什么的,作為回報,雅典免了希俄斯每年巨額的“保護費”。所以希俄斯這個小弟實力不俗,在提洛同盟中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存在。
而現在這么重要的成員第一個跳出來造反,大家想象一下這對雅典的打擊有多大。
希俄斯一造反,馬上吸引了斯巴達的眼球。斯巴達正愁著沒機會給雅典捅刀子,現在希俄斯搞出來這么一出戲,對斯巴達而言簡直是想睡覺遞枕頭,做夢都能笑出聲來。所以這一次,斯巴達一改以往僵化拖沓的作風,以最快的速度勾搭上了希俄斯,兩邊一個王八,一個綠豆對上了眼。
不僅如此,就在這倆貨眉來眼去的時候,波斯也插了進來。
波斯人對希臘世界的領土早就有想法了。在希臘人看來,伊奧尼亞地區的城邦雖然地處亞洲,地理上和波斯挨得近,但是這些城邦在文化認同上更傾向于海對面的希臘,所以既然這些城邦都是希臘范兒的,那這里就該是希臘世界的一部分;但是站在波斯人角度看,伊奧尼亞地區當年是從居魯士大帝開始,一步一個腳印打下來的領土,這些城邦自古就和小亞細亞內陸的各種政權打了上千年交道,而且當年因為受到壓迫太深,居魯士大帝起事的時候,這幫人都是主動投奔過來的,只不過當年兩次希波戰爭慘敗,這塊地方被強行分裂了出去。所以在波斯人看來,這塊土地本來就該屬于自己,一直對當年失去伊奧尼亞耿耿于懷。
而現在機會來了,眼看著雅典內憂外患,斯巴達又勾搭上了希俄斯,而希俄斯的位置恰恰就在愛琴海偏亞洲的一側,對波斯而言,這簡直是渾水摸魚、趁火打劫的黃金機會。于是波斯立刻派出當地的總督,一個叫做提撒弗涅斯的人去和斯巴達接觸,希望也能參與進來。而且提撒弗涅斯一上來就提出,大戰需要的軍餉、軍費,波斯包了。
斯巴達和希俄斯一聽,這不就等于白撿一套提款機嗎,哪還有不答應的道理?于是,他們歡歡喜喜的接納了波斯,斯巴達出人、希俄斯出船、波斯出錢,仨貨正式官宣“出柜”,堂而皇之勾搭在一起。
看到這,你有沒有疑問,要知道這仨貨彼此之間都有矛盾,要么是陣營不同、要么是政體不同、要么是有世仇,怎么這次為了干雅典如此同心協力,分歧仇恨都放下了,好的都能穿一條褲子,光靠這仨貨心照不宣就能達成如此默契,你信嗎?
一定有人在里面運作!
這個人就是亞西比德。
好久沒見到這貨了!
亞西比德這貨,自從在西西里叛逃到斯巴達后,曾經出了個損招,讓斯巴達在雅典大本營附件建立一個長久的軍事基地,等于直接拔刀架到了雅典眼皮子低下,直接讓雅典把大量軍力龜縮在城內防守,不僅前線支援受挫間接導致了西西里遠征慘敗,而且雅典周邊的農田、村莊也被斯巴達搶的搶、燒的燒,經濟遭遇嚴重破壞。這招雖然陰毒,但之后這貨似乎戲不多,大家差不多都快忘了吧?
現在,這貨準備再次上場,而且,要么不上臺,上臺就是C位。
而要說到這貨為什么要撮合波斯、希俄斯、斯巴達合作,還要從一個狗血故事說起。
亞西比德在斯巴達,犯了一個男人都會犯的錯誤。
生活作風出問題了。
話說亞西比德這貨在斯巴達呆著,一邊給斯巴達出主意當叛徒,一邊勾搭斯巴達姑娘為國爭光,風流快活的事兒那是一點都沒耽誤。而且這幾年,這貨拈花惹草的本事和他當叛徒的本事一樣,能力一天比一天見長。終于有一天,這貨泡妞捅出了大簍子。
照理說亞西比德一表人才又正當盛年,找個女人很正常。而且我們前面還說過,由于制度和文化原因,斯巴達甚至還鼓勵男女之間偷情(斯巴達4:致命的狹隘),活脫脫應了那句“要想生活過得去身上就得背點綠”。所以按照一般套路,亞西比德泡個妞真沒啥可說的,但是這貨實在不走尋常路,勾搭上的女人不一般。
他搞上了斯巴達的王后!
雖然斯巴達人對于綠帽子這事兒不怎么當回事兒,但這種事情畢竟只限于斯巴達人,亞西比德一個外人,憑什么享受這條權力?再說人家畢竟是皇后,這牽扯到國家臉面,斯巴達人就是心再大,也不至于沒心沒肺到這個程度吧?
所以事情一傳出去,斯巴達朝野嘩然,亞西比德在斯巴達城算是混不下去了。
于是,這貨一看不妙,趕緊閃人。當時不是斯巴達海軍在愛琴海作戰嗎? 于是這貨找了個機會跳上船,跟隨斯巴達海軍來到了亞洲, 避避風頭。
但是,逃到了亞洲不代表危險已經過去了,人家怎么說都是斯巴達國王,你畢竟在人家手底下混,他目前沒找你麻煩,那是因為人家打仗脫不開身,但是一旦以后有機會騰出手來,絕對把你往死里整。所以為了安全,他亞西比德得干點啥,確保阿基斯國王動不了他才行。
那么在斯巴達干啥是最能給自己帶來安全的呢?
軍功!
斯巴達是個軍國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大小事務都圍繞著軍事。作為斯巴達人,軍功是升官發財、實現人生目標的第一選擇,也可能是唯一的選擇。亞西比德在斯巴達混了這么久,除了搞女人,這里面的道理也是看得明白的。所以現在他想要安全,就非得搞出點大動靜出來,給自己撈點軍功,才能地位穩固,沒人敢動他。
但是,亞西比德一沒軍權、二沒職務,怎么干事立功呢?
而就在這個時候,希俄斯跳出來反對雅典,而波斯也在蠢蠢欲動,這就給了亞西比德天賜良機:如果能促成希俄斯和斯巴達聯合對付希臘,這豈不是大功一件,如果要是再把波斯也給拉了進來,那么就能形成對付雅典的“鐵三角”。這要是成了,可算是自伯羅奔尼撒戰爭開打以來,斯巴達做到的最大的外交成果,足可以決定最后戰爭勝負走向。那么他亞西比德憑借如此功勞,豈不是達到個人業績的頂峰,到時候別說有人敢動他,巴結他還來不及吧。
而且,要說到拉關系、建圈子、搞陰謀這類勾當,這是他亞西比德的強項啊。當年在雅典他可沒少這么干,現在搞這個三方串聯,對于亞西比德看來駕輕就熟,沒人比他更加合適干這個活了。
于是,亞西比德首先聯絡他在斯巴達政界和軍界內部的盟友,和他們通好氣,做好了行動方案,接著亞西比德代表斯巴達親自跑到希俄斯和波斯充當說客。波斯和希俄斯聽到了亞西比德的“三方聯合”方案后,大喜過望,當即表示愿意結盟。接著,亞西比德在斯巴達軍中和政界的盟友分別在斯巴達高層開始了吹風會,這樣一番內外完美的配合下,這三個有世仇的國家硬是被亞西比德捏在了一起,一個共同反對雅典的聯盟形成了。
這個合作模式,三方的目標一致:雅典,而且三方各有所長,也各取所需。而亞西比德完成了小圈子的建立,在斯巴達聲望如日中天,地位異常穩固,算是暫時度過了危機。
當這三個大boss合在一起的時候,爆發出來的能量是驚人的。
首先是希俄斯,作為提洛同盟里舉足輕重的城邦,他帶頭造反必然會有巨大明顯的示范效應,其他小弟一看連希俄斯都造反了,那我們還等什么,于是提洛同盟里很多城邦特別是和希俄斯關系密切的愛琴海南部、東部的城邦,紛紛揭竿而起。雅典丟了整個愛琴海半壁江山,提洛同盟的根基被嚴重動搖。
緊接著就是斯巴達。斯巴達很清楚,如果想要干掉雅典,有一樣東西是必備的,那就是海軍,因為在雅典的城墻和海港相互配合作用下,想從陸地方向拿下雅典無異于癡人說夢,必須海陸配合,這個邏輯我們前面重點分析過(提洛同盟2:一堵墻引發的恩怨),而海軍這玩意兒,恰恰是斯巴達最弱的一項。自打伯羅奔尼撒戰爭開打以來,斯巴達沒少吃雅典海軍的苦頭,這么多年過去了,斯巴達之所以無法建立自己的海軍,不是沒有決心,而是沒錢。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有了波斯這個錢袋子,而在技術方面希俄斯方面的支援,斯巴達建立海軍的條件完全成熟了。所以斯巴達在前線參與作戰的同時,后方也造起了自己的艦隊,日夜不停的趕工和雅典進行了軍備競賽。現在的斯巴達有海軍了,不靠租用,不靠援助,而是實打實的打造自己的艦隊,你能想象這個畫面嗎?
而對于波斯而言,不用出兵,花幾個錢就能讓希臘世界混戰升級,對于在外看戲的波斯再好不過了,不用一兵一卒就能實現削弱對手,還有比這更實惠的事兒嗎?他們內部掐的越狠,內耗就越厲害,有點像今天大家熟悉的“離岸平衡手”,是相當厲害的戰術。而且波斯的這個策略,越到后面威力越大,并將再一次改變亞西比德的命運,請大家務必記住這個厲害招數。
這個同盟一通折騰,雅典危險了。由于提洛同盟是雅典帝國霸權的基礎,如果提洛同盟解散了,雅典也就完了,此時的雅典即使再難,也得拼命挽回局勢。所以雅典在第一時間派出艦隊前往愛琴海東部鎮壓叛亂。
雅典的平叛過程,中間經歷的波折很多,這里長話短說,雅典主要是將主要力量放在了打擊三個地方:萊斯博斯、希俄斯、米利都。
前兩個地方是愛琴海的商業重鎮,萊斯博斯島二十年前曾經和雅典結下了深仇大恨,所以這次加入了反叛的陣營,而且聲勢浩大;希俄斯更是本次叛亂的始作俑者,而米利都是希臘世界在亞洲大陸上的最大城邦,也是波斯力量集中的地方,把這里打掉了也就拔掉了波斯在希臘世界的釘子,接下來就好辦了。
定下來總體計劃,接下來雅典開始了具體的執行。雅典首先在一個叫薩摩斯島的地方建立了前線基地。能在這個地方建立基地,可以說是雅典的意外收獲。這個地方地處交通要道,離萊斯博斯、希俄斯和米利都等商業城邦都不遠,平時和這些城邦也走的很近,照理說希俄斯振臂一呼,這個鄰居應該相應才是,但是薩摩斯島上的民主派力量異常強大,天然就是親雅典、敵視斯巴達的,所以其他愛琴海城邦都加入了反叛隊伍,改換成了寡頭政體,偏偏這個薩摩斯島,民主派乘機奪權,將城里的寡頭派和前來聯絡的希俄斯、斯巴達外交使節全部殺了個干凈,鞏固了民主政體,接著就派人和雅典聯系,加強和雅典的關系。雅典當然喜出望外,立即派艦隊登陸了薩摩斯島,這里因此也就成為了雅典的前敵指揮中心。
這對雅典而言,就跟中了大樂透一樣夢幻。
請大家一定記住這個薩摩斯島和島上的雅典海軍,他們在后面的戲份很重,是改變進程的關鍵力量。
有了前線基地,雅典海軍站穩了腳跟,接著就是對萊斯博斯和希俄斯的軍事進攻。對于這兩個地方,雅典相對進展順利。因為雅典畢竟是海上霸主,海軍的作戰經驗是別的城邦難以企及的。在萊斯博斯,雅典海軍采取了分化、拉攏城里的不同政治山頭的做法,在萊斯博斯城內民主派的配合下,雅典人的25艘戰艦在在港口內擊敗了希俄斯戰船,隨后又在登陸戰上贏得一場勝利,一舉奪得萊斯博斯島上的主要城市,丟失了港口,希俄斯人和斯巴達的正在趕來,準備接手萊斯博斯的陸軍就無法登陸,只能從原路返回,萊斯博斯因此被雅典人控制住。
在控制了萊斯博斯島之后,雅典人立即動身前往希俄斯島,雅典人的戰術十分準確,占領了希俄斯島東北角外海的一些島嶼和大陸上與希俄斯島隔海相望的兩座設防城鎮,作為封鎖希俄斯島并從海上發動進攻的基地。希俄斯畢竟實力強勁,雅典海軍要想強行拿下希俄斯城絕不容易,于是雅典一方司令官下令:圍而不打,用消耗戰的方式和希俄斯玩下去。雅典戰船屢次擊敗想要突圍的希俄斯人,接著雅典人更是登上希俄斯島,對著希俄斯島土地和農田一通燒殺搶掠,然后在希俄斯城內無數雙眼睛盯著下揚長而去。我不打死你,但你也休想出來搞事情,希俄斯人就在雅典人這么流氓的戰術下被圍得痛苦不堪,希俄斯算是被摁了下去。
摁住了萊斯博斯和希俄斯這兩個海上最大的城邦之后,愛琴海的局勢算是基本穩住了,這個時候就還剩下最后的一個米利都。
雅典海軍立刻派出了一支50艘戰艦組成的軍隊,朝向米利都殺過來。但是這里是波斯在當地的大本營,因此防御深厚,不像前面幾個軟柿子一樣,雙方你來我往,彼此都傷亡慘重,但是米利都巋然不動,雅典被阻擊在了城外。而就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傳來了一個消息,斯巴達派出了一支55艘戰艦組成的援軍,也朝著米利都開過來,而且這里面不僅有斯巴達的戰艦,還有西西里的戰艦,西西里人為了報復當年雅典入侵,這一次也派了22艘戰艦過來找雅典的麻煩。
消息傳來,米利都方面倍受鼓舞,所有人都知道,再堅持幾天就沒事了,于是進一步鞏固城防,而雅典方面如同泄了氣的皮球。
原因很簡單,此時的雅典已經用盡了最后一分力氣,他們在萊斯波斯島和希俄斯島上已經占用了大量的兵力,再加上米利都這里,雅典已經是兵分三路,雅典的軍力已被嚴重透支。稍微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分兵是兵家大忌,如果這個時候讓斯巴達和西西里的援軍趕到,那么雅典人可能面臨腹背受敵的威脅,連撤退的機會都沒有。
這個風險,雅典軍隊無論如何都承受不起,在反復權衡下,雅典人認為,保住軍力是第一要務,況且此時萊斯博斯和希俄斯也被壓制住了,愛琴海的局面基本被控制住了。至于亞洲這一側,反正也干不過波斯人,那就先撤了再說,來日方長,以后有的是機會。
于是,雅典人從米利都撤軍了,至此,西西里海戰過后希臘世界兩大流氓團伙最大的一次火并就此收場。
作為吃瓜群眾,自然要追問一個問題:誰贏了,斯巴達還是雅典?
肯定不是斯巴達,因為斯巴達對這次愛琴海戰役寄予了厚望,希望能夠速戰速決干掉雅典帝國,這個幻想算是破滅了。至于雅典,也沒怎么取得重大戰略上的勝利,愛琴海方面依然不太平,萊斯博斯算是被奪了回來,但是始作俑者希俄斯還在頑抗,這個刺兒頭不滅,愛琴海就清靜不了,而愛琴海不消停,雅典帝國基礎就會被嚴重削弱。
對于雅典而言,他也只是遏制住了局勢不在惡化下去,并沒有把斯巴達和波斯的勢力從愛琴海上趕出去,對斯巴達而言這也不算是重大的挫折,畢竟波斯的合作基礎還在,只要有波斯源源不斷的財政支持,斯巴達對雅典還是處于壓倒性優勢,未來還是有著大把的機會徹底干翻雅典。所以,要說到影響,這場戰事對雅典和斯巴達最多也就打了個平手。
也就是說,這兩個流氓是雙輸的。
最大的贏家是波斯。
雅典人在米利都的撤退產生了另一個代價高昂的后果,那就是這里的希臘城邦完全暴露在波斯人手下,等于說雅典拱手將希臘世界的亞洲部分送給了波斯帝國。而波斯人一點都沒客氣,雅典人撤退后,波斯總督提薩弗涅斯立刻趕到了米利都,把附近的城邦全都吞進肚中,雅典人在這里的盟友就這樣全部淪陷,總督被殺,普通老百姓被賣成奴隸,雅典人在這里喪失了所有的盟友,從此,這里就不再屬于雅典,甚至不再屬于希臘。希臘人相當于被波斯人趕出了亞洲地區,之前希臘在這里的投資、經營全都打了水漂,波斯人利用了希臘世界的內斗輕松獲得了大片的土地、人口和財富,當年希臘人用鮮血和生命得來的東西,波斯人用一點錢就拿了回來,這不是贏家誰是贏家。
而波斯人的這種贏法,也預示著希臘世界的衰敗將不可挽回。
而有最大的贏家,就有最大的輸家,那么最大的輸家又是誰呢?
恐怕大家也能猜到,是亞西比德。
作為愛琴海戰役的主要策劃人,亞西比德眼看著斯巴達一方功敗垂成。這場戰役的失利,不僅讓斯巴達處境堪憂,他亞西比德自己也在斯巴達的處境越來越難。無奈之下,亞西比德為了自保,折騰出了更大的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