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填湖廣”,而沔陽州是要“填”的重要區(qū)域之一。
“江西填沔”,追根溯源,一是因為陳友諒起義時,沔陽子弟追隨者居多,與朱元璋交戰(zhàn)時,犧牲的也多;二是沔陽一帶確實有遭到朱元璋報復性的“屠沔”;三是也有些原陳友諒部屬及后人懼禍外逃,改名換姓在異地隱居的大有人在。
明玉珍,隨州人,元末義軍領(lǐng)袖。曾隨徐壽輝鎮(zhèn)守過沔陽,跟隨明玉珍的士兵大都是沔陽人。元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爆發(fā),明玉珍集鄉(xiāng)兵千余人入川,自稱“隴蜀王”。洪武年間,沔填四川,沔民跑到四川投親靠友的也不少。
洪武年間,沔陽州人口中,土著和移民約為四、六開,這些移民中,來自江西籍的占有七層。在今天,我們也許找不到一個是老沔陽土著(世代居住本地的人),都稱自己是“江西的雞母抱的兒”。
沔陽州接納的移民中,包括民籍移民和軍籍移民兩類。移民的時間也不都在洪武年間,此運動貫穿于元末和明朝中后期。軍籍移民是沔陽接納移民的顯著特點,明代的軍籍移民,多是些地理位置重要防御要地,因為沔陽有了陳友諒,軍籍移民在沔陽地域也多。
元末和明朝中后期,沔陽州共接納民籍移民8.8萬人,軍籍移民1.7萬人,還有那些沒有登記入籍的流民也不少。
從沔陽童謠的敘述中,看“江西填湖廣”大遷移
湖廣填四川,源于史載的“屠蜀(也稱屠川)”之說。何謂“屠蜀”是指明末清初四川人口的驟減現(xiàn)象,除天災外,其中,戰(zhàn)亂是重要原因。
提到戰(zhàn)亂,不得不說起張獻忠。張獻忠,明末著名的義軍領(lǐng)袖,是與李自成并稱的“大西”政權(quán)的建立者,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家伙。那么,“屠蜀”也許是張獻忠所為,也可能是入關(guān)之后的滿清軍隊的鎮(zhèn)壓,兩者兼而有之。
史載,1639年—1644年之間,巴蜀百姓被屠殺一空。這個時期,人口陡減,地曠人稀,田園荒蕪,廬舍為虛。清廷不得不以“湖廣填四川”來解決之缺口。歷史上的5次大移民中,江西人扮演著重要角色。
水里按葫蘆——此起彼落,“湖廣填四川”為湖廣地區(qū)也留下了人口空白。一墻挨一墻,“江西填湖廣”也就成為必然之舉。
為什么不是河南填湖廣,浙江填湖廣,偏是江西?怪只怪江西人口在當時居十三布政使司之首,經(jīng)濟發(fā)展在南方也屬于先進地區(qū)。
大明十三布政使司計有,山東、山西、河南、陜西、四川、江西、湖廣、浙江、福建、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十三個布政使司,京師又稱北直隸,南京又稱南直隸,此即兩京(直隸)十三布政使司,俗稱為十五省。
布政使司為國家一級行政區(qū),是明清兩朝的地方行政機關(guān),通稱為“行省”,并在各省布政使之上設置了固定制的總督、巡撫各一名??偠绞堑胤杰娬獑T,而巡撫為主管一省民政的最高長官??偠綑?quán)力比巡撫大得多,但與巡撫之間沒有直接的隸屬關(guān)系,總督和巡撫都是直接聽命于皇帝詔曰。
江西,一個歷來以農(nóng)業(yè)為主的省份,與沿海地區(qū)強勢的工商業(yè)相比較,其發(fā)展水平并不快,明末清初時,當?shù)匕傩盏纳钏疁室彩敲繘r愈下。于是,人們便把眼光轉(zhuǎn)向省外尋求發(fā)展,或打工,或經(jīng)商,或南下廣東,或西進湖廣。這樣一來,也就形成了助推“江西填湖廣”的移民浪潮。
“湖廣行省”,在元代包括今湖南、廣西、海南全省區(qū)以及廣東、湖北、貴州的一部分。到明代則變化為基本上轄有今湖南、湖北兩省。清代將“湖廣行省”以洞庭湖為界,分為湖南、湖北兩省后,“湖廣”的名稱仍在使用,把兩省總督叫作湖廣總督,只是不再是一級政區(qū)的名稱?,F(xiàn)在人們所說的湖廣,其范圍是指明清時期的轄區(qū)。
“江西填湖廣”移民主要出自今南昌、豐城、九江、德安、景德鎮(zhèn)、樂平、鄱陽、余干、吉安、泰和等市縣,也就是明清時期的饒州、南昌、吉安、九江四府。而贛北多于贛南。從江湖流域看,壟畝開發(fā)早、經(jīng)濟文化發(fā)達的贛江中、下游地區(qū)遷出的人口最多。
“居楚之家,多豫章(郡名、治南昌縣)籍”。所以,民間以“江西填湖廣”這句話,來代稱移民的來源,確實是再恰當不過了,一個“填”字表現(xiàn)得是那么生動形象。據(jù)推算,“兩湖”人口中,占六、七層是來自江西的移民。移民運動就其本身來講,實質(zhì)是一種文化遷涉。移民傳播的贛文化,也遍及荊楚大地。
筆者是湖北沔陽人,小時候常聽到村老自稱是“江西種”,并說凡江西人后裔其小腳趾的指甲殼多出一塊,前一個壞掉了,第二個會再長出來。又如,喜歡背著手走路,把上廁所稱為“解手”。村老又告訴我,因為其先祖?zhèn)兪潜环蠢壷p手,走水路用船押運來的,途中要“方便”時,須先呼押送官兵解開手上的繩索,于是“解手”便成了上廁所的代名詞。
“辣不怕”和“不怕辣”,說的是兩湖、江西、四川的人們都喜歡吃辣椒。這種情況的產(chǎn)生,除了與氣候有關(guān),也與人口大遷移有必然聯(lián)系。
“江西老婊”這個稱呼,也源于“江西填湖廣”這段史實。移民到湖北的江西人,先前有些親戚,如婊兄弟、婊姐妹,他們?nèi)栽诮?。老婊伙的相聚時,遷過來的這些“湖北人”,又不能改口,理所當然地稱呼他們是老婊。時間一長,由此引申出湖北人對于江西人、總愛親昵地喊一聲江西老婊,或直接叫老婊;江西人過湖北,當然也就是老婊來了。這些固有的文化特征,一直沿襲至今。
視頻:老梁侃背手、解手
沔陽童謠,具有深遠的歷史沉淀?;叵肫鹦r候所唱的童謠,有些內(nèi)容也與大移民有關(guān),如《張打鐵》:
一摸官,二摸財,三摸四摸打起來。張打鐵,李打鐵,打把剪子送姐姐,姐姐留我半個月,我要回去學打鐵……
這首民謠,我小時候是經(jīng)常唱,也不懂其內(nèi)涵。聽灣里村老說起,這首童謠自明末就有了,傳說開篇的“張”和“李”是暗指張獻忠和李自成這兩個大人物。張獻忠,明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曾建立大西政權(quán),其人多有奇聞異事在民間流傳。李自成也是明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杰出的軍事將領(lǐng)。
張獻忠幼年學過鐵匠,要造反時,他姐姐勸他說:“你造起反來我們還能活嗎?”張獻忠說:“姐姐不用著急。唱《張打鐵》歌可免難。”于是這首《張打鐵》便傳散開來了。
再如《天上霧沉沉》這首童謠?!昂V填四川”的移民運動,就湖北來言,要數(shù)麻城移民最多。
麻城移民入川的條件從地理位置來看,湖北省地理位置離四川最近,又有長江通入四川盆地,在古代的條件下,是最佳進入四川的路線了。所以湖北麻城從元代至清前期的移民填四川中,進入四川落籍樂業(yè)的人最多。麻城移民條件有三:一是麻城離重慶不遠;二是麻城移民歷史悠久,在元代、明代初年就有大量的麻城移民入川。三是與張獻忠農(nóng)民起義有關(guān)。張獻忠在鄂屯兵時間長,后又轉(zhuǎn)戰(zhàn)湖廣、江西,特別是麻城,有許多農(nóng)民入伍。故張獻忠部下不少是麻城人。張獻忠失敗后,有一部分人隱姓埋名留在四川。故有“湖廣填四川,麻城過一半”之說。
小時候,月光下,小伙伴們都會很大聲地唱:“天上霧沉沉,地上跑麻城,麻城掉得高,把某某調(diào)過來”或“天上霧沉沉,地上跑麻城,要得麻城開,除非你過來”??梢娺@首童謠歷史久遠。一個“跑”字,道出了移民的真相。
張氏家族的我,據(jù)沔西張家巷《張氏家譜》考證,先祖雖說不是從江西一帶直接遷徙過來,但其祖籍也是江西吉水縣人氏。洪武年間落籍沔土,至今已有六百余年。
沔西張家巷張氏分支,鼻祖揮公,先祖韻公,堂號“孝友堂”,出自《詩經(jīng)小雅·六月》記載:“侯誰在矣,張仲孝友”,張仲以“孝友聞天下”,故有“孝友堂”。先祖韻公生于洪武二十六年,十歲通詩書,少年中科舉,上任河南新野知縣,膝下四子。韻公卸任后拖家?guī)Э?,在返回江西吉水途中,船行至沔陽州洛江河的熊罆頭停歇時,見此地湖光秀色,廣袤無垠,于是,四子分別落籍于沔陽的張家巷、陡堤灣、童家?guī)X等地,也就是張氏后裔常稱的“大房”、“幺房”等?!安鍢苏嫉亍钡臅r代,韻公帶領(lǐng)子孫們圍湖造田,開墾灘涂,安居樂業(yè),繁衍生息。
贊曰:樹發(fā)千枝根共本,江沔源同流萬輩。
往期鏈接:【大遷移】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
視頻:沔陽花鼓戲《下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