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團結廣大人民群眾一道前進》:“'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當然這個寬不是沒有原則的。”宋·陳亮《謝曾察院啟》:“嚴于律己,出而見之事功;心乎愛民,動必關夫治道。”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意思是對自己要求嚴格,待別人則很寬厚。是古人的一種思想和主張,是新中國締造者毛澤東主席生前很喜歡的論調,人民廣而傳之,視為金玉良言,并借以進言他人,亦或自警。
但經過多年的品味,漸漸對于“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有了更多的認識。
其一:
律己為控制和把握自己。那是用什么控制和把握?同樣還是律,這就是規律、法律、定律、節律,順應道理,方可成就自我。
其二:
知理難,但順理更難。格物致知不若知行合一,評判他人不若以身作則,當自身已經體現甚至成為法則的時候,那就無須多言。
其三:
寬以待人,只是對待,卻不是無原則,也不是無底限。遵守規律、法律、定律、節律,但結果不如意,那自然可以寬以待人,但如果認可的律則有著本質的不同,甚至相對,那就需要直來直往、針鋒相對。
深度系列專輯:
雜文小說專輯:
詩詞散文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