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基礎理論》、《中醫外科學》、《中醫方劑學》、《中醫病因病機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前幾天,我瀏覽后臺留言,看見一位讀者向我訴苦。
他說,他一到夏天的時候,肛門這個地方就覺得潮濕,伴隨一點瘙癢,特別難受。走在外頭,抓不得撓不得,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澡、換內褲。但是,即便一天清理好幾次,到最后還是老樣子。剛好一陣,很快就恢復原狀。
其實,這個現象,在生活里還真就挺常見。據我所知,不少人深受其苦,但是礙于情面,又難以啟齒。
對此,我想提醒讀者朋友,有這個情況后要積極到醫院檢查,看是否有肛竇炎、肛門濕疹等問題。這些都是可能造成肛門潮濕,伴隨瘙癢的原因。
但是,如果把這些事兒都排除了,找不到具體病因,那好,我建議你按照我下面說的思路,反思一下。
第一種情況,就是濕熱入肛。
我以前就見過這么一位。他是一個搞家具生意的小老板,個子不高,矮胖,臉上紅光滿面。他就是肛門常年潮濕,伴隨瘙癢,脈滑數、苔黃膩,舌紅,口干口苦,尿黃,大便不成形。最嚴重的時候,他一天得換三條內褲。
你記住啊,這種情況,就是濕熱下注肛門。先天體質或者后天的飲食習慣(嗜好肥甘厚味),是重要的誘發因素。脈滑數,苔黃膩,舌紅,這是濕熱之態。濕熱傷津,所以口干。濕熱蘊蒸肝膽,膽氣上逆,所以口苦。熱邪隨小便而出,所以尿黃。濕熱之邪重濁,往下走,于是聚于肛門,形成潮濕、瘙癢。
這個時候怎么辦呢?就去清利濕熱。清利濕熱的辦法有很多。四妙散加減就較好。比如說蒼術15克,黃柏、川牛膝各10克,生薏苡仁30克,茵陳15克,這就是一個比較實用的配伍。
其中的蒼術,燥濕。黃柏,清熱。川牛膝活血,血行風自滅,風滅癢自消。生薏苡仁,則可以健脾利濕。茵陳,更是清熱利濕止癢的常用藥。這就是在四妙散的基礎上,加一個茵陳。
我把這個說給你,請你一定要記住。現在的很多人,吃得多、吃得好,身體里有濕熱之邪。濕熱下注入肛,他就肛門不舒服。記住這一招,能幫助不少人解決問題。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不是濕熱下注了,而是脾虛濕盛,濕邪蘊于肛門所致。患者沒有熱象。
這種情況,多見于一些老年人,或者先天體質較差的人身上。我以前就見過一個老爺子,脈細緩,舌苔白膩。舌頭伸出來,色淡,有齒痕,而且舌兩邊有明顯的涎沫,舌頭濕漉漉的。在平時,則神疲乏力,食欲差,還比較怕冷,膝蓋無力。
我記得,那個老爺子還擔心呢,說自己將來一旦動不了,不能洗內褲了,那可怎么辦?誰愿意幫他洗啊?
這個情況,分析起來也不難。脈細緩、苔白膩,舌色淡,有齒痕,布滿津液,這情況,一看就是脾虛,氣血生化乏源,痰濕不得運化,聚積于內的表現。具體來說,舌頭上的津液、涎沫,其實就是水濕不化的表現。脾虛,氣血不養舌,所以舌體胖大有齒痕、色淡。苔膩而白,那就是濕濁之氣上泛于舌的表現。氣血不足,脈道鼓動不起來,所以脈細緩。
脾虛,四肢不得充養,所以老爺子神疲乏力、食欲差。患者腰膝無力,畏寒怕冷,提示脾腎陽虛。陽氣越少,蒸騰水液之力越是薄弱,濕濁在體內的聚積也就越多。
到后來,這些濕濁之氣往下一走,來到肛門,老爺子后丘就難受了。
怎么辦?健脾化濕,溫補脾腎。我手頭有一張方子,也說給你:
藿香10克,防風15克,白芷10克,陳皮6克,法半夏15克,川厚樸10克,大腹皮15克,茯苓20克,炒白術12克,炮姜6克,薏苡仁20克,澤瀉12克,附子5克(先煎)。
這里頭,藿香、防風、白芷辛散化濕,陳皮、半夏、厚樸、白術健脾燥濕,化痰理氣。茯苓、薏苡仁、澤瀉,善于利水除濕。炮姜和附子,用于溫補脾腎陽氣。它其實是藿香正氣散的化裁。
通過這方法,一般的患者都會得到很大改善。
我把這些經驗寫出來,供我的讀者借鑒、參考。
其實,這也不完全是我的經驗。15年前的《江西中醫藥》上,就有過此類的經驗報道,專門介紹了藿香正氣散、四妙散化裁治療肛門潮濕癥的經驗。我近幾年因為工作關系,可以看到從前的這些老經驗,覺得挺好,于是就收藏起來。我個人感覺,它們還是很有實用價值的。
總而言之,肛門濕癢這個事兒,總結起來,它還是由于體內環境出現異常所致。什么異常呢?要么是濕熱蘊結,要么是脾腎不足,濕邪內聚。因此,在應對的時候,就應該立足于體內環境的調整。該清濕熱的清濕熱,該健脾的就健脾。文中配伍,非專業讀者,我建議你好好收藏起來。有機會的話,在中醫師的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你自己未經辨證,不要嘗試。專業同行,你也多少留意一下。肛門的病,怪埋汰的,但是病人的痛苦可是千真萬確的。我們應該掌握這方面的治療理念,這是天職所在。
另外,要想讓肛門舒服,嗜好煙酒的,喜歡肥甘美味的,你要收斂。不然,容易濕熱下注。舌體肥胖的,濕邪較重的,尤其是舌頭,伸出來胖大、有齒痕、苔白厚膩的,你要健脾化濕了。不然濕邪越聚越多,你的肛門就可能一天到晚不舒服。到時候,你就坐不穩、站不牢了。
好了,這個事兒,我就說這么多。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