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終究是不同的,不要強行去與一個三觀和認知不同的人爭論,更不要遑論去勸誡,因為除了惹一身騷,你什么都不會得到。
我們曾經無比的期望,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煌瑢哟蔚娜私涣鳎ハ鄬W習,互相幫助,實際上如果不存在位置高低,爭吵和分歧才是常態(tài),誰也說服不了誰,所以說人兩年學說話,一生學閉嘴。
一個現實就是,價值觀的廝殺比任何一種形式的斗爭都要殘酷無情。就像老鼠從來不認為自己吃的東西是偷來的,蒼蠅也從來不認為自己攜帶大量病菌,而蚊子也不認為吸血是錯誤的,畢竟在烏鴉的世界里天鵝都是有罪的。所以說,認知不在一個高度和層次,也就沒有必要互相征服。你不信佛,但是寺院里從來也沒缺過上香的人,成年人最大的自律就是克制自己去糾正別人的欲望。
人生在世,都逃不過一個理字,這也要講道理,那也要講道理,可有的時候,你會發(fā)現,講道理是最沒用的。認知不同,道理講了一籮筐,對方一句“我不懂”直接反彈所有傷害,三觀相同,道理不講自通。我們想以理服人,實際上,沒幾個人會真真正正的坐下來跟你講道理。
認知到了一定程度之后,與同層次的人交往,即使觀念不同,也能互相尊重,和而不同;而和不同層次的人爭辯和解釋,那只是無謂的自我消耗,甚至會變成人身攻擊。個人的觀點是由背后的體系和基本認知支撐起來的,最重要的是后面的支撐,觀點其實并不是很重要,所以觀點不同,也沒啥好爭的,底下的東西不一樣,當然爭不過,因為你無法動搖其底層架構。
小孩子才談對錯,成年人只談利益,成年人應該學會向下兼容,學會向下點頭,也不要試圖說服愚蠢,因為愚蠢是不會接受啟蒙的,而且事實和邏輯也不是天下無敵,無敵的是情緒和臉皮。好好想想,爭論一般會發(fā)展成掐架,到底誰會贏,不是取決于誰的觀點更好,而是取決于誰更能耗,因為每次掐架之后,分歧都會倍增,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掐架,偃旗息鼓的一般都是認知層次高的那個。你在網上買了一件次品,巴拉巴拉寫了一大堆字跟客服反應,甚至于帶著很大情緒,客服就回了倆字:“收到。”是不是快氣死了,所以與人爭論最好的方法就是對方擺事實、講道理之后,你回一句:“你真棒!”,比爭論的效果好多了。
滿懷偏見的人不會理性溝通,而彰顯個性的人也不會聽取他人的觀點。這種時候直接默默的走開是對自己最大的愛護。成熟的一個標志就是,不再急著與人爭辯自己的觀點,逐漸明白,不是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層面上,以前跟人看法不一樣,恨不得揪住對方衣領辯個三天三夜,現在不了,如果不能理解,扭頭就走。
溝通很難,爭辯更難,不但要求認知對等,閱歷對等,更重要的是自尊也要對等,只有這些都對等了,才能有理有據的進行辯論。但是這樣的對手碰到了,還需要辯論嗎?一點就透啊。所以真沒必要因為對某件事的看法不一樣,對某件事的價值觀不一樣,就想去“教育”別人。
欲成大樹,莫與草爭,將軍有劍,不斬蒼蠅。在這個世上,如果不知道一些話當講不當講,那就閉嘴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