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蘇堤失之交臂固然遺憾,但上了楊公堤也并不遺憾。這是因為,蘇堤春曉雖然名氣大,而景點卻沒楊公堤多。沿著楊公堤走,一路上可以游覽花港觀魚、郭莊、曲院風荷、平湖秋月等等名聞遐邇的大景點。除此以外,還有一些雖名不見經傳卻頗具看點的名勝古跡。比如,楊公堤碑亭、景行古橋、兩宜軒、仁山亭、虹橋牌坊、風雨亭、黃賓虹雕像、武松墓等等。無獨有偶,與蘇堤一樣,楊公堤上也有六座古橋(所謂“里六橋”),分別是環壁橋、流金橋、臥龍橋、隱秀橋、景行橋、浚源橋等,都非常有名
。
故而,不管從哪方面說,蘇堤與楊公堤基本上也就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關系。先游后游均毫無關系,都不必計較糾結。況且,哪一處沒看,都可成為日后再游西湖的一個充分理由。
感覺是,楊公堤與蘇堤僅隔著一片西里湖,一路上,有很長一段路相互可以隔湖相望。同時,游走在楊公堤也還能看到外西湖風光。
當然,現下原先的楊公堤面目已不復存在。原因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后來楊公堤以西的湖面逐漸被淤塞、萎縮,楊公堤也逐漸成為與西湖西岸合為一體的道路(先后稱仁壽山市路、西山路)。不過,好在古跡還在,由于交通變得便利,游客反而更多了。
不然, 隨我去看看如何?
花港觀魚景觀。
西里湖。
景行古橋,又名“金行橋”,系楊公堤自北而南六座橋(分別是環壁橋、流金橋、臥龍橋、隱秀橋、景行橋、浚源橋
。)中的第五橋,始建于明代。現橋為清代重建,為單孔石拱橋。橋長約6米,寬2.5米,東方側橋眉鐫刻“金行橋”三字。《西湖游覽志》載:“ 第五橋,西挹高峰,舊有三賢祠在耶。《詩》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喻好賢也,題曰景行
”。
里西湖。
楊公堤上有六座橋(所謂“六里橋”),分別是環壁橋、流金橋、臥龍橋、隱秀橋、景行橋、浚源橋等 。此橋 為其中一座橋。
其實,楊公堤與蘇堤就隔著西里湖,一路上,有很長一段路,兩
堤可隔湖相望。
仁山亭。
外西湖。
武松墓。
外西湖風光。
在楊公堤的一路上,也經過劉莊(即西湖國賓館)的,看到這塊牌子,感覺似不便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