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學生都利用暑假做了新課本的預習,基本上都是查查生字呀,寫寫文中的好詞好句,再就是背誦一下段落和古詩詞,只有少數學生在做了這些基礎工作之外會去想文章的脈絡呀、主要內容、思想感情這些更深層次的工作。
今天上課遇到一個開學升入四年級的男同學,他在分享自己的預習課文方法時說媽媽給他一本教材全解,讓他按照里面已經歸納好的生字、詞語、近義詞、反義詞等去抄寫背誦,我問他除了這些自己是否有去文章中做詞語歸納,或者做文章思想脈絡上的學習思考,他回答我說并沒有。其實到這我就明白了這個孩子學生方法不對,家長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幫了倒忙。
這個家長的問題在于他剝奪了孩子獨立思考的權利,不讓孩子自己去從課文中發現問題、總結問題、尋找答案,而直接把答案放在孩子眼前,這就是在一點點摧毀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答案真的最不重要,過程才是最可貴的。家長也好,老師也好,我們誰都無法代替孩子成長,該他走的路,再辛苦都得他自己走。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陪伴中給與鼓勵和支持,在他盡力尋找答案卻沒有找到的時候給與適當的引導,這樣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我們可以陪在孩子左右,也可以在他身后,但千萬別擋到他前面,那樣不止你累,孩子更累,而且他將來會越走越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