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 習 騎 馬
文 / 白 楊
在草原上生活,需要學會騎馬,因為馬是草原上最基本的交通工具。如果你不會騎馬,就等于沒有了腿。既走不了遠路,也去不了任何地方。所以若拉她們一到草原上,就積極的學習騎馬。
有一天,大隊部要召開會議,每一個知青和每一個奧特的奧特長必須要參加會議。上午已經到了開會的時候,還缺泰林布和沒有來。后來書記說,找個人去看看,怎么回事兒呀!
又因為那個人就在若拉他們奧特兒,若拉就自告奮勇地說:“我去看看吧!”
一出門,看到了馬樁子上面拴著好幾匹馬。
看好一匹黑色的馬,但是四個蹄子是白色的,牧民都叫它“雪里站”,若拉就沒有猶豫,拉上馬,順勢騎上去,走了幾步,感覺沒有什么問題,就想讓馬跑起來。可沒想到,馬認生,走了幾步就不動了。拽也不動,打也不動。若拉用腿夾了一下馬肚子,馬跑了起來。但是若拉卻從那馬上摔了下來。昏天暗地的兩眼冒金星,馬帶著鞍子跑了,最后還是牧民大叔用套馬桿,套住了它,才將馬牽回來。
開會的人都知道了,從大隊部出來,看著若拉那個狼狽的樣子,沒有辦法了,若拉只好躺在大隊部的客房里,會也沒開成,心里好不懊悔。
從那件事情以后,若拉她們才明白,牧民從來不騎生人的馬,特別是有毛病的馬。比如:見了生人就咬,不讓其他馬靠近,既使拴在一起,也不能隨便騎。除非主人安頓下來,才可以騎。
有的馬,不習慣騎馬的人,所以一定要把握馬的習性,才能保證自己的平安。
當這件事情以后,若拉她們把自己的騎馬當成自己的朋友,好好的待它,及時喂草,飲水。
若拉死死地記住了這次的教訓,告誡自己,不想挨摔,就在騎馬的時候,檢查一下馬的肚帶系好了沒有,馬嚼子帶好了沒有,再看看馬絆子解了沒有。
這樣的檢查,才能培養出真正的好騎手。
(本文圖片由蒙古族學者巴特爾提供)
本期編輯 李潔
作者簡介
白楊
白楊,女,蒙古族,退休教師,畢業于內蒙古師范大學,從事教育事業三十余年。喜歡詩歌、散文,業余時間從事創作。
聲明:平臺文章為原創作品。允許轉載和責編,授權轉載請聯系平臺編輯并注明來源:“黃土地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