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擋車駕駛技巧
駕駛自動擋車起步時不能猛踩油門踏板,這樣只會使轉速增高而引來發動機的大聲轟鳴與變速器的磨損,導致燃油的浪費;而是應該緩慢加油門,使發動機轉速均勻提高,車速提高后再輕輕松一下油門踏板,再繼續加油門,這樣汽車速度提高反而更快,車輛加速感覺也更順暢。
在行駛中,盡量不要將加速踏板迅速踩到底。因為這樣做自動變速器會進行“強制低擋”控制,即自動變速器立即強制換入低擋,這樣容易使發動機轉速過高,造成自動變速器中磨擦片磨損加劇和自動變速器油溫過高。
一些司機駕駛手動擋車時習慣通過空擋滑行來省油,在開自動擋的時候,也在紅燈前或下坡時把自動變速桿放入空擋中滑行。其實這樣會對自動擋車造成損害。因為此時汽車自動變速器里的齒輪會在車輪帶動下高速運轉,在瞬間達到3000轉/分鐘,而因為變速器油泵供油不足,齒輪容易因為得不到充分的潤滑而燒蝕,也容易使自動變速器油溫過高而影響使用壽命。所以自動擋車型切忌空擋滑行。
部分駕駛自動擋車的司機在等待紅燈或堵車時,常將換擋桿保持在D擋,同時踩下制動踏板。如果時間很短,這是可取的。但若停車時間長,則最好換入N擋,并拉緊手制動。因為換擋桿在D擋時,自動變速器汽車一般有微弱的前移,若長時間踩住制動踏板,等于強行制止這種前移,使得變速器油溫升高,油液容易變質,尤其在空調系統工作時,發動機怠速較高的情況下更為不利。
加速超車,要把油門踩到底
司機若想急加速超車,必須將油門踏板踩到底,這樣控制系統會清楚地感知駕駛者的意圖,并強制降到低擋,實現急加速功能。
車子停穩后,再掛倒擋或P擋
由于自動變速箱內有液壓傳動機構,且液體流動有一定的慣性,不能猝然就發生變化,所以最好是在車子停穩后,再掛入倒擋,這樣對倒車十分有利。再有掛倒擋前應將自動擋踏板踏到底,稍停片刻后再掛入R擋,否則會造成自動變速器的早期磨損。車輛未完全停穩前,絕對禁止把變速桿掛入P擋。長時間停車必須使用駐車制動器(手剎),否則會破壞自動變速箱的鎖止機構。
及時更換變速箱油
自動變速箱內的液壓傳動系統是靠液體流動來實現的,其液體不同于潤滑油或者汽油,必須定期進行更換保養。更換的時間和方法,在廠家的說明書里都可以找到相關的信息。車主不要認為自動變速箱故障率低,就忽視對它的保養,與手動擋車不同,自動擋車還要車主再費些心思,畢竟得了操控的“實惠”,維修上就多花點工夫。
自動擋車必備駕駛技巧
開自動擋車也需要駕駛技術?答案是肯定的。雖然自動擋車駕駛很簡單,但如果要把自動擋車用得得心應手,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自動變速系統和手動變速系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設計,兩者除了最終的工作目的相同之外,其動作原理和表現方式都不相同。但無論是手動變速,還是自動變速,若以正確的方式操作,理論上應該會有近似的表現。
讓自動擋車“強勁有力”
感覺自動擋的車不如手動擋的車有力,主要是因為操作不對。
人們已經很熟悉手動擋的使用方法,也清楚地知道最佳的換擋時機,用起來比較得心應手。可自動擋的車子,人們往往不太會用,常常是簡單地選用D擋,一路到底。這被認為是自動擋汽車最正確的駕駛方法,雖然沒有錯,但在找到輕松駕駛的感覺之后,又不免覺得它不夠味道,似乎在整體性能表現上總是稍遜于手動擋的車。事實并非如此,這里面存在著很多使用問題。如果使用正確的操控方式,自動擋的汽車也會有凌駕于手動擋之上的優異表現。
自動變速系統的設計讓D擋位可以根據車速自動在3-2(4速或3速自動擋汽車)或4-3-2(5速自動擋汽車)擋間自動變換。這樣的設計,在市區走走停停的情況下,自動變速箱就會在3-2、2-3或是擋間不斷地變換。車輛的加速性取決于發動機的扭矩表現,手動擋的汽車可由車主控制在最大扭矩輸出點換擋,而自動擋的車子頻頻上下換擋的動作當然會讓駕駛者感到車子表現“軟弱無力”。這樣的情形在持續上下坡的路段更為明顯。
解決的方法是:在不考慮耗油的前提下,平時用車也用大油門起步。現在多數的自動擋車的變速程序有學習功能,如果你油門踏板踩得較深,變速程序會自動改變原先換擋點。比如說原來的設定是2500轉升擋的,用大油門后會在4000轉或者以上才升擋,這樣車輛實際輸出的扭矩比之前就大得多,車輛的動力也更強。如果你經常用大油門,自動變速程序就會記住你的駕駛習慣,自動變速器的換擋點就會改變出廠時兼顧動力性和節能性的設定,自動調高升擋點發動機的轉速。
也許有人會懷疑,這樣的操作會不會對變速系統有不良影響?會不會比較耗油?答案是不但不會,而且還會更為有利。因為,既然變速系統設計有這些擋位,就表示它們各有所司,正確的操作絕對不會造成損傷。同時,可避免以較高擋位拖著車輛行駛,油耗必然也會較低,還能減少發動機積碳的現象。這種不拖擋的觀念在手動擋的車主中普遍很強。
下坡時不要用D擋
在山路行駛時,要依據情況使用2擋或1擋,除了可以維持強勁的扭矩輸出外,發動機剎車的效果更可以避免過度使用腳剎,能夠確保行車安全。自動擋車的D擋不具備發動機剎車的功能,并會隨著下坡車速的增加不斷向高速擋位變換,使車速越來越快,必須不停地使用腳剎來控制車速,很容易讓剎車因使用過度而產生高熱失效,這是非常危險的。因此,駕駛自動擋的汽車走長下坡路時,一定不要用D擋行駛,以防不測。
即便你買自動擋汽車的目的就是為了免掉換擋的麻煩,也要稍微勤快一點。在低速時,換入D擋以下的擋位,高速時再放心、省事地使用D擋大膽地往前開。這樣會有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駕駛自動擋車需避免的常見操作誤區
靠D擋走天下
很多人開自動擋車的時候,把擋桿放到D的位置就不管了,不論什么路況全部由D擋應付,這也是為什么人們說開自動擋車簡單的原因。其實,真正懂得開自動擋車的人,是會在適當的時候將擋桿上下搬動以適應不同的路況需要。在一般的路況下,我們是可以一直使用D擋駕駛。但是,在山區路面行駛,就要選擇適當的時機降到低擋。
如果車速過快,已經超過你所要降到的擋位的最高車速,這時降擋對自動變速器的損害是非常大的,極容易把變速器中的摩擦片燒壞,而且,很多自動擋車的變速器都有自我保護模式,這種操作根本無法實現。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用剎車來降低車速,再掛入相應的擋位。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用低擋是不想讓車越溜越快,而不是要將很快的車速減慢,要減慢就用剎車,直到你認為夠慢,然后降低擋位,用引擎的制動來控制車速。
短暫停車亂用擋
短暫的停車(如十字路口等綠燈或路上塞車)等待,是該用D擋還是用N擋,這是開自動擋車最常見的問題,也是最具爭論性的問題。其實這兩種方法都有缺點,當然一種方法的缺點自然就會成為另一種方法的優點。先看用D擋,缺點就是引擎要忍受一定的負荷,在D擋上開著冷氣,轉速會比怠速降低兩三百轉,對引擎來說是一項苦差;而要在D擋時保持靜止,就必須踩著剎車,有時候拉手制動都不能把車停住,這樣會增加發生意外的機會,如果時間一長,右腳一發軟,就有可能碰上前車;而且,整個引擎、變速器、車軸、車輪和剎車都在互相受力,很顯然,這會加劇那些連接位置的摩擦面的磨損。再看用N擋,缺點是再開車時,要重新入D擋,這樣一擋的拉索(自動變速器內負責鎖止行星齒輪的制動片和傳動的離合器片的總稱),自然會多一次磨損,而且也會有一定的沖擊感,影響了乘坐的舒適性。所以,一般來說,除非肯定停車后立刻就要開走,采用一直保持D擋;否則,一般都要用N擋并拉緊手制動。
頻繁Kick-down換擋
所謂Kick-down,就是指行車時深踏油門,命令變速器跳低一到兩個擋位,以獲得更大的加速力。自動變速器的程序是會按照車速、負荷、油門深度等條件來評估駕駛者需要多少動力來調節不同的排擋,但為避免變速器頻繁地轉擋,程序設計時會刻意做一點相應滯留,也就是說變速器不會因為夠力就立刻跳高一擋,也不會因為差一點力就跳低一擋。就像我們最常見的空調,如果你設置的是23℃,它不會因為溫度是23.1℃就啟動制冷,也不會因為是22.9℃就停止工作,這樣不僅會經常開機引起電壓突變,也會使壓縮機經常啟動而影響壽命,所以就會設計得遲鈍一點。變速器也一樣,因為轉擋太快,變速器的損失也非常大。大多數自動變速器車型的變速器還有一個特性,就是非常容易跳上高擋,然后保持在那里,你要加速,它不會馬上跳下來,這樣的設計其實是偏重于舒適性和省油的,不會因為需要動力就馬上跳低擋位來獲得動力。這樣設計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扭力轉換器本身就可以增加扭力的輸出,雖然效率低,但勝在舒適,沒有機械的損耗。
自動擋的正確使用方法
(1)只有在P、N兩擋時才可發動車輛,從P擋摘出排擋桿必須踩住剎車。N擋啟動的使用是當車輛發動后直接向前行駛時,可先接通電源(不打著發動機),踩住剎車拉到N擋,再點火,之后掛入D擋直接前行,這樣可以避免在P擋打火后,經過R擋,使變速箱經過一次反向沖擊。
(2)行駛中切不可掛入N擋滑行,因自動變速箱需要潤滑,行駛時掛入N擋,油泵無法正常供油潤滑,會使變速箱內部件溫度升高,徹底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