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朝金
清末,慈禧一步步坐大,左右朝局近半個世紀,把災難深重的中國推向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淵”。不是偶然的,有其腐朽統治的必然。
從1875年光緒帝繼位,一直到清王朝的覆滅前夜,慈禧太后(所謂“老佛爺”)以咸豐帝的遺孀、同治帝的母親的特殊身份“垂簾聽政”,發揮著“攝政王”的作用。
1888年慈禧詔令“撤簾歸政”,第二年光緒帝親政,慈禧太后搬出紫禁城。
然而,歸政后的慈禧太后,“老佛爺”地位仍穩如泰山,權力仍居光緒帝之上。為何?一方面,“老佛爺”已經滲入滿朝文武的骨髓;另一方面,一個女人當朝幾十年,眾人望附納拜,不能不說這個女人不一般。
封建社會,信奉“孝忠”皇室,皇室的愚忠也助長了慈禧太后的“坐大”。他們認為“老佛爺”是“老祖宗”,“老祖宗”代表一切,孝忠老佛爺就是忠于朝廷。
另外,慈禧還政后還能左右朝堂,還有一個原因是“傳統道德”。中國信奉“百善孝為先”。在中國人眼里,長輩對晚輩具有絕對的權威,晚輩應無條件服從并尊重長輩,這就是封建倫理道德的藩籬,很能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