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二創,還有未來么?
文 | YH
編輯 | G3007
“甄學”,真學
大學生小A自詡“十級甄學愛好者”。問起什么是“甄學”,她表示,“甄學就是像一門學問一樣研究《甄嬛傳》,有點兒研究《紅樓夢》的紅學的意思。”
這部現象級的“宮斗劇”自2012年在安徽和東方兩大衛視上星首播之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幾乎接替了86版《西游記》的位置,成為了各家衛視寒暑假爭相播放的固定節目。“每集45分鐘的時長、76集的總長,再加上片頭片尾中間插播廣告,如果寒假短一點,還沒播到大結局呢,就開學了?!毙回憶道,“所以每次就是在各個電視臺之間輪換看,有那么幾集每年都要在不同電視臺看好幾遍。”
不過,小A并不以此而懊惱,在“甄學”圈子里,反復刷劇是最基本的素養?!翱炊嗔酥?,別說劇情和人物了,就連服化道、臺詞都能記得清清楚楚。在參與相關話題探討的時候,首先表明自己是幾刷了《甄嬛傳》這部劇,是很有分量的?!?/span>
除了刷劇,“甄學家”們的足跡還遍布各大平臺。在知乎上,與《甄嬛傳》相關的討論話題達到了6.9萬個,豆瓣上的影視短評多達121589條。“不過比起文字的形式,我還是更喜歡影視形式的《甄嬛傳》研究,會更加直觀、流傳更廣?!毙表示,“舉個例子,哪怕你沒怎么看過《甄嬛傳》,其中“名場面”的劇照截圖做的表情包你絕不會陌生?!?/span>
以小A常去的平臺B站為例,在影視區,高質量的“甄學”研究內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種:
一是對重要劇情的解說。比如“滴血認親”那一場,甄嬛與皇后兩大陣營正面交鋒,這段常常被拿來分析情節價值與鏡頭語言,幾乎是整部劇宮斗的最高潮。
(圖片來源:劇照)
二是對人物以及人物關系的分析,其中人物的分析不僅涉及華妃年世蘭、皇后宜修這樣的核心人物,甚至B站UP主@求求扣扣困困對每一個宮女都有獨立的人物研究。
三是對人物服化道的盤點研究,大到造型、小到頭飾均可包囊其中。
四是對劇情的剪輯再創作,依靠劇中的畫面塑造新的故事和新的CP。UP主@年方二萬八剪輯的年世蘭和甄嬛CP故事雖然以悲劇收尾,但仍有不少人在彈幕直呼“太甜了,磕到了”,播放量超過200萬。
“你想看的所有與《甄嬛傳》相關的內容,甄學家都能滿足你。”小A有幾分自豪。
影視圈的“版權保護戰”
隨著近年來視頻創作平臺的興起,基于對影視作品的衍生內容幾乎形成了一個全新的完整產業鏈。無論是不足一分鐘的影視精彩片段剪輯、還是十分鐘以上的電影電視劇解說都不乏相關的內容制作者。同樣以B站為例,2020年B站評選出的最具影響力的“百大UP主”中,劉老師說電影、木魚水心、小片片說大片、影視颶風等都是來自影視區制作影視內容相關的UP主,擁有著極大的粉絲受眾體量,也為平臺斬獲了可觀的流量。
但是,小A慢慢發現,一些非常精彩的《甄嬛傳》衍生影視內容,因為涉及知識產權等方面原因而被頻頻下架:“有時候我前一天收進了收藏夾里,后一天就被下架了”。越來越多《甄嬛傳》影視內容制作者不得不盡量縮減視頻長度、聲明或注明“畫面來源于劇集”、“感興趣的話請大家移步觀看影視劇”以減少被下架的風險。那些熱衷于研究的“甄學家”們,似乎也一下子地位變得尷尬了起來。
事實上,影視劇的版權保護早已不是什么新鮮的議題。早在二十世紀初葉,當《伯爾尼公約》在柏林修訂之際,適值電影問世,該公約第14條即明確宣布,為電影作品提供著作權保護。我國《著作權法》也明確將電影電視劇這類視聽作品納入保護范圍,相關著作權人享有播放以及改編等多種權利,“一不小心”就侵權的事情確可能發生。電影解說鼻祖之一谷阿莫不止一次因被片商指控侵權甚至被狀告至法庭。音樂人張震岳曾在Facebook公開表示谷阿莫是一個“毀了電影工作者努力付出的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