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為湊戶外時長去了很多次西湖。雖然在杭州生活這么久,但烈日下的出行并不多。往年都是躲在空調房里避暑,今年的操作倒是彌補了西湖夏日影像的缺失。
因為坐車方便,所以每次只去西湖的一處景點,次次不重樣,回回有驚喜。抵達時烏云壓頂,天色暗沉卻有種強烈的對比感。在這樣特效背景的映襯下,地面的景物顯得鮮明又突出。走著走著,大雨傾盆而下。我們來到湖邊商店的屋檐下躲雨,看如串的雨滴從瓦楞間流下,看狂風刮過對面的荷塘。回望連接蘇堤的玉帶橋,它還是一如既往地上鏡,雨后更有幾分清透之感。北山街新新飯店對面的湖岸有一塘荷花,因為就在路邊,荷葉觸手可及。這只小??在眼前晃了好久,一會兒側臉看你,一會兒鉆進水中,又從另一處冒出來,調皮得不得了。相比北山街、南山路和湖濱這三個方向的熱鬧,隔著里西湖的楊公堤就顯得安靜許多。如果說楊公堤是我最愛的西湖自留地,那楊公堤上我的最愛就是浴鵠灣。南部的經典自然是霽虹橋。我拍過無數次它的照片,可那天看到碧空晴天下它完整對稱的倒影,還是忍不住迷醉。北邊的烏龜潭景區在春天時節最美,因為沿岸的櫻花盛開,氛圍感極強。夏日里只有翠綠橙黃為背景。那日看到一個大姐拿著簡易的竹桿在蘆葦叢下的急流中釣魚,居然一分鐘就能釣到一條,效率之高令人稱奇。
丁家山/茅家埠景區有一圈三公里的徒步道。我們習慣從楊公堤入口進,逆時針行走,一路樹蔭不曬。去的那天剛下車就看到湖邊平臺上有兩個老人自帶野餐裝備,閑坐聊天。忽然覺得酷暑也沒有那么難耐。
這里的水域水鳥很多,只不過大熱天里鳥兒也沒那么活躍。黛色參天亭和玉澗橋是這里的重要景標。亭里可以看橋洞。因為天氣太熱,中途從龍井路返程。現在的滿目翠綠到秋天時就會變成紅云繚繞。公交船是今年夏天解鎖的新玩法。它是首次開通的西湖環湖游覽線路,一共十個站點,把里湖外湖串聯起來,而且可以隨時上下,即停即賞景。我們選擇從“曲苑風荷”站上船,然后經茅家埠,再到花港觀魚下船。這一段需要穿行兩次楊公堤,再穿過蘇堤。茅家埠的一路水鳥相伴。而岸上的各處亭廊變成了一條直線,和樹木一起成為對稱畫的一部分。游船里播放著沿途景點的介紹。原來這里發生過很多重要的歷史事件。
花港觀魚在浴鵠灣對面,我們每次打卡完浴鵠灣就會順便走一下花港觀魚。除了紅魚池,花港觀魚碼頭也是拍雷峰塔的經典攝影點。去的那天,云特別好看,輪廓清晰,立體感強,猶如流動的浮雕印在空中。藍天,綠岸,碧水,游船,像極了小時候日記本里的插圖。連續多天在街邊路口樓頂看晚霞不過癮,終于忍不住十里迢迢趕去南線的長橋公園看夕陽。可人生的無奈就在于費盡心機的刻意為之很有可能會翻車。風塵仆仆而去,卻沒能看到滿意的晚霞。那日的夕陽余光就只是一般般,完全沒有之前看到的那種火燒云。慕名前來拍晚霞的人不少,湖岸擠滿了架著三腳架的攝影師,橋上也是人來人往的游客,還有舉著手機直播的up主。在杭的最后一周去了西湖博物館,它位于西湖南岸錢王祠的旁邊。里面介紹了西湖的歷史、地質、格局、生態、景觀、人文等相關知識。原來西湖之美并非天然形成,而是一代又一代有心人的疏浚治理,設計整飭而成。還有無數詩人畫匠的贊頌描摹,才讓它成為可以給予人們審美體驗的精神家園。從西湖博物館出來,在岸邊拍了兩張陽光之下水波蕩漾的照片,便匆匆離去。相關推薦:
永遠任性 —— 杭州四年旅居生活總結
航拍西湖 — 送給西子姑娘的一封情書
一沓關于杭州的明信片 —— 2017走過的杭城角落
杭州賞春攻略
杭州賞秋攻略
一場北方人眼里的南方雪,另附小眾西湖賞雪圖
不一樣的杭城 之 充滿彩蛋的楊公堤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