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最近開始迷上中醫,正好在微博上看到陳姥姥的小兒推拿講座,就報名參加了,收獲很大。特別是當天學會推拿后,在小虎身上實踐效果簡直立竿見影,不僅半夜不起來尿尿了,一覺到天亮,而且蕁麻疹也不怎么起了。
后來小家伙發高燒的時候也用到了推拿,現在小虎已經不像當初那么抗拒了,推拿也成了每晚的必修課。其實這個講座的內容在陳姥姥的博客里都有,但現場聽課印象較深,更大的好處是啟發了媽媽育兒的思維方式,更是提供了很多學中醫的資源,就像拿到了一個參考文獻列表,值得后續再去學習鉆研。
我當天的筆記整理如下:
1.推拿取穴:按照中醫的五行理論,人的五臟六腑皆有響聲和表里關系,因此中醫辨證要先學習其陰陽五行和上下關系,推拿時不僅要針對病癥本身還有其賞析關系捎帶推拿,如心臟不好,應該撥胳膊腋窩的小腸經(每天 10min)干咳一般是肝火旺等。肺主皮毛,脾胃主肉,肝主筋經,腎主骨。
2.推拿時辰:應該根據子午流注找時間對應的經穴,按照“病時、間時、甚者,取其輸穴”操作找時間對應井滎輸經合的穴位及對應的顏色進行貼穴和揉穴。如“鬼門十三針,太沖貼綠豆”。
3.小兒推拿原則:
1)孩子感冒發燒,病毒性的屬于土,細菌感染用抗生素屬金。白舌苔清鼻涕一般不宜用抗生素,紅舌苔,突癥熱癥可用抗生素。用過抗生素后,孩子體內的苦寒之氣需捏脊 3-6 個月方能消除。
2)前為陰,背為陽,手心為陰,手背為陽。上火時揉前身和手心,從上往下為泄,反之為補。離心為泄,向心為補。
3)小兒推拿力度以抹眼淚的力度為限,平均每秒 2.5-3 下,推拿時用痱子粉或軟膏潤滑。
4)推拿時一定先確認是否有心臟病,否則不易推拿和用力過大。
5)孩子一般肝腸有余,只能泄,不能補,而腎則相反。
不能補胃,只能來回推。
不能補肺,只能清肺。
6)捏脊 3-5 天歇一天,每天補腎 10-15 下。
7)久病必入心包經,需要推陰陽胃經。
4.小兒常見病的推拿方式:
1)黃蜂入洞:針對流清鼻涕。揉鼻孔對應的大腸穴(牙床骨),成人用關節力度大。如果比較嚴重,加 100 下,同時戴帽子。
2)推手心:3 歲以下一律用左手,3 歲以上男左女右。或者泄火推左手,補脾推右手。較慢為補,較快為泄。
3)捏腳:左升右降,先捏左腳。
4)孩子便秘:揉食指,同時補腎,嚴重的刮
痧或者掐腎經;可用超過的黑芝麻粉飯前空腹嚼一勺。清大腸 5-10 分鐘。
5)孩子如趴著睡,屬于體虛,往上捏脊 3-5 周即可自動翻過來睡覺;
6)媽媽如果長肝斑,大力揉敲打膽經,每秒 2 下,每天 10min,再捏脊。肝有邪,必陳于兩肺,往
眉心刮
痧,推八卦治肺病。有眼袋則說明肝火旺。
7)捏脊能幫助孩子長個和提高免疫力,尤其是背后青胎重的孩子:從下往上較慢為補,快狠補充有泄。從大椎到長強是至陽到至陰。脊柱中間是華佗夾脊穴。
8)孩子發燒時:從上往下捏脊,一定要捏到尾椎,搟皮時捏到大椎提一下,抹到底,一次 3-5 遍。第 4-5 遍,提著肚皮離開床面,從尾椎開始,每 3 下提一次,到肋骨處停。
如果是風寒感冒,則一直提到整個后背汗濕。同時可以貼腳心、撓耳朵。風寒感冒(沒精神)可用蔥豉湯,蘇葉水。如四肢冰涼,或驚厥,推三關,熱水捏脊,拍打胸骨兩則八字咳痰。風寒感冒可飯前吃花椒(50 粒)蒸梨(去皮去核),當天可好。
風熱感冒(精神好),用熱毛巾搽身推拿后 4-5 小時退燒。高燒時猛揉耳后高骨,可服用三豆(黃豆黑豆綠豆各 20-40 粒)飲,煮 2 小時沸后加薄荷蓋蓋子關火。
風熱感冒用川貝蒸梨。排痰可用藕粥,忌一切寒涼,包括雞蛋水果牛奶。可以喝羊奶。發高燒時先清大腸后退熱。
9)舌診以每日清晨為準,號脈也是(平陽)。
老人捏脊可補陽氣,如高血壓則從上往下捏,孩子夜晚哭鬧的從下往上捏。如果孩子哭鬧可以反向捏脊,逐步增加后再反過來。
10)扁桃腺炎:蒜泥貼腳心,揉和谷、涌泉 30 分鐘;或者用熱醋調吳茱萸,夜貼晨取。
11)中耳炎:雙料喉風散滴耳洞,同時平肝清肺,小清天河水。
12)腹瀉:足三里區拍打 10min.
13)補腎:每晚 7-9 點揉三陰交、涌泉,腎只能補不能泄。掐腎頂補腎陽和腎陰。
14)媽媽腰疼,可以拍打腘窩(委中穴),干梳頭皮發紅祛風。
15)止吐:揉板門穴。16)手心白肉,手背黃肉,白黃交界為脾,來回推補脾。
17)小指白黃肉清小便少腹瀉,小指第一個指縫治夜尿和腎虛,兩手各 5 分鐘,成人 10 分鐘可治療前列腺炎,老人 30 分鐘。
18)掐食指到小指的四縫(小橫紋)可治療流口水、口腔潰瘍、嗓子疼。
19)手指放血治療腦梗,心臟病克用軟膏擦左胸和右背。發高燒時,可用三棱針或血糖針找耳朵根尖處。
20)高燒時大清天河水,左右各 15min,低燒時小清天河水,同時平肝清肺。
21)白舌苔手掌順八卦,黃舌苔逆八卦。
22)媽媽奶不夠時,掐少澤。
23)大便惡臭時,孩子積食,清大腸,待有小便后補大腸。病毒性腹瀉按照積食處理,判斷不了時來回推補脾。邊吃邊拉補脾,一般般有白舌苔時,捏脊和揉外勞宮。
24)驚恐傷腎,膽小內向的孩子補腎,拉綠便時補腎。
25)咳嗽濕疹, 用新毛巾擦皮膚微紅, 天后用硬毛巾直至用刷子刷后背可承受。
26)助睡眠:推五個腳趾由外向里逐步變慢推到腳后跟。
27)黃連治療鵝口瘡。
28)孩子上火,用砭石刮痧,刮頭頂米字形。
29)后背疼按肩胛骨,同時對應的前穴,對稱痛點找原始點。頸椎反射區在手腕,找到痛點后活動脖子。
30)拍打肘窩治療皮膚過敏,乳房反射區也在此。肩胛骨刮痧治療乳腺增生,拍打腳背手背出黑痧。
5.參考閱讀1)彭子義:《圓運動中醫學》2)李德修:三字經派創始人,陳為章:王右三推拿法3)民間挑羊毛疔《針挑療法》4)周爾晉《火柴棒醫生》:玄推法5)蕭宏慈《拉筋拍打》6)宣兵講座7)白云出岫朗讀的《皇帝內經》8)梁冬主持的《中醫太美》9)吳若石:足底按摩10)張釗漢:《原始點療法》11)徐文兵《字里藏醫》12)岳美中(一代名醫)、王佑三、羅大倫、文勇(道醫)、劉西林(肚臍三針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