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曾有過“國花”之爭,有人擁立牡丹,有人支持梅花,還有以二者為雙國花的強烈呼聲。彼時我還是一個憤世嫉俗的青年,當然會覺得梅花高冷牡丹艷俗,故傾向前者更多。原諒我,那時候圖樣。
直到我09年在武漢牡丹園親眼目睹了牡丹花開的盛況,高冷范兒的追求被瞬間擊潰。如果世上只有一種花卉配得上我泱泱大國,那必是牡丹無疑。一千多年前的劉禹錫就已經表達過了這種意見:“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梅雖有“凌霜傲雪”之意境,但畢竟少了雍容氣度,難以繼承國花之大統。
牡丹,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芍藥科芍藥屬落葉灌木。其身世較為復雜,《中國植物志》認為“可能由......矮牡丹P. suffruticosa var. spontanea引種而來”,用了“可能”二字,未有定論;但經過后人的不懈研究,終于在2014年揭開了謎底。
原來,栽培牡丹并非單個物種的后裔,而是由中原牡丹、楊山牡丹、卵葉牡丹、矮牡丹和紫斑牡丹五大原生種馴化和反復雜交而成,各個品種的牡丹均或多或少流淌著這五個種的血液。上圖中這一種,在花瓣基部具有明顯的紫斑,應該是紫斑牡丹的血統占優。
這一種牡丹的花瓣不甚繁復,潔白無瑕,也許就是傳說中的“丹鳳白”,據說栽培較為廣泛。該品種很有可能是楊山牡丹的直系后裔,而楊山牡丹在野外已岌岌可危矣。不僅如此,栽培牡丹的其他四位祖先也不容樂觀,中原牡丹已經野外滅絕,矮牡丹、紫斑牡丹和卵葉牡丹業已列入瀕危之列。
武漢植物園占地面積不大,但號稱匯集天下名種,徜徉園中,當真是步步驚心。可惜我只顧給花拍大頭貼或證件照,卻忘了留意品種標識,能夠確鑿無疑地記住品種名的,應該只有倆,其一就是上圖中的“貴妃插翠”。該品種屬于“千層臺閣型”,粉紅色的花瓣5-6輪,簇擁著雌蕊瓣化而成的翠綠色彩瓣,確實吸睛惹眼。
另一個則是“花二喬”,也叫“二喬”。它的花朵屬于“薔薇型”,不如臺閣型煊赫,但該品種卻有“同株開紫粉兩色花,同朵相嵌紫粉兩色“的絕技,為復色系中第一,洛陽牡丹之珍品。以“二喬”命名之,也對得起二位的千載美名。如果您覺得不過爾爾,那是我拍的不好......
話說牡丹雖系根正苗紅的我國原產,但西夷中愛此花者亦大有人在,這株園中唯一的金黃色系品種就屬于法國品系,品種名應該是“法國金那個啥”。至于到底是哪個啥,實在是記不得了,印象中是個鳥字旁的字(鳩?)。
總之,在看過牡丹園之后,原來自己臆想的審美取向遭到了徹底顛覆。花應該開成什么樣?就應該是牡丹這個樣。華貴典雅,大氣磅礴,它不是國花誰敢說是呢?然而時至今日,國花尚未出爐,也許國家早就忘了這碼事。皇帝不急太監不急草民更不用急,我們只要欣賞就好,管它國花不國花。
最后簡介一下牡丹的姐妹花,芍藥。其學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為芍藥科科長兼芍藥屬屬長,多年生草本。僅從花朵來看,確實很難和牡丹區分開來。按葉子形狀區分亦是緣木求魚,因為牡丹各品系的主要祖先不同,葉子也不相同,有的和芍藥幾乎完全一樣。其實最簡單直觀的方法就是看莖干,木質的是牡丹,草質的是芍藥。
不過話又說回來,大部分情況下還是能夠依據葉子來區分二者。牡丹葉子較為黯淡,芍藥的葉子深綠而略有光澤,二者氣質不同,一望便知。這也是氣質分類學的奧義。
<完>
p.s. 題外話,其實我真不關心我國國花是哪個,我更好奇旁邊喜歡放大炮仗的鄰國。其太祖太宗均有以名字命名的花來匹配之,然鑫胖上位已久,金正恩花卻遲遲未出現,諸位覺得會是個啥呢?我押五毛錢,賭薔薇科。
<這回真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