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三海”修建小鐵路 慈禧火車上下朝

筆者的上篇《現代文明擋不住,電燈進了皇家苑》,介紹了在現代工業文明的沖擊下,皇家禁苑的中南海,也引進了發電機和電燈。本篇將繼續介紹宮廷禁苑引入的另一個更加令國人石破天驚的洋玩意兒---小鐵路。

  鐵路進入中國最初很難

  鐵路是供火車行駛的軌道路線,最早出現在19世紀初的英國。

  1865年北京發生了一件大事,英國商人杜蘭德未經朝廷允許在宣武門外鋪設了一段長度為500米的鐵路。此事一出,京城嘩然,清政府把這段鐵路視為妖物見者詫駭,謠諑紛起”向慈禧請旨,把這剛竣工的鐵路拆除了。

  關于杜蘭德為什么要修建鐵路,史料沒有明確記載,只能推測:杜蘭德想要通過這種便捷的交通形式作為廣告宣傳,以攫取更多的利益。

  在京城修建鐵路計劃失敗了,英國人又打起了通商口岸的主意。1866年,英國公使向清政府提出修建從上海到吳淞口鐵路的申請。清政府以多種理由拒絕了英國公使的申請,修建鐵路的事情被再次擱置。

  到了1875年,在上海的怡和洋行模糊概念,假借修橋補路的名義,修建了一條30公里的淞滬鐵路。鐵路開通的時候,民眾紛紛涌去看火車。不過清政府不能接受這樣一個怪物,花錢把鐵路贖回后拆毀。拆下的枕木鋼軌原打算運往臺灣修建鐵路,但是臺灣的鐵路一直沒有修成。

  幾次修建鐵路都以失敗告終,其原因都是沒有獲得清政府的支持,尤其是缺少慈禧太后的支持。

  在1877年,國內第一條鐵路終于正式立項了,這條鐵路從唐山到胥各莊,稱為唐胥鐵路1881年,鐵路修建完成,全長9.7公里,主要負責運送煤炭。

  不久之后,胥各莊鐵路修理廠的技術人員自己動手設計,利用廢棄鍋爐大膽進行改造,試制出中國第一臺蒸汽機。188169日,中國制造出的第一輛蒸氣機車噴氣運行了。

  為堵住頑固派之嘴,修路派們命人在機車頭上刻了一條龍,稱之為龍號機車。這臺蒸汽機的引力僅有100多噸,體形也不大,全長只有573米,每小時只能行駛5公里,并不比驢馬車快多少,但它宣告了鐵路和火車這件新生事物,在中國大地上的出現。

  由于清廷在諭旨中明文規定,不準在鐵路上使用蒸汽機,以免大聲呼鳴驚了“龍脈”,于是便出現了運輸工人用驢、馬拉著煤車在鐵道上滑行的可笑之舉。

唐胥鐵路建成之初,騾馬在鐵路上拉運煤車廂的“壯舉”。

  1882年由于開平煤礦的產量由1881年的3600噸猛增到38000噸,馬拉驢拖實在是力不勝任。他們又重新設計和指導制造了另一臺機車,這臺機車設計較前輛要規范得多、制作也比較全長5.69米,只有三對動輪而沒有導輪和從輪。牽引能力為100噸,時速30公里。大大提升了運輸煤炭的能力。

  清朝第一位力主修鐵路者是李鴻章淮軍的將領劉銘傳,他曾任清廷駐臺灣的首任巡撫,光緒五年因病休致還里。光緒六年(1880年),因中俄邊境形勢吃緊,他被清廷召回京師商議軍事,抵京后上條陳,力主中國修建鐵路,并提出了修建北京至漢口、北京至浦口的南線,和北京至沈陽、北京至甘肅的北線。

  慈禧太后將其上疏發給直隸總督李鴻章、兩江總督劉坤一議覆,李鴻章肯定了建鐵路的好處,又指出如借外債修鐵路,要防止洋人把持路權。劉坤一則以鐵路阻礙民生厘稅加以反對,此后清廷發生持續多年的修路與反修路的論戰。

  對劉銘傳、李鴻章提出的修路建議,朝中大臣首先提出反對的是內閣學士張家驤、御史洪良品,廷臣中附和者日眾,慈禧太后遂乃罷修路之議。

  從光緒六年劉銘傳上疏到光緒十三年(1887年),中國境內已建成商辦的唐胥鐵路,雖然只有9.67公里,但是運營正常,顯著促進了物資流通,商旅往來,在中國近代工業發展史上留下了輝煌的足跡,不啼石破天驚之舉。

中國最早的鐵路唐胥鐵路(示意圖)

  光緒十年(1884年)爆發中法戰爭,中方因運輸不力,幾致敗局。翌年與法國議和,清廷又議整頓防務。李鴻章重新提議招商集股,籌資修鐵路;大學士左宗棠附和。同年冬,李鴻章再次提議修山東陶城至臨清鐵路,被漕運總督崧駿等人上書制止。

  光緒十三年(1887年),醇親王奕譞以總理海軍衙門事務大臣身份,與兵部郎中曾紀澤聯名上疏要求修鐵路,清廷乃批準將唐胥鐵路延伸至天津,光緒十四年建成通車。

  修路派隨即由李鴻章代粵商陳承德奏陳,請接修津通鐵路,與津唐鐵路連為一體。但戶部尚書翁同龢、禮部尚書奎潤、內閣學士文治、徐會灃、御史余聯沅、洪良品、屠守仁等接連上疏阻諫。慈禧太后于光緒十四年十二月二十日及光緒十五年正月十五日,將請停辦鐵路折七件先后發總理海軍衙門,會同軍機處議覆。

  此時,修路派除了醇親王奕譞、北洋大臣李鴻章外,又得到兩廣總督張之洞和時任軍機大臣揆首的禮親王世鐸支持。光緒十五年初,奕譞、世鐸聯名會奏,猛烈抨擊反修路派。

  慈禧太后將該奏文發給曾國荃、張之洞、臺灣巡撫劉銘傳等人,令按切時勢,各抒所見,迅速覆奏

  劉銘傳、張之洞很快建議修鐵路。反修路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翁同龢此時態度也發生了轉變,提出先于邊地試行,以便運兵。李鴻章更進一步提出興辦工廠,為大規模修鐵路做準備。

  光緒十五年(1879年)八月,光緒帝親政后發出上諭,派李鴻章、張之洞會同海軍衙門妥籌開辦,修路派取得了初步勝利。 

  西苑鐵路就是在此背景下誕生的。三海工程由光緒帝生父、醇親王奕譞總負責。奕譞還是海軍衙門總理大臣,李鴻章便利用自己海軍衙門會辦大臣的身份,爭取奕譞,說服慈禧,得以在西苑修建鐵路。

  此舉,是為了讓身為清朝最高統治者的慈禧體驗火車的便利、支持國內修建鐵路,可謂用心良苦。后來事實證明,西苑鐵路的修建,對促使慈禧太后從猶豫轉為支持修路,起了相當的作用。

  西苑鐵路的修建

  西苑鐵路南起中海紫光閣,沿中海西岸北行,穿越中海的北門福華門,進入北海的西南門陽澤門,沿北海西岸北行,到極樂世界往東。從龍澤亭以北經闡福寺、浴蘭軒、大西天,到鏡清齋(今名靜心齋)前的碼頭為終點。因位于大內西苑三海(即今中南海和北海公園的總稱)內,故名西苑鐵路。

西苑鐵路路線示意圖

      戶部尚書翁同龢《翁文恭公日記》載:光緒十四年十一月初六日,合肥以六火輪車進呈(五進上、一送邸),今日呈太后御覽。今紫光閣鐵路已成,未知可試否也?是為權輿,記之。(合肥指李鴻章,李鴻章是安徽合肥人)。

  “光緒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觀新進之火輪車,約長三四丈,狹長,對面兩列可容二十八人,凡三輛。又觀機器車,不過丈余。此天津所進。三輛留西苑,三輛交火器營收,昨日甫到也。

  可見該鐵路光緒十四(1878年)年十一月初已建成,十一月初六日客車六輛、機車頭一輛已運到北京,車廂兩側各有一排十四個座位,鐵路為法式窄軌鐵路。

紫光閣鐵路途經大西天(西天梵境)南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輿圖中,有《北京中海福華門內修造車塢、鐵路尺寸圖樣》、《北京北海至中海鋪修鐵路圖樣》,均為紙本墨繪平樣圖(平面圖)。

  《北京中海福華門內修造車塢、鐵路尺寸圖樣》繪有沿中海西岸,紫光閣以東,南起瀛秀園以東,北到福華門內的一條短線。貼說注明全長二百五十七丈,起點和終點各有長十二丈、寬五丈的灰土站臺,南段有一長五丈八尺的回車直路,北段紫光閣以北有長二十八丈二尺的回車鐵路,穿越集靈囿的三座門中的南門,向西南通往車塢。

  此圖所繪當即翁同龢光緒十四年十一月初六日所見的紫光閣鐵路,路成后遂將火輪車機器車”“呈太后御覽

  史料記載,當時法國為了贏得慈禧太后對鐵路建設的支持,經過李鴻章的斡旋,法國新盛公司為慈禧太后特意制作了一列極為精美的丹特型機車。以六千銀元的極低價格,給李鴻章,包括小火車一列,上等極好座車一輛,上等座車二輛,中等座車二輛,機車一輛,行李車一輛,陳設華美,制作精良,器具材質光潔

 專為慈禧制作的“上等極好車廂”

      車輛運到紫光閣后,慈禧太后要親自乘車。于是向北鋪設了較長的延伸線,形成了西苑鐵路全線。

  《北京北海至中海鋪修鐵路圖樣》繪制了包括中海北部和北海的西苑鐵路全線,是該工程的設計總圖。根據該圖的貼說,西苑鐵路全線總長為七百八十九丈七尺(合2632.3米)。其中活鐵路(即用時現安的鐵路),總長二十四丈四尺(合81.3米),固定鐵路總長七百六十五丈三尺(合2551米)。

  活安鐵路共分三段:一段在福華門內,一段在福華門和陽澤門之間,一段橫跨在闡福寺前的神路上。

  分兩期修筑,安三段活鐵軌

       西苑鐵路全線并非都是在光緒十四年(1888年)建成。那年建成的只是翁同龢見到的紫光閣鐵路,即《北京中海福華門內修造車塢、鐵路尺寸圖樣》所繪線路。

西苑鐵路北海段線路示意圖

  首先動工的,是紫光閣前全長一華里半的路段,時稱紫光閣鐵路。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北京中海福華門內修造車塢、鐵路尺寸圖樣及其貼說,該路全長257丈。以清營造尺一尺合0.32米計算,共長822米,約一華里半。

  紫光閣鐵路建成日期,以前文章尚付諸闕如。《翁同龢日記》1888128日記載, 當日直隸總督李鴻章進奉六節車廂,日記還有今紫光閣鐵路已成之語。因此,以往多據此推斷紫光閣鐵路建成時間為當年12月。但據清宮檔案,紫光閣鐵路建成時間可能更早一些。當年1127日火車車庫合龍,醇親王為此獎賞有關工匠,頭目每名賞錢四吊; 匠人賞錢二吊至四吊;壯夫賞錢一吊。車庫建成,意味著紫光閣鐵路基本修竣。

  車庫位于中海紫光閣北的時應宮旁,用于檢修和存放小火車。為此專門設計了一條岔道,直通車庫。根據現存輿圖,車庫有11開間,進深約有5米,每間各寬約3.5米,總長不到40米,確實是小型車庫。

  只有822米長的紫光閣鐵路,自然無法展開火車。為此,慈禧下旨修建位于北海內的西苑鐵路二期工程。

  西苑鐵路二期沿北海西岸和北岸延伸,路基工程復雜,加上火車不能拐小彎而必須拐大彎,因此除了鋪墊增寬泊岸、開刨有礙土山、挪修取直道路外,還要砍去不少樹木、添修大小涵洞和石平橋等。為此,動用了駐扎在西山的健銳、火器兩營的士兵。全線貫通后,在終點鏡清齋還修建了黃瓦頂的小型火車站站廊,至于起點和終點兩站臺,則為灰土砌成。

  二期鐵路的開工日期,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奉宸苑記事簿》,由風水先生所定。18881213日,總管太監李蓮英口傳慈禧懿旨:“自福華門、陽澤門起,西泊岸添安鐵路,量度地勢辦理。經與李蓮英相熟的風水先生何英年踏勘,由陽澤門至極樂世界段于1889114日動工;極樂世界至鏡清齋一段,因本年方向不宜,則在春節之后的29日開工。

  據清宮所藏北京北海至中海鋪修鐵路圖樣及其貼說,北海內鐵路總長472丈,合1510.4米。加上此前修好的紫光閣鐵路,可知西苑鐵路總長2332米,共4.7華里,而不是廣為流傳的三華里多。

  這2332米鐵軌中,包括四十九丈二尺(157)活安鐵路。所謂活安鐵路,就是當小火車通行的時候及時進行組裝,不用時可立即拆掉。它共分為三段:一段在福華門(原中海北門,與陽澤門相對,今已不存);一段在福華門與陽澤門(今北海公園西南門)之間;另一段則橫跨于闡福寺前的神路上。

  福華門、陽澤門之間為貫穿東西的交通要道,平時車水馬龍,又是西苑鐵路必經之地。鐵路固定安裝,車馬人流就會非常不便,故設計者采用了活安鐵路。此辦法雖麻煩,但便于東西向來往。橫跨闡福寺神道的活安鐵路長約14米。之所以也要做此設計,是因為闡福寺為清帝每年舊歷十二月至次年正月舉行書福盛典、祈求蒼天賜福之所。舉行典禮之日,定要拆除鐵路,故也采用活安鐵路

  西苑鐵路全線建成并通車應是在光緒十五年(1889年)。據光緒十四年《奉宸苑記事簿》,光緒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李總管(李蓮英)口傳,奉旨:自福華門、陽澤門起,西泊岸添安鐵路,量度地勢辦理。”“光緒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呈遞奏事官英年謹看得:北海安設鐵路,由陽澤門至極樂世界系庚酉辛方,小寒后,天月二德在寅,宜修造西方,謹擇于本年十二月十三日庚寅宜用金匱,庚辰時動土興修吉。極樂世界至鏡清齋系壬子癸方,本年方向不宜,立春后,日躔娵訾之次,宜修造北方,謹擇于明年正月初十日丙辰宜用金匱,丙申時動土興修吉……

  西苑鐵路是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首次見到鐵路和火車,一些出入內廷的王公大臣也都由此第一次見到了鐵路和火車。

  曾陪同慈禧乘坐過這段宮廷鐵路的醇親王曾這樣描述法國造的火車:小火車一輛,上等極好車一輛,上等座車兩輛,小火車是指牽引車廂的火車頭。上圖中前三輛車廂應該是醇親王口中贊不絕口的“上等極好”和“上等座車”了,后面的拖著的柵欄式車廂應該是行李車。

  西苑鐵路鋪完鐵軌是當年十一月初六,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將火車等運到北京,進獻慈禧,并請示:是否可以試車。

對于司機居然坐在最前面,慈禧很是不滿意,認為是對她的不尊重

  這列火車原是天津海關道周馥、后補道潘駿德向法國新盛公司訂購的。檔案記載:其中包括列車廂六節,丹特火車頭一臺,鐵軌七里多(約3500米)。這些運到北京后,經過醇親王亦譞主管的海軍衙門驗實,主要有:乘客車廂6節,其中包括上等豪華車廂一節,上等普通車廂兩節;中等車廂2節,行李車廂一節。上等車廂里的陳設豪華,做工精良,其它車廂里面也都裝飾有光潔材料。

  慈禧上下班的通勤線路

  據清宮《奉宸苑記事簿》,西苑鐵路于光緒十五年全線通車。當時慈禧太后移駐西苑,以儀鑾殿作為寢宮,勤政殿作為接見群臣議政之處,北海鏡清齋作為臨幸別墅。每天上午,她從儀鑾殿到勤政殿上朝,中午散朝后稍事休息,就偕同光緒皇帝及王公大臣乘小火車到鏡清齋用膳后睡午覺。

  從18885月 搬進,到18915月頤和園修竣這三年,慈禧大部分時間都住在中南海儀鑾殿。就是后來常駐頤和園,她也不時進城居住儀鑾殿,尤其到冬季,更以居儀鑾殿為主。可以說,她三年間幾乎每天都要坐小火車,西苑鐵路成其通勤線路

  李鴻章所呈的六節車廂,本有一節是給醇親王奕譞的。亦譞未敢擅留,全部進獻給了慈禧。后來,慈禧選定了三節車廂組成小火車。她和光緒皇帝乘坐的上等豪華客車裝飾黃綢窗帷,宗室外戚坐的客車是紅綢窗帷,大臣乘坐的客車則是藍綢窗幃。

  通車不久,慈禧懼怕機車的轟隆汽笛聲會破壞皇城內苑的風水和氣脈。于是,每次行車時不準再用機車牽引,而是“沒車以內監四人貫繩拽之。”每次行駛,都有許多太監手持幡旗在黃帷車旁,列隊導引。當時,流傳有清宮詞一首寫道:宮奴左右引黃幡,軌道直鋪瀛秀園,日午御餐傳北海,飆輪直過福華門

當年用熱氣球拍的北海中海鳥瞰,可以清晰看到三個小火車頭。

  宮廷禁苑行駛了火車,成為特大奇聞。它本身雖沒有什么經濟價值,但它的重要性則遠遠超過了其經濟價值。清廷最高統治者每天乘坐火車往返于宮苑里,對北京乃至全國建設鐵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示范作用。李鴻章建議在西苑修鐵路,向慈禧進獻一列小火車,目的達到了。

  西苑鐵路的開通,果然打動了慈禧太后的心,讓慈禧見識了火車的便利。中國修建鐵路的速度大大加快:西苑鐵路通車當年的1889年,清政府正式宣布興辦鐵路;1905年,京漢鐵路建成通車;1907年,京奉鐵路通車;1909年,京張鐵路通車;1911年,津浦鐵路南北分段通車。

  終有清之世,總共建成的鐵路為9300公里左右。英國到1890年鐵路總里程達到32000公里、法國到1870年鐵路總里程為17400公里,中國相比之下仍有很大差距,但可以說進步不小。

  西苑鐵路毀于八國聯軍

  西苑鐵路修成12年后的1900年,八國聯軍占領北京,慈禧帶著光緒倉皇出京西逃。八國聯軍對這條御用鐵路尤其是北海部分進行了破壞,拆毀了大部分路段,并將慈禧御用火車的火車頭和部分活安鐵路弄到前門公開展示。

  1901年夏,美國旅行家伯頓·霍爾姆斯從莫斯科來到北京旅游。當他乘坐馬車經過前門甕城時,注意到甕城內西南角擺著一列小火車。他寫道:“在左邊我們能看到一列皇帝的專屬小火車,以前它載著皇帝在西苑里跑來跑去,而現在卻被棄置一角供老百姓遮風擋雨。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時廢棄了西苑鐵路中海路段

 1925年北海開園以前,殘余的西苑鐵路被拆除,存放于園內。1945年戰敗前夕,長期戰爭使得日本戰備資源極度匱乏。為此,日本領事館曾密令北平偽政權,以收繳廢鋼鐵的名義,從北京各處收斂鋼材、金屬器血等。此番被收繳的,就包括西苑鐵路的廢棄鋼軌。史料記載:收北海鋼軌四根,共六百八十斤。這些都是原西苑鐵路的鋼軌。另外還有十八根鋼軌在蠶壇等處蓋房時被使用。

      現在西苑鐵路的路軌與機車、客車早已無存。但今北海西岸和北岸還有幾處當年路基工程的遺跡。在北海小西天東南角亭和五龍亭之一的“浮翠”亭間,可以明顯看出路下有六個方形水洞,水洞上面鋪石為路。這幾個涵洞,橋墩有加固用的鐵條,至今清晰可見,就是西苑鐵路修建時鋪架的鐵路橋,也是西苑鐵路留下的唯一遺跡。后人將這里稱為小火車橋。

當年為慈禧專列到靜心齋建的北海五龍亭西側小火車橋(橋墩有加固鐵條)

    慈禧的小火車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宣統三年(1911年),此時慈禧已逝,繼任的隆裕太后和小皇帝溥儀也想重溫當年慈禧和光緒的乘車之樂,諭令迅速將中海、北海鐵路和機車修齊。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有當年管理奉宸苑事務大臣、慶親主奕劻請旨飭令度支部籌撥修復西苑鐵路銀兩的奏折。其中表明:查得應修路段為7段,應修大小車輛13輛,應購置鐵軌、道岔底座、鐵道擺鉤、搬閘、干斤等器件多達幾十種。整個修復工程共需銀11萬兩。

  萬萬想不到的是,修復工程尚未動工,武昌起義爆發,清朝滅亡了,修路遂成泡影。

  上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在建設十三陵水庫、懷柔水庫和密云水庫過程中,北京市政府曾將位于北海的西苑鐵路小火車頭調到水庫工地,用以拉帶拖車、運送土方材料。當時的新聞曾報道說:慈禧太后的小火車,開始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鮮為人知的清代京都皇城鐵路
老北京的交通工具.22.皇宮鐵路 慈禧專列
閃開!紫光閣小火車來了
慈禧太后的小火車
光緒年間,皇家禁苑竟然有鐵路通過,清末西苑鐵路
北京最早的“火車站”在哪兒?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托克前旗| 阿克| 威远县| 丘北县| 宜都市| 葫芦岛市| 林口县| 东方市| 龙井市| 汉源县| 鹿泉市| 肇源县| 莱阳市| 九龙县| 德钦县| 长治县| 苏尼特左旗| 霸州市| 铁岭市| 乌兰浩特市| 广宁县| 宁陵县| 三明市| 奈曼旗| 科技| 甘德县| 蓝田县| 华蓥市| 儋州市| 苏尼特右旗| 吴旗县| 增城市| 溧阳市| 黔东| 祥云县| 伊川县| 柏乡县| 得荣县| 延庆县| 乐业县| 阿尔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