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不可愛,生活很具體,所以不是不值得,而是沒必要。 ——晰瑞
有些路還是要嘗試著走走看的,萬一走到了彼岸呢?給自己一些可能并不容易,給自己一些借口相對簡單,對于紛繁的人事處理,并無興趣,更多時候是迫不得已,盡管如此,有些言不由衷和表情管控依然照常進行,畢竟,沒有絕對獨立的個人,只有相對完美的群體。
“魚上了岸,就不再是魚”,你走進了人群后,能否確定你還是你?這個命題很多人都研究過,在《烏合之眾》中,也有過關于“集體降智”的表述,心理學上也有可以通過一樣的表述收到一類人的認同。
是否很多時候,我們都高估了自己,哪有什么與眾不同,更多的是個性不足,隨眾有余。你所有的話語中都透著你個人的經歷和信息,別人所有的開口都有明確的指向和目的,當然也必須有明確的指向和目的,否則連廢話都不如。但是對于彼此而言,有些話權衡著怎樣的利弊,有些回應是否呼應了那個問題,還是要好好考慮。
有時候我覺得代溝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無論是年紀還是領域,亦或是生活和工作,因為有了這樣的代溝,很多事情變得更加明晰,彼此才有了屬于各自的領地,互不干擾有時候也是一種善意。
當然從學習的角度還是應該打破這種藩籬,但如果從共事的方式而言,最好明晰自己的格局,否則一不小心就陷入了非專業性的“降維打擊”,所以,對于一些事,不要輕易入局,對于一些人不要輕易拉近自己。
后來開始發現了一些定理,最簡單的數據統計。盡管很多人不太明白當代大數據的計算原理,但我們卻能很清楚的知道,身邊的誰上一次聯系你是什么時候,聯系你的時候是為了什么事。每天都會聯系你的是同事,每周都會聯系你的是家人,每月可能會聯系你的可能是客戶,每年會聯系你的可能是老同學,猛然有一天聯系你的,肯定是要問你借錢。
關系從來都是赤裸的,所謂的維護也都是在這樣的赤裸中進行了適當的包裝和修飾而已,從來都是動機不純,不過是人為的一廂情愿,基于此,代代相傳,繁華人間。
我并不是說要把關系量化,也沒有要通過某種方式衡量情感的意思,但是對于一些人一些事,要心中有數,換句話說要對得起你的經歷和智商,善良很可貴,但現實不買單。盡管我在大多數場合還是說“要做個善良的人”,不過你要知道的是“對于有些人,你的善良一文不值”。
最開始我一直覺得,我怎樣對你,你怎樣對我就好了,后來慢慢的發現,這個題從一開始就錯了,“對待”是相互的,雖然主動,卻也被動,有時候,輸在起跑線上,多是因為心動。
時間變得越來越重要的時候,在某些事情上投入的成本也越來越珍貴,或許你的用心對某些人一文不值,但請記得你的時間對你而言僅只一次,與其風險投資,不如下注可預見的將來。做事做人總要說理,凡是問個為什么,憑什么之后再做決定,總還是會好一些的。
話終究是說的含糊點好,太過明白,讓人傷神,太過清楚,惹人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