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扒著井沿看了一眼再掉下去,那真是飽了眼福,苦了貪心,又往地獄里陷了一截兒。 —— 《遙遠的救世主》
很早之前網上有這樣一句話“北上廣容不下肉體,十八線擱不下靈魂。”到了一個年齡,總會困頓于生活,困惑于未來,這種困惑有成長的必然,也有環境的使然,必然的是因為一些責任和承擔,使然是因為接受的教育和習慣。
我們經常會提到一個詞“見多識廣”,也經常會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樣本身是沒有錯的,也需要這樣做,但即便是這樣做就能達到想要的結果嗎?或者說我們自以為的“見多”真的就是見得多嗎?
早前張雪峰就曾經提出關于中學開設關于“學科知識”的相關講授,以備學生能夠在報考大學的時候明白自己想學什么,要學的是什么,畢竟青春年華花費在有限的四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里終究會涉及到一個時間成本問題和收益問題,不要跟我談什么夢想和情操,人活著首先要吃飯,然后才是其它,所有行為背后的終極目的不是為了受苦,在這個基本常識的前提下,很多問題的提出才會有意義。
然而事實上很少有人關注這個問題,也似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沒有人在意這個問題,當習慣成了大多數人的認知,所謂常識也就顯得可笑而幼稚。
如果一些東西不能成為自己可以踐行的信念,至少讓給自己一點可以憑借的期盼。現實中我給自己的這種憑借大抵可以分為幾方面,對于時間的把握,對于健康的運轉,對于能力的提煉,這些有機會再細說。
我們每天接收到的信息都是雜亂而單一的,那些看到的聽到的,僅僅是想讓你看到和聽到的,很多內容在放出之前已經經過了各種審核和篩選,很多言語在表達的時候已經百般含蓄,言辭委婉。
就拿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對于飯圈的明星來說,無論旁人看來是怎樣的無知和腦殘,但總還是有一大批的擁躉,沒辦法,現實就是這樣,那些是娛樂明星,但除了娛樂明星以外,是否還有其它明星呢?每天頭條上不用細看,也能看到一些場景和人物畫面,無論一些呈現究竟是以怎樣的名義或者概念去定義,但其本質上還是一樣的,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要這樣,問題可以多想,但這里不做深談。
而那些事情大多與自己無關,對于一些表達,不用去評論,也不必去與人交談,明白就好,這里的明白僅僅是為了自己能在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不至于太幼稚,不至于被忽悠,需要承認的是這片土地上大多數人都還是勤勞質樸,所有的行為一定程度上都是防御性的。
對于那些無法改變的事情,權當做表演去看就行了,我們都是被這紅塵裹挾著往前走,從出生那一刻,很多事情就已經是被動需要完成的,而成年以后,有人真的走了出去看到外面的世界,經歷過一番碎骨重塑,有了一些新認識,但更多的人在現實中是沒有機會走出去的,不了解也不知道,而一旦某天看到真實的情狀以后,那可真就是“飽了眼福,苦了貪心”,扒在井沿看一眼,然后又掉下去,終究是患上了精神上的絕癥。
未來是怎樣的,每個人都說不準,為了不至于如此,還是給自己一些憑借,一個人只要有所支撐,即便是面對一些沖擊,也不至于崩潰,而這些憑借最終還是要自己尋找的,有時間再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