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朋友說,他如鯁在喉的是學歷不夠,盡管現在事業有了點小成績,但是對學歷還是感到自卑。
所以,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你有過自卑嗎?
因為你無法插到我的文章里進行回答,頂多就只能是看完文章才能寫評論,所以這個問題我就先替你回答了吧。
你有過自卑嗎?
答曰:“有過”。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他說自卑是所有人的底層情緒,即使再優秀的人也會自卑
——所以,我越俎代庖地替你回答“有過”兩個字,其實也是有理論依據的,并不純靠猜測。
01
自卑和自負本質上是一體兩面的,都是拿自己和別人比。
拿自己的弱項跟別人的長項對比,容易產生的是自卑;
拿自己的強項跟別人的弱項去比,容易產生的是自負。
這就是這兩者的一體兩面性,所以我們說,容易自卑的人,也往往容易自負。
而且從前面的對比中,我們也能夠發現,
一個人的情緒是自卑還是自負,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什么時候選擇自卑?
需要借口的時候,需要為自己的現狀找理由的時候。
有個姑娘叫小芳,偏偏這個小芳長得不好看,眼睛小又尖。
她總是想,要是自己長得好看一點,眼睛大又圓,就可以去做網紅直播帶貨了。
小芳的邏輯中,似乎限制她去做網紅直播帶貨的障礙,就只怪長得不好看了。
但誰又說一定要長得好看,才能做網紅直播帶貨呢?
即便說一定要長得好看,才能做網紅,才能做直播帶貨,
難道就真的沒有辦法了嗎?
小芳呀,如果你真覺得這是最大的限制性因素,你可以去整容,很多漂亮的網紅都是整出來的。
小芳呀,如果你不想整容,別忘了你還可以學習強大的化妝術,網絡上不是有很多易容般的化妝教程嗎?
再不濟,別忘了,還可以依賴強大的美顏科技。
在網絡上有一個美的形象,并不是多么難的事情。
現實中認識一位仁兄,他寫了很多東西,他想把自己的內容錄制成課程。
怎耐他從小對自己的普通話就不自信,怎么辦?
如果他本心并不想做這件事,則他可以大談自己對普通話的自卑,便可以為他的放棄找到了強大的借口。
但他偏偏就是想做出語音課程,他……
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勵志,他沒有自己錄制,而是花錢找專業播音的人來代錄。
于是,問題完美解決。
這位仁兄確實為自己的普通話感到自卑,
但自卑并沒有成為他想做成一件事的借口。
這位仁兄的事例常被我拿來當做自我反思的范本,我常常問自己:
你真的因為自卑之處而沒有辦法做到那件事情,
還是因為你其實沒有勇氣去做那件事情,從而把自己的自卑當做借口?
有人說,要是我有好一點的學歷,我就能夠進入大廠了……
搞得好像他之所以不能夠進大廠,只是因為他缺一個好的學歷,而不是因為他能力不足,綜合素質不夠,等等。
有人說,要是我有錢就好了,這樣女孩子就會喜歡我……
搞得好像他之所以沒有女孩喜歡,只是因為他沒有錢,而不是他的無趣,他的低俗,等等。
某種程度上看,“要是怎么怎么樣我就可以怎么怎么樣”式的自卑,
往往只是一廂情愿的自卑,自以為是的自卑,盲目的自卑。
結果自己還真信了,哎,自欺欺人而已。
02
跟別人的比較,會讓我們忘記自己的特點,自己的長處。
你跟別人比較的時候,你往往是先看到別人身上的長處,然后才反射到自身。
發現自己并不存在別人身上的那種長處,而是短處,從而引發你的自卑。
發現有所自卑之后,去進行自我超越,自然也是一個選擇。
但是否有更好的選擇呢?
你拿精力去補足自己不如他人的自卑之處,
為什么不拿這些精力去放大自己強于他人的地方?
首先看到的是他人的優點,則通常反身發現我們身上都是對應的缺點。
如果根據這些缺點和自卑就去分配自己的精力,則會可能導致自己的精力分配不當。
為什么不立足于自己的優點,從而使自己的優點更優呢?
我喜歡看游戲直播,有個吃雞主播叫金榜,三十老幾的人,在我見過的吃雞主播中,他的年紀是最大的。
吃雞這個游戲很吃操作和反應,他這個年紀,老實講,這兩方面都比不過年輕主播們。
他知道自己的實力差,面對直播間的噴子,他多次坦言,
自己的直播就是給初級玩家看的,實力確實不如其他主播強。
但他的特色是低端局的教學,他用心做好教學內容就夠了。
他沒有因為自己實力比別的主播差而自卑,而是牢牢地把精力聚焦在搞好自己的特色上。
他不是拒絕跟其他主播的比較,他也比較的。
比較的結果是,他確實實力比其他的主播差,他認。
但在比較之中,他認清了自己。
他知道自己的特色是搞游戲直播教學,搞好他擅長的內容教學,是他在直播界的立足之地。
再說回我熟悉的寫作領域。
有的人發現自己文筆差,然后轉移精力去提高文筆,發現內容深度不夠,又轉移去積累深度……
關鍵是要提高的東西名目眾多,最后啥也搞不成。
ta從沒問過自己,你是寫給誰看的,自己文章的特色是什么?
比如說我吧,我寫的東西是給一些想要上進的人看。
我真正需要注重的是實用性和邏輯性,文筆?
有則錦上添花,沒有也無關緊要,
內容讓讀者讀得懂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在沒有搞清楚自己獨特性的情況下,
你就不知道你真正應該堅持的是什么,
真正應該聚焦的精力要花在什么地方。
沒有搞清楚自己就去盲目地比較,只會讓自己覺得自己這兒自卑那兒自卑。
在匱乏感的驅動下,發現自己這里需要補那里也需要補,總之就是老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忙都忙不過來。
不拒絕比較,因為比較是一種獲得自我反饋的不可或缺的方式,我們人生的一切有效成長,皆源于有效的反饋。
而最有用的比較,其實應該是自己與自己的比較,并且這個比較對象最好就是自己的長處。
比如前面我所說的那個主播,他如果要比較,則就應該去比一比自己今天的教學直播有沒有比昨天做的更好,哪里有可以完善的地方。
比如我說的那個寫作的例子,則我應該常常去想的是,自己寫的東西對于讀者來說有沒有用,隔一個階段來看,自己文章的邏輯性是否有所增強。
通過這種自我比較的方式,自己的特色能夠得以不斷強化。
不斷強化而趨近于完美,那就是為我們自己的人生建立起了強大的護城河。
這護城河之深之廣,足以成為人生之底氣,足以成為自信之源,亦足以抵御其他一切形式之自卑。
03
不想在社會遭受各種比較所帶來的凌遲,就得學會正確看待我們與他人之間的比較。
想要在比較上建立起碼的自尊,第一點就是:不要總拿自己的短處跟別人的長處進行對比。
韓梅梅擅長寫作,是個作家;李雷游戲玩得好,是游戲陪玩。
韓梅梅覺得自己游戲打的沒有李雷好,她感到自卑了。
另一方面李雷覺得自己沒有韓梅梅那樣的寫作能力,他也自卑了。
李雷和韓梅梅都因為各自原因感到自卑,他們都沒有光明的前途。
總是拿自己的弱勢跟其他人的長處進行比較,必然會非常的困擾。
換一種方式來比較呢?
韓梅梅發現自己游戲打的沒有李雷好,但她知道自己寫作能力強。
李雷發現自己寫作沒有韓梅梅好,但他知道自己游戲打得溜。
韓梅梅和李雷都靠著自己擅長的本事吃飯,他們都有著光明的前途。
所以要比,就去比那些我們擅長的本事。
至于如果說吃飯的本事實在比不過別人,因而感到自卑……
那這自卑也是應該的。
要么你化自卑為動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彌補差距。
要么你可以考慮改行了,畢竟如果因為吃飯本事不如他人而自卑,你也沒有耐心去提高自我,則你的這種自卑是長期不會消失的。
也許這個賽道本身就不適合你。
04
想要在比較之中做到不卑不亢,還要學習升華版的正確看待比較的方式:
別聚焦在時間點的比較。
如果我們只是把目光聚焦在時間的某個點上,則此刻我不如你,我便有點自卑了。
但我覺得,我們大可以將時間跨度拉長到人的一生。
比如,今天我看著你賺到的錢比我多,你比我有錢。
如果只是看今天,看現階段,這種比較就有可能給我帶來自卑和焦慮。
但是,沒準你能賺到的錢,在我的下一個階段,我就能賺到了。
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屬于自己的進程。
在人生的長河中,你賺到的錢,你遇到的那些好運氣,或許只是比我早一些時間而已。
這樣一想,我還有什么可自卑的呢?
我只需要對自己多一些耐心就夠了。
自卑和自信話題,在很大程度上,很多內容是可以擬合的,尤其是如何正確地看待“對比”這件事。
在《關于自信,我所知道的全部》那篇文章中,我提過“成熟的比較”,就是與自己進行比較。
阿得勒的說法是,只有與自己進行比較,這樣才能夠形成健全的自卑。
“只有在認識到自身獨特性之后,人的比較標準才會從向外比較逐步過渡到以內心自我為主要比較標準的自我比較,從而達到一種健全的自卑感。”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來自與他人的比較,而是來自于與理想的自己的比較。”
05
我們身上存在或者這樣或者那樣的自卑,說來這些自卑都是有一定歷史成因的。
比如可能有原生家庭的影響因素。
但是去分析自己為什么自卑,這只是一種回溯,因為歷史原因只是影響因素,它們并不能全然決定一個人最終會變得如何。
有的人抱怨自己的原生家庭,把自己身上的很多性格缺陷都歸結于原生家庭,他可以告訴自己:
“我變成這樣,不怪我自己,這些缺點都是小時候受欺負導致的,不是我的錯,我沒有辦法!”
這樣一來,雖然外在問題仍然存在,但是自己內心深處,你其實輕松了。
這叫什么?
“如果不幸都可以歸因為原生家庭,對個人努力和個人選擇避而不談,那就是另一種變相的血統論。”(和菜頭)
需知,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是我們可以選擇的!
而現在你變成這樣,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你自己選擇的結果。
很多人從小也受欺負,也在不好的原生家庭長大,但是有的人長大后變得溫柔了,有的人變得隨性,有的人變得堅強,有的人會去做壞事……
最終一個人變得怎樣,就是因為每個人不同的選擇!
所以,無論過去怎么樣,更為重要的是,未來自己要成為怎樣一個人、你選擇自己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最后
學歷自卑那個事,看過Fenng的一個回復,我覺得他說很有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