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我們剛建了平房,孩子一歲半的時候搬了進去。
我們是買的老房子翻修,所以周圍鄰居都是老人,年輕人的宅基地在村里大路的南面。
一條大路把村里的年輕人跟老年人分開,路南是整齊高大的新房,幾乎家家都裝有空調,網線,攝像頭等,巷子里轎車停放的滿滿。
路北邊的住宅區,房子新舊高矮不齊,每到下午,巷子里坐滿了乘涼的老人,搖著蒲扇湊堆聊天。
我們就是老人堆里的另類,天天早出晚歸上班,偶爾休班在家一天,洗洗涮涮,里外打掃衛生,從不站街頭聊天。
我家西邊鄰居是個七十歲的大爺,他偶爾去建筑隊打點零工,大娘在家洗衣做飯,他們兒女已經成家,大兒子家大女兒已經成家,并且有了孩子。
他們家還有一個老祖,就是大娘的婆婆,那時好像近百歲,耳不聾眼不花,就是嘴里沒有牙,看起人來下巴頦使勁抬著,上下嘴唇緊緊扣著,是不是沒牙的老人都一樣的形象。
我見了她都喊奶奶,奶奶住在大娘兒子家,跟孫子住一起,孫媳婦脾氣很好,從來沒有大聲跟她說過話。
奶奶偶爾出來玩,她拄著拐杖,拿著一個小凳子,坐在巷口,看來來回回的路人。
她雖然年紀大了,但是一點也不糊涂,有次她坐在我們門口玩,我女兒那時剛兩歲,在大門口的臺階上來回跑跳,奶奶拿著拐杖戳了戳我,大聲的告訴我,好好看孩子,別讓孩子摔倒了。
女兒從臺階上跳下來,笑的哈哈的撲到奶奶懷里,奶奶笑的也跟個孩子似的,看著一老一小笑的那么開心,真想用相機記錄下來那一刻。
一天中午,鄰居大爺干活回家,大娘還沒做好飯,奶奶拄著拐杖,另一只手端著一只鐵勺,里面是雞蛋煎豆腐,她來到大娘家門口,喊著兒子的名字,大娘跑出來一看,告訴她已經做飯了,讓她自己吃吧。
奶奶偏要放下,告訴大娘,兒子干活很辛苦,吃點雞蛋補補,要加營養。
后來大娘告訴我,奶奶總覺得雞蛋是世上最有營養的東西,別人給拿去,她總是舍不得吃,老是留給大爺。
在媽媽眼里,孩子哪怕七十多歲,依然還是孩子,還是會心疼孩子。
在我女兒六歲的時候,有一天,隔壁院子里傳來哭聲,聽聲音人還很多,從哭訴的聲音里,辨出來奶奶沒了。
大爺哭訴道,娘啊,你怎么這就走了,您去享福了,我再也沒有娘了……
那天,大爺嗚嗚的哭了一天,最后嗓子都啞了。
那天之后,他們家五世同堂變成了四世同堂。
大爺沒了給送雞蛋豆腐的親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