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絡)
臘梅不是梅 卻也傲雪開
文/雅蘭
臘梅真的不是梅。
但是它原來的名字卻叫黃梅,花色鵝黃,和梅花相依相伴,開在寒冬臘月。臘梅的花宛如臘制,故蘇東坡有詩說:“蜜蜂采花為黃臘,黃臘為花亦此物”。黃庭堅也有詩“聞君寺后野花發,香蜜染成宮樣黃”。據說,蘇東坡因見黃梅花似蜜蠟,遂將它命名為“蠟梅”,說它“香氣似梅,類女工捻蠟所成,因謂蠟梅”。臘梅因為蘇學士賜名,由此名噪一時。
“蝶采花成蠟,還將蠟染花”臘梅鼎盛于京師,由閑花野草走進大眾視野,可見文字的力量,臘梅的名字由此而來。還有一說,臘梅亦寫作蠟梅,隆冬臘月開花,臘梅的“臘”字,和蜂蠟的“蠟”字音相同。蜂蠟俗稱黃蠟。臘梅開黃花,原名黃梅。古籍《禮記》上說:“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古代十二月的一種祭祀就叫“蠟”。因當時歲暮為舉行大祭祀之月,故農歷十二月就叫蠟月。而蠟梅開于蠟月,故此得名。據說“蠟”字系周代所用,秦代改用“臘”字,因而蠟月“蠟”字和蠟梅的“蠟”字,可和“臘”字通用。我沒有考證過,也不敢妄言,只是如今,也常見“臘梅”和“蠟梅”通用,也不知道有沒有錯。
(圖片來源于網絡)
臘梅名梅,卻不是梅。臘梅屬臘梅科,落葉灌木,別名有:黃梅花、香梅、臘木等。它與薔薇科的梅花,除了花期相近香味相似之外,別無共同之處。由于同在歲末春初開花,且同名為梅,故常被人們誤認為是同種。梅花屬薔薇科植物,落葉喬木,在植物分類學上,簡單點分,臘梅屬臘梅科,梅花屬薔薇科,所以,臘梅不是梅。兩者親緣甚遠。只是這兩種花相繼在寒冬臘月或早春時節開花,經常又被人一起栽種,比鄰而居,而且花形、花香相近似,所以常被人們誤認為是同種。
前幾日上班,換了個地方停車,下車后,忽聞奇香,于是好奇,四處尋找,在一角落處,幾株臘梅悄然盛開,南方的溫度不怎么冷,臘梅樹上還是滿樹滿枝頭的葉子,葉子呈現出一種似黃非黃,似綠不綠的斑駁樣子,葉片很大,在這些葉子下,藏著一朵又一朵的臘梅,臘梅花不大,長于枝條兩側,花型上也算不上多好看,花朵內層較小,外瓣為黃色,內瓣中心泛紫色,中層較大,色黃,略有光澤,花瓣似涂了一層蠟質;最外層由細小鱗片組成,萼片與花瓣相似。不仔細看,生生會被當做葉子忽略掉,若不是這一樹的奇香濃郁,或許,沒人會注意到它的存在。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一縷香,拴住了我的腳步,佇立在臘梅樹下,仰頭,閉上眼,輕嗅,把這四溢的花香,吞進肺腑,吃夠吃透了花香,舍不得就這么離開,于是,彎腰,在樹下撿落花,小心翼翼的捧著,回來,就散漫的放在桌子上,任由臘梅的余味余香散開在周圍,這個早晨,也因為這梅香,心頭變得歡喜起來。
“條風一夜入殘年,凍蕊含香嬌可憐;二十四番花信轉,春魁還是讓君先。”喜歡這句:春魁還是讓君先。這春魁,還真非臘梅莫屬了,一枝繁花,在隆冬中就早早捎來了春的消息。
記得幾年前,有一個周末,在單位值班,也是這隆冬季節,院子里的臘梅正值花訊,開得還魂似的,一團一團的幽香抱在枝頭,陽光也正好,于是,拿個凳子,拿本書,就坐在那臘梅樹下,閑閑的看書,看累了,抬頭看花,花看累了,就閉上眼。嗅香,突然就覺得日子過得美好而帶著香氣了,想到了俗世里的累,大多是一個爭字,爭名爭利爭地位,就在這個爭字中耗盡了時光,有幾人能有這樣子閑散的時候,來嗅嗅花香啊,或者,能想得起來花樹下看看花,看看云,看看天?那一日,我竟然在樹下坐到太陽偏向,才撿了一捧落花離開,然后把落花放在枕邊,就著花香入眠,不記得那晚夢中有誰了,只記得睡得格外的香和甜。
(圖片來源于網絡)
轉眼,一年又一年,當年的花香猶存在記憶中,今年,又到了臘梅花開的時候了,想到生命中,來來往往的人,總會有那么一兩個,似這臘梅,能與你相伴走一程,香一程,美一程。然后,四下散了,這也不打緊,記住曾有過的美好即可。剪下這一段花香,任由它盛放在生命里。
臘梅歲首沖寒而開,久放不凋。不曉得今年可會落雪,雪和臘梅,相互愛慕,相互成就,相愛相殺,臘梅雖然不是梅,我且等它輕黃綴雪,凍莓含霜,傲雪開。
預言:500年后云南勝江南
老張這個女人
從老婆娘指路法想到的
色與好色
遇見七步場逛窯子,見識一場“賭”窯
雅蘭已出版作品:散文集《有點蘭》定價:30元,小說集《每一場花開都是任性》定價32元。喜歡的朋友可以直接打賞留言,留下地址,書價再加上十元快遞費即可。
若是喜歡雅蘭的文字,那么就趕緊關注,點擊文中左上角藍色小字”雅蘭草堂“。
作者簡介:
雅蘭:自由撰稿人,專欄作家,網絡寫手,云南省作協會員,昆明市作協會員,兒童文學研究會會員。生于昆明,長于昆明,地道昆明人,因善于用文字下蠱,荼毒世間有情男女,被人稱為妖精。晃蕩網絡江湖多年,在網絡和紙媒之間自由切換,寫小說、散文、電視劇劇本,已出版散文集《有點蘭》,小說集《每一場花開都是任性》,酷愛旅游美景華服,她若不能妖顏惑眾,就一定會妖言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