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都故事·詩韻荊州]
為故鄉書寫詩意的史話
文\圖 凌象虎
麥地守望
一一致我的鄉間老同學
是你
佇立于麥地
腳趾間沾滿黃泥
衣背上道道汗漬
溝壑縱橫的臉盤
以及腳底泥浪翻滾的土地
共同昭示
你滄桑一生的艱辛與不易
只因心底
放飛著夢,流淌著詩
目光中便閃爍著
夢樣的想往
詩般的期冀
極目遠眺
山那邊
那座跨海的長橋正跨越世紀
海那邊
那尊自由女神像高擎著火炬
然而
你深深愛戀著原鄉腳下
這片多情的土地
肥得冒油的士壤
是因為浸透了祖祖輩輩的淚水與汗滴
深情望一眼
泥坑里打滾的
是赤條條的孫兒
田頭一角爺爺的墳塋
已然芳草萋萋
地那邊茅屋檐下
背已佝僂的老父親
還在哼哧哼哧磨鐮刀
身邊陪伴的娘親
埋頭專心補兒衣
滿頭銀發
一如春蠶吐出的情絲
在荊州的部分同學小聚
你還能去哪兒
哪兒也不能去
祖先在麥地
根已扎入麥地的深處
心落在麥地
情就在麥地癡迷
沃土里能飛出最美的夢
麥行里能寫下深情的詩
原野里沒有卡拉ok
田壟上放牛娃吹響了動人的牧笛
禾場上沒有廣場舞
荷鋤而歸的鄉親
噓寒問暖一片語依依
你有你的房
三間三拖老屋里
睡得真香真踏實
你有你的車
獨輪狗頭車推來豐收的果實
載滿農家人的歡聲笑語
誰說你貧窮
撫一片麥浪微笑
春風屬于你
揮一柄木锨揚場
夏日屬于你
走一趟禾場巡夜
秋月屬于你
把一盅老酒小酌
冬雪屬于你
我的鄉間老同學
你在麥地執著守望
有著大漠胡楊的風骨與品質
千年沐風櫛雨
千年剛強挺立
我的桑梓好兄弟
繁榮富強,赤縣永遠銘記你
豐衣足食,黎元衷心感念你
來吧
我為你提壺把盞
斟滿一杯深深的敬意
干杯
祝福你歡樂常在,幸福無比
晨 夢
凌晨一點
我騎上仙灰牛
騰云駕霧到鵲橋邊
期待你的倩影
翩躚在銀河彼岸
此時
那個野山花叢中
瘋跑撲蝶的山妹子
徜徉于我的視線
當你小心翼翼
挑出我手心里的薔薇刺
輕輕吮吸滲出的血點
你嘴唇溫暖的柔軟
揉暈了我的心尖
那一年
山溪邊春光絢爛
我們的心空一片艷陽天
凌晨一點
我將思念的飛毯
拋向寂寥的長天
飄進姑娘甜蜜的夢香去吧
你在溫柔的夢鄉
可曾望見桑樹巔
那個顫巍巍采摘紅桑葚
為你而勇敢的少年
那一年
金蘋果飄滿了藍天
都像是你燦爛的笑臉
每個蘋果上都寫著你的名字
淚水模糊了
大地女神艷羨的眼
凌晨一點
我獨立方舟
放飛思念的小白鴿
小白鴿一次次的往返
我期盼那綠色的橄欖枝
銜來美麗姑娘幸福的片段
那一年
薔薇花叢中沒有纏綿
桑樹枝上沒有誓言
只有我們純真的心
默默祝愿
薔薇花滿枝嬌艷
蜂與蝶永不失美麗樂園
默默祝愿
老桑樹枝繁葉茂
掛滿春蠶永遠的期盼
默默祝愿
勤勞善良的人們
一生幸福平安
注:
灰牛大仙;牛朗織女傳說中,灰牛大仙被貶下界為一病牛。牛朗救治了病牛。后灰牛大仙幫助牛朗認識了織女。
飛毯:《一千零一夜》中故事,只要坐上神奇的飛毯,可以飛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金蘋果:希臘神話中的寶物。在宙斯和赫拉的婚禮上,大地女神蓋亞從西海岸帶回一顆大樹作為婚禮送給新人,樹上結滿金蘋果。
方舟:《新約全書》中故事。一個叫諾亞的人根據上帝示意,造了一只方舟。洪水來臨時,諾亞和家人登上方舟,還把各種動物,一樣一對帶上船。洪水未退時,諾亞幾次放出鴿子。后來鴿子飛回時,銜回一片新橄欖葉。諾亞就帶家人與動物走出方舟。洪水已不見,到處是綠樹仙花。從此鴿子與橄欖枝象征和平。
故鄉的小河
那 條 河
你是我的小河
你也許是
地球上最小的河
然而
你是我的港灣
你一定是
世界上最大的港灣
我躺在你的胸膛
像小狗小貓
藏在最安全的溫柔之鄉
我離開你的懷抱
像走丟的孩子不見娘
眼淚汪汪
你孕育了我的生命
同時給我最純凈的初心
你滋養了我體魄
同時在我的血脈里
注入仁愛,真誠,善良
你送我去遠方
把那沉甸甸的愛
填滿我羞澀的行囊
我走得有多遠
你眺望的目光就有多遠
我腳下的路有多長
你牽掛的思緒就有多長
無論我漂泊到何方
我的小河水
都在我的心上流淌
為我洗滌彼俻的塵埃
為我撫慰心靈的創傷
我深深愛著
我那美麗的小河
以及兩岸無盡的風光
無論是豐收的金黃
抑或萬物凋零后的滄涼
在我眼中
都是永不退色的畫廊
我去了
把你的囑咐
凝成砥礪前行的力量
把你的希望
寫成事業的華麗篇章
我歸來
愿化春雨
把我的熱血交回你的土壤
愿成夏風
回饋你一世界的清涼
我的小河
我的母親河
我的故鄉水
永遠在我的心中不息流淌
流淌的是甘美的乳汁
你喂給我今生幸福的瓊漿
流淌的是汗水
你把所有艱辛自己收藏
流淌的是淚珠
你將全部憂傷悄悄咽進肚腸
可愛的故鄉
我永遠的母親
親愛的母親
我永遠的故鄉
故鄉的小河邊
禮 花
選擇在一個盛大的日子
去點亮所有的星星
當喜慶的華燈掛滿穹頂
無數雙眼睛
一起凝眸
浪漫的花雨降臨
此時
你搖曳凌空
拋下所有的物累
只帶著赤子的感恩
去完成一次華麗的生命旅行
了無牽掛
你才不會像扭捏的風箏
步步回首未了情
無欲無求
你才在生命的頂端綻放
將五彩落英
撒向歡呼的人群
當所有疲憊的臉
泛起了笑紋
當所有浮躁的心
恢復了寧靜
你已將欲望的碎片
悄然拋入紅塵
是誰在扼腕嘆息
為什么不將美麗的怒放
凝固成絢爛的永恒
只有你了然
奉獻才是最有價值的生命
讓精彩做閃亮的謝幕
何須鮮花與掌聲
然而
我想用一輩子的時光
來感念你那一瞬間的五彩繽紛
我要回故鄉
縱然你
曾經舟楫如梭
滿載繁華的小河
如今巳不見一片帆影
縱然你
曾經書聲朗朗
歡歌笑語的學校
如今已舊跡難尋,故人飄零
縱然你
曾經店鋪林立
車水馬龍的長街
如今滿眼斷壁殘垣,野草叢生
然而
你那清清小河水的漣漪中
有我童年嬉戲的心
你那民居改建的學堂里
有我少年郎孜孜以求的讀書聲
你那青石板的長街上
有我如詩如畫的青春倩影
只因那一片熱土
有我的家,我的父母親
有我兄弟姐妹般的同學
有我熱情似火的鄉黨里鄰
縱然故鄉己然成廢墟
她依然充滿著家的溫馨
縱然故鄉只剩下一個名稱
她始終牽扯著
游子割舍不下的未了情
她永遠是
我的天堂,我的圣境
我要回故鄉
在那漏雨透風的老屋里
再點亮一盞煤油燈
看著斷線的雨珠兒滴噠
落入接漏的木桶木盆
聽聽一陣陣嗚咽的北風
湊一支小夜曲伴我入眠
躺在鋪著厚厚稻草的木板床上
在一個奇怪的夢里笑醒
我要回故鄉
在那油煙熏得黢黑的廚屋中
再喝一碗家鄉的稀米茶
是那么的涼爽透心
再品一盅家鄉的米酒
是那么的甘醇醉人
我要回故鄉
再放飛一只報紙糊的風箏
帶著幻想和美夢
去親吻故鄉的春風
去追逐故鄉的白云
我要回故鄉
在納涼的夏夜
把竹床搬到街心
仰望家鄉的那一輪明月
數數家鄉的滿天繁星
故鄉的老街
我要回故鄉
在秋高氣爽的艷陽下
抽一鞭自削的小小陀螺
在銀裝素裹的大地上
堆一個滑稽的大雪人
我要回故鄉
在母校的課堂上
再聽老師授課,重和同學辯論
在母校的操場上
打球,踢健,跳繩
你追我趕,滿場狂奔
即使再看一眼
赤腳挽腿的送水人
挑一擔水爬陡坡,顫顫兢兢
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即使再聽一回
捶胸頓足的小販媽
砍著砧板罵大街
也是親切的鄉音
異鄉再好都是驛站
放不下的
是撩人的鄉愁
化不開的
是濃郁的鄉情
池魚思故淵
羈鳥戀舊林
狐死必首丘
落葉終歸根
(狐貍將死時,頭必向著山丘上它出生的狐穴)
回家吧
他鄉富家闊家
都不如我的老家
落屋吧
異地金屋銀屋
哪能比我的老屋
我要回故鄉
與鄉親圍爐夜話
和同學共舉酒樽
拿出手機吧
錄一段其樂融融的視頻
把瞬間化作永恆
我要告訴我的子孫
什么時候都不要忘記
最美最甜故土水
最親最愛家鄉人
故鄉的老屋
[作者簡介]
凌象虎,大學退休教師。曾在全國省市報刊雜志上發表文論、散文、詩歌,小說等各類作品100多篇。在市級文學征文大獎賽中獲一等獎兩次,二等獎一次。
永隆鎮新河口村
[短評]
為故鄉書寫詩意的史話
張衛平
我一直認為,鄉愁是文人墨客筆下的主題之一,鄉愁是詩人難以割舍的情懷。這幾天,當我細細品讀凌象虎先生的詩歌時,一下子就聯想到了臺灣詩人余光中和他的那首詩——《鄉愁》。
對!鄉愁。我覺得,本期“郢都故事”《凌象虎詩歌選》中的每一首詩,幾乎都浸透了詩人對家鄉的深沉地眷戀和無盡地思念,焦聚著詩人的家鄉京山永隆河,幾乎每一首詩都體現了一種對家鄉眷戀的情感狀態。
其實,對故土的眷戀是人類共同而永恒的情感。遠離故鄉的游子,誰都會思念自己的故土家鄉。只是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思念方式。比如,在《那條河》中,詩人充滿深情地說:“我的故鄉水\永遠在我的心中不息流淌\流淌的是甘美的乳汁\你喂給我今生幸福的瓊漿\流淌的是汗水\你把所有艱辛自己收藏\流淌的是淚珠\你將全部憂傷悄悄咽進肚腸\可愛的故鄉\我永遠的母親\親愛的母親\我永遠的故鄉……”
在凌象虎先生的眼里,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詩,無處不在的詩歌,處處聯結著濃濃的鄉愁和思念。 比如,在《麥地守望一一致我的鄉間老同學》中,詩人寫道:“祖先在麥地\根已扎入麥地的深處\心落在麥地\情就在麥地癡迷\沃土里能飛出最美的夢\麥行里能寫下深情的詩……”
記得德國大詩人歌德曾經過:“當他只是述說他主觀的那一點感情時,還配不上詩人的稱號;只有當他把握了現實的世界,并能加以表現時,他才算是一個詩人。”凌象虎先生的詩,不僅僅只是述說了自己的主觀的感情,還準確的把握了“現實世界,并能加以表現”,從而加深了詩歌的思想深度。 比如,在《禮花》的綻放中,詩人詩情迸發:“奉獻才是最有價值的生命\讓精彩做閃亮的謝幕\何須鮮花與掌聲\然而\我想用一輩子的時光\來感念你那一瞬間的五彩繽紛……”
從凌象虎先生的詩中,我們看到,當浪漫的花雨降臨時,“你搖曳凌空\拋下所有的物累\只帶著赤子的感恩\去完成一次華麗的生命旅行……(《禮花》)”;當永隆河這個曾經的“小漢口”凋零時,詩人感嘆道;“縱然你\曾經舟楫如梭\滿載繁華的小河\如今巳不見一片帆影……然而\你那清清小河水的漣漪中\有我童年嬉戲的心……(《我要回故鄉》)”;當詩人在“凌晨一點”進入夢鄉之時,“思念的飛毯\拋向寂寥的長天\飄進姑娘甜蜜的夢香去吧\你在溫柔的夢鄉\可曾望見桑樹巔\那個顫巍巍采摘紅桑葚\為你而勇敢的少年……(《晨夢》),此時夢境中仍是故鄉的“桑樹巔”“紅桑葚”,“放飛思念”的還是故鄉、還是美麗的少年時代。
可見,無論詩人身處何地,做什么,看到什么,心中想到的仍然是“故鄉”。正如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四川大學教授周嘯天所言:“當想象和聯想發生,詩思完成了從這一事物到那一事物的飛躍,則可以成詩,換言之,詩就可以成長了。”
凌象虎先生的詩,正是在跳躍的聯想中不斷“升華”,從荊州的生活中感受故鄉的變化,融入濃濃的鄉愁,用深情凝結的詩句去為京山、為永隆書寫詩意的史話。
[精彩回放]
【郢都故事·特稿】荊州區到底應不應該更名?是不是應該更名為江陵區?
【郢都故事·荊州文物之最17】漢代“文房五寶”中最奇特的一寶:“古人的橡皮擦”
【郢都故事·詩話文物42】 秘道重重,鍛造鐵打荊州——題荊州古城墻藏兵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