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的緣故,各類托管班都不允許在寒假期間開放,這就意味著,孩子需要每天都待在家里。
幾個媽媽七嘴八舌,感嘆著人生的艱難,仿佛孩子在家就是災難。
這讓我想起工作時的一件事。
有一年,學期結束,照例開完家長會后,跟孩子們和家長道別。
其中一個家長拉著孩子問我:“老師,咱假期里有沒有補習班?”我說沒有。
她又說:“你們可以開個補習班啊?!蔽倚χf:“學校是不允許開設任何補習班的?!?/span>
她突然提高了嗓門:“那這孩子怎么辦?難道讓我看兩個月嗎?!”
我一臉鄙夷地懟了回去:“我都看了四個月了,你看兩個月怎么了?”
她看了看我,拉著孩子憤慨而去。
沒從事教育的人,沒跟家長打過交道的人,是完全不理解學校和老師在一些家長心目中的位置的。
我執教的那幾年,什么樣的家長都見到過。
因為是特殊兒童,孩子基本上都是有智力障礙的。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這種殘疾是完全不可逆的。
可有些家長就是很奇葩。他們周一把孩子送來,周五來接的時候就會覺得,孩子應該變成正常人了。
所以,這類家長每周來都會問一句:“我的孩子怎么還是這樣?”
怎么還是這樣?這是學校,不是醫院,更不是神廟。我們是老師,不是醫生,更不是神婆。
如果每一個殘疾孩子在這兒待上一個星期甚至是一個學期就能變正常的話,那不僅這所學校出了名,我們估計也會被推上神壇,萬眾矚目了。
還有一類家長,他們跟普校的部分家長一樣,總覺得學習是老師的事兒,孩子是老師一個人的孩子。
布置的書面作業沒有寫——“老師你為什么不在學校就監督他寫完呢?”
布置的生活作業沒有完成——“天天忙得要命,哪有時間管他,老師你在學校幫他完成就好了?!?/span>
布置需要帶的學具沒有帶——“老師你給準備不行嗎?我們很忙的。”
公物被孩子損壞——“這孩子就是這樣你又不是不知道,給學校報修就好了,我們不會賠的?!?/span>
老師的筆記本電腦被孩子澆了一杯開水——“我孩子很乖的,而且是老師你的責任,跟我孩子沒關系的?!?/span>
孩子對老師拳打腳踢——“老師你沒教好,怨不得我們?!?/span>
……
有些家長覺得,自己有隨時可以投訴老師的權利,所以不必對老師懼怕,而是要腰桿子挺起來做人。
我很贊同家長捍衛自己的權利,對待老師時能夠不卑不亢,堂堂正正。而老師也不應該因為哪個家長的頭銜地位變得唯唯諾諾。
可家長和老師從來就不應該是站在對立面的。大家的目的都是為了孩子,為什么要鬧得勢不兩立。
孩子的人格教育,是需要家長的教導,老師的引導才可以的。而孩子的知識教育,則需要老師的教導,家長的配合才能完成的。
家長總覺得自己有事沒事找老師的茬兒,是一種很成功的標志,可從沒想過,這樣的家長,會讓讓老師不敢過多管教他的孩子。
畢竟,誰都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我說句良心話,那些家長總是找茬兒的孩子,老師不會不管他們,依舊會公平對待。學什么知識,教什么道理,老師從不拋棄每一個孩子。
只是,當孩子仗著有父母為自己撐腰,而對老師的教誨充耳不聞,或是不服管教,甚至是對老師拳打腳踢的時候,老師只能忍氣吞聲。
今時今日,看似孩子和家長在學校那里沒有吃一點虧,在將來的某時某刻,孩子也許就會在社會上吃大虧。
這樣的結局,真的是家長所希望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