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
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
【注解】
厚奩(lián):豐厚的嫁妝。
【直譯】
嫁女兒,要為她選擇賢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貴重的聘禮;
娶媳婦,要求得賢惠淑德的女子,不要貪圖豐厚的嫁妝。
【讀書筆記】
這是古人“重德輕色、重義輕利”的擇偶觀。
《菜根譚》中有句話: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無德,如家無主而奴用事矣,幾何不魍魎猖狂?意思是說:德是主人,才是奴隸,如果一個人有才無德,就好比一個家庭,主人不在家,奴才稱霸王,能不妖魔鬼怪牛鬼蛇神嗎?
古人在親家雙方第一次見面的時候看看對方都邀請了什么樣的人來作陪,如果對方親友團中有窮親戚窮朋友,就說明是有德家庭,適合婚嫁。
孔子的外公顏氏為什么把女兒嫁給大幾十歲又一無所有的叔梁紇hé呢?就是看中了他人品出眾,博學多才,能文善武,后來生了圣人孔子,這也是對中華民族的杰出貢獻。
呂雉的老爹呂公慧眼獨具,認定劉邦前途無量。當時劉邦名聲不是很好,又大呂雉15歲,也沒啥文化,基本就是一大老粗,社會地位又低,只是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一窮二白。而呂雉知書達理,花容月貌,家庭背景殷實。可是呂家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
“娶媳求淑女”,只可惜大家都注重外表。王寶強娶了漂亮的馬蓉,被女方揮霍了很多錢財,又暗地里跟經紀人好上了,王寶強穩穩被綠。這就因應了古人那句話“丑妻近地家中寶”,顏值一般的妻子,也沒人惦記,沒人打擾她,她也能一心一意過日子。
古人告訴我們:
以利相交,利盡則交疏;
以勢相交,勢傾則交絕;
以色相交,華落而愛渝;
以道相交,天荒而地老。
娶媳婦兒,如果看中的是女方的錢財,錢財散盡,關系就疏離了;如果看中的是女方的地位,地位喪失,交情就斷絕了;如果看中的是女方的美貌,年老色衰,愛意就改變了;只有以道義相交,兩個人的婚姻才會天荒而地老。
這“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正說明娶媳婦兒要以女子的德行為本為主。只有賢淑的女子才能旺夫、旺家、旺子孫,婚姻更容易地老天荒。可以在意對方的家庭狀況,因為好的家庭狀況,確實可借力,少奮斗很多年,可是禍福相依,利弊共生,一般這樣的家庭培養出的女兒,也大多“公主病”,會讓你一輩子卑微,這個副作用也不小,也要提前有個心理準備。
如果你自己沒有福德,即使再好的條件也是沒用的,古時有多少駙馬,喜中頭彩,可好久不長,隨著皇權的顛覆而死于非命。靠山山倒,靠河河干,沒有福德最好別奢望著富貴榮華,那樣會經不起動蕩,福德配不上那個位置,必有災殃。
切記,婚嫁,德行才是最正確的標的。
閩南石獅、晉江等地是出“天價新娘”“黃金新娘”的地方,估計新郎的底氣就得弱一弱吧。浙江有座“入贅”之都,就是蕭山,入贅是當地的一種風俗,這里被譽為“贅婿”的天堂。
豪車別墅在蕭山人眼中也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奢侈品,當地的老百姓都相當有錢,不過非常有意思的是,蕭山當地有錢人家,如果生的是女兒,都舍不得外嫁,都希望通過招贅婿的形式,把自家的產業發揚光大。
蕭山人對上門女婿的也是有要求的,高學歷,年輕化已經成為常態,沒有兩把“刷子”,這贅婿也不是這么好當的。做贅婿也沒啥不好,畢竟唐朝大詩人李白,也是贅婿,他的詩歌不照樣流傳千古嗎?
選擇入贅,只不過是選擇婚姻的一種方式。但是: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終究要放在心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