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轉涼,很多朋友都出現了關節疼痛、腿腳抽筋的情況,并且呢在晚上的時候癥狀還會加重,那今天賈醫生就來跟大家分享一個張仲景創下的通脈方,幫你溫經通脈,補足氣血。
我們中醫上說“痛則不通”,如果寒邪入侵,導致筋脈收縮,如果再加上本身氣血虛弱,不能把這股寒氣給驅散出去的話,那就可能會導致寒凝血脈,血脈不通就會產生疼痛、抽筋等癥狀。那我們想解決這個問題,就不光要把寒邪驅逐出去,還要將虧虛的氣血補回來。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這個方子啊,出自醫圣張仲景的手筆,叫做當歸四逆湯,是由當歸、桂枝、白芍、細辛、通草、甘草以及大棗這7味藥組成,要說這方子妙在何處?你且聽我細細道來:
血虛寒凝,既要驅寒又要補血,所以此方中用甘溫之藥當歸,和辛溫之藥桂枝,在補肝養血的同時,還能溫通經脈,既能將血脈之中的寒邪驅逐出去,又能補氣養血,兩藥合用,共為君藥,是為養血溫通之法。
然后是白芍和細辛為臣藥,白芍有養血調經、柔肝止痛之效,與當歸、桂枝合用,既能補血又能和血;而細辛這味藥辛溫解表,在內可以溫通臟腑,在外可以溫通經脈,表里兼顧,可以幫助桂枝驅散寒邪。
而通草藥如其名,它的功效便是一個“通”字,可以通氣、通血、通脈,為佐藥。
最后再配以大棗和甘草來健脾益氣,調和諸藥,并且大棗和當歸、白芍合用,既能補血,又能防止桂枝和細辛這兩味藥的藥性太過燥烈,損傷陰血。
以上這7味藥合用,在溫經通脈的同時,又兼顧補氣養血之效,還能避免藥性太過損傷陰血,可以說是專門為血虛寒凝而導致血脈不通的人量身打造的一個方子。
不過賈醫生在這里也要提醒大家,中醫用藥需要辨證,如有需要,大家還是要在正規醫生的指導下參考用藥。感謝大家的觀看,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