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作品,常讀常新,《賣油郎獨占花魁》我從來沒注意過劉四媽這個人物。估計覺得和主題無關,把她的描寫(主要是對話)都跳過去了。
王美娘在離亂之中誤落風塵,但是不愿意接客,這時老鴇請來了好姐妹劉四媽來當說客。劉四媽和《水滸》里的王婆不同,她除了人情練達、洞察世事,更為重要的是她雖然是老鴇的說客,但實質上她卻處處為美娘著想。
劉四媽聽美娘想從良,勸道“你如今一個客也不接,曉得那個該從,那個不該從?”這句話有著極強的現實意義,這就好像現在家長讓孩子一直別談戀愛,一出校門又問你咋還沒對象?于是,我發現周圍當年在學校的里“乖乖女,乖乖兒”,反而婚姻不幸。原因就是劉四媽的話,你不接觸,怎么知道什么適合自己。
劉四媽還說:“我兒,從良是個有志氣的事,怎么說道不該!只是從良也有幾等不同……”劉四媽對從良分的三六九等,我剛好對妓女形象大盤點一下。真從良,才子配佳人,即李香君和侯方域,柳如是和錢謙益(當然,遇到國破家亡那是后話);假從良,妓女騙錢騙感情,唐傳奇《李娃傳》中,李娃對滎陽生一開始就是。苦從良,“一入侯門,如海之深,家法又嚴,抬頭不得。半妾半婢,忍死度日”,這不就是關漢卿雜劇《救風塵》里的宋引章的境遇嗎,也是如果杜十娘沒死,和李甲回到家以后的生活,也是一些現代女性的生活。電視劇《大宅門》里的楊九紅,她的初衷是“趁好從良”——急流勇退,但后來的實際的遭遇是“苦從良”。大部分妓女應該都是“沒奈何從良”,年老色衰找個人搭伴過日子。
一個市井人物對生活體驗的深度令人深思。劉四媽的話,絕不可僅僅簡單地看作是勸美娘的說辭,而是透著深刻的婚戀觀和對生活的徹悟,即使放在今天也有現實意義。男孩子也不要覺得和自己無關,有些女的也是玩夠了找個飯票,“假從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