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把十份畢業(yè)論文的資料交了,我以為畢業(yè)論文的噩夢就結束了。今天收到短信還要寫總結,我的確有很多話想說。
日本學者說很多極為矛盾的事情在中國人這里并不矛盾,不僅如此,大家還習以為常。我深以為然。具體到論文寫作就是,從小都是應試教育,完全沒有培養(yǎng)學術思維,學生連現(xiàn)代漢語都寫不通,更別提表達思想了。好不容易“整合”好了一篇,還有知網(wǎng)查重等著你。
指導論文指導的我簡直懷疑人生!
去年在教學和讀書的過程中,給學生攢了一些論文題目,以備不時之需。其實,我更希望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作家作品,這樣寫起來也有興趣,但大部分學生一上來就問老師你給我個題目吧。把提綱列好,改了幾遍,基本通順后,查重!查重后,有些學生的論文等于要重寫。重寫考驗的就是你的現(xiàn)代漢語水平了。M同學的論文,我覺得寫得很好,但他文中全文整體風格不是特別相符,有些地方極為深刻,有些地方又很口語化。他很坦然地告訴我,他參考的是日文資料。我說哦,不過也沒什么,日本漢學研究首屈一指,見解獨到,感受細膩,比中國人還懂中國人。蔣寅先生當時寫《大歷詩風》時,很多地方也參考了日本學者的研究成果,因為他懂日文,至于是直接借鑒還是參考,也不得而知。
還有一位同學前期寫得很好,我還拿到寫作課上講評,但是查重百分之78,改過以后的論文就極為一般了。另一位同學查重是百分之2,但在我眼里,他們的論文并無本質(zhì)區(qū)別。我由此得出一個結論,不要在意別人的評價。但寫論文的話,你現(xiàn)代漢語水平必須好!
還有一些學生寫的沒有一句通的。我想,老師也無能為力,就是有能力,也不能浪費在這些事情上。當了四年老師,我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尤其是大學老師,什么也改變不了。愛學習的學生,不用你教;不學的,教了也沒用,老師無論是上課,還是指導論文,都沒有太多實用價值,更像個擺設,又不可或缺。尤其是指導論文,更像一臺機器,你所有的激情和熱愛,也會被瑣碎和無聊消耗殆盡,尤其是指導論文。
另外,我還發(fā)現(xiàn),我們民族深處的奴性思維,在學生身上也深刻體現(xiàn)出來。當你很嚴厲時,人家反而很尊重你的;當你覺得人人平等,保持著一種樸素的為人處世方式時,人家反而看不起你、欺負你。
當然,我不會交這份總結。我會在網(wǎng)上重找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