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F
A
Y G
·MUSIC·
E
O
B
C
聲生不息第9期也是水準相當高的一期。
情人知己葉倩文
葉倩文的《情人知己》也太好聽了吧。
葉倩文醇厚而略帶滄桑的聲音一出來,滿滿都是故事和閱歷。
這個女人,一定經歷了很多吧。
她的很重要的一段感情經歷就在另一間候播室里。
哈哈哈哈。
《情人知己》翻唱日本組合恰克飛鳥的《男と女》,收錄于葉倩文1992年專輯《紅塵》里,曾獲1992年香港十大勁歌金曲獎。
三十年后,聽60+的葉倩文再次唱起,真是思緒萬千啊。不得不說,8090年代的港樂盛世大半得益于日本作曲家們旺盛的創作力,以及以黃沾潘源良鄭國江為代表的香港文人們的優秀筆力。
如今港樂式微,其中一個原因會不會就是適合翻唱的日本歌越來越少了。【狗頭】
而且葉倩文也保養的太好了吧。
以前看吉田拓郎的live,54歲的中島美雪著白襯衫牛仔褲現身,感慨日本女藝人也太厲害了吧,唱得又好,身材和臉保養得也這么好。
#聲生不息#的舞臺上看到葉倩文,真是好開心哦。中國女藝人也可以。
走過彌敦道的毛毛
我的好朋友橙橙也算是對港樂比較熟悉的人吧,但是她第一次聽洪卓立的歌就是毛毛和Mike 合作的這首《彌敦道》。
彌敦道是香港的一處地標,連接重要的商業街區,人流很大。就像上海的淮海路,北京的建國路,或者成都的春熙路。
毛毛的聲音和感情表達很適合《彌敦道》這首歌失戀的氛圍。
從初遇到失戀到重逢,都淹沒在彌敦道的車水馬龍里。現代人好忙,忙到沒時間為失戀難過。
很多港樂喜歡用地標作歌名,或者歌詞里重點突出某個地名。比如《下一站天后》里的“天后站”;比如《黃金時代》里的“黃金廣場”和“時代廣場”;比如《芬梨道上》的“芬梨道”;比如《喜帖街》本身。
《彌敦道》發行于2008年,原唱洪卓立1987年生人,2006年參加英皇選秀出道。算而今,也是個中年人了。
洪卓立的歌還挺好聽的,我聽他的第一首歌是王祖藍填詞的《藍色星球》。
#這地球 未到盡頭 我們從深宵撐到白晝
即使有 雪花積得再厚 愛你的都一起堅守
有誰能 活到白頭 雨后重新清醒了沒有
小爭斗 敵意不必再有 我化作你的戰友#
不得不承認,王祖藍是帶著些才華在身上的。有點兒期待公演里歌單里出現這首《藍色星球》欸,大氣、有格局。而且真的很好聽,總能讓我想起Michael的《heal the world》。
李健與鏡花水月
李健翻唱的《水中花》和我同年發行。
第一次聽《水中花》是看老春晚回放的譚校長的演唱。那時年紀小,對譚校長還不是很熟悉;但并不耽誤crush到譚校長的顏值和歌藝。
李健這版演繹,我可太喜歡了。
悠揚的,綿長的,深情的,瀟灑的——就,如聽仙樂耳暫明吧。
加上粵語念白的宋詞,簡直絕了有沒有。有一說一,粵語讀詩詞真的好好聽!!!
我是實在沒想到李健這場都能被罵。
特別不理解,李健唱粵語被罵粵語不標準;唱國語被罵港樂主題為啥唱普通話。
選個一曲兩詞的歌演唱國語版,還被罵。我真的不理解了。
雖然說港樂中粵語比重占比很大,個人的聽歌體驗也是一曲兩詞這種的我也是更偏愛粵語填詞。
但李健這種情況,一方面就李健的業務能力,粵語標準不標準的我真的覺得完全不重要哦。
一方面如果選歌的時候,《富士山下》和《愛情轉移》,就選《愛情轉移》;《白玫瑰》和《紅玫瑰》就選《紅玫瑰》;《好久不見》和《不如不見》就選《好久不見》;《last order》和《new order》就選《last order》;《明年今日》和《十年》就選《十年》;《歲月如歌》和《兄妹》就選《兄妹》……這有什么問題!!!
而且葉倩文的《情人知己》本身也有國語版的《讓我歡喜讓我憂》啊。
來了又沒全來的陳奕迅
為什么一曲兩詞的例子都是陳奕迅的歌,因為真的太想念陳奕迅了。
而#聲生不息#這個節目又十分吊詭,每期歌單幾乎都有陳奕迅的歌,甚至第8期第9期的主題直接用了《葡萄成熟時》,我說節目組就不能請陳奕迅飛行一下嘛。【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