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直線上升,甚至超過了癌癥居在國民因疾病死亡的第一位。而根據研究調查顯示,除了和生活環境、性格、遺傳有關外,飲食也是致使心腦血管疾病出現的源頭之一,特別是“鹽”的攝入量過多正是主要原因。
鹽乃是百味之首,任何食物缺少了鹽的調味,都顯得黯然失色。但我們需要知道的一點是,鹽的主要成分為氯化鈉,如果長期攝入過多的鈉離子,血液中鈉離子嚴重超標,從而導致血漿晶體滲透壓升高、水分排泄量減少,進而增加體內血容量,導致高血壓、血管內壁損傷等情況出現,久而久之還容易誘發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出現。
所以,為了心腦血管健康著想,“低鹽飲食”已經成了大家的首要選擇。然而,低鹽飲食并非是放鹽少就可以了,要知道某些食物和調味品中同樣含有鹽分,這些隱形鹽可能正在被你吃下肚中,比如以下五類:
1、各種調味品
調味品是制作美食不能缺少的存在,比如黃豆醬、醬油就是常見種類,殊不知醬之所以能夠持久留香和保鮮,就是因為其中添加了大量的鹽分。有數據研究表明,100克黃醬就相當于15克食鹽,而100克醬油更是相當于15-20克的食鹽成分;
除此以外,味精、雞精、蠔油、腐乳等常見調味品,都是隱形鹽最常見的藏身之處。就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內容來看,成年人每天攝入鹽分應維持在6克以下,所以大家在把握食鹽量的同時,也應將這些調味品種的鹽分計算其中。
2、加工肉類
加工肉是餐桌上最常見的方便食品,比如臘肉、火腿腸、午餐肉等等。而在肉類加工的過程中,最不能缺少的原料就是鹽分,它不僅起到了調味作用,同時也能讓肉質更加鮮美、保存時間延長。尤其是需要風干加工的臘肉、臘腸等,需要添加超量的鹽分,其含鹽量能達到10%以上。
3、泡菜
在北方冬季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各類泡菜、腌菜、咸鴨蛋等等,想必大家都知道制作泡菜的首要調理就是鹽,鹽不僅是為了保存和調味,同時也能讓其他調味品更好的浸透到食物當中。有研究表明,腌制菜品種食鹽濃度高達10%-14%,如果長期是大量食用,無疑是增加了自身患高血壓的幾率。
4、各類快餐食物
包括大家喜愛的泡面、炸雞、披薩等等,這些經過高溫油炸和加工后的食物,不僅其原有的營養成分被破壞,同時身體必須的營養素含量也相對較少,但鹽分卻處于超標的狀態,特別是泡面、炸雞等,所以應盡量減少食用量。
你沒有看錯,甜品也是隱形的“含鹽王者”,比如面包、餅干、各類點心在制作過程中,為了突出甜品的味道,會少量添加鹽分,同時還有一些含鈉離子的添加劑成分,比如膨松劑碳酸氫鈉、檸檬酸鈉等等。所以不要因為它的甜,而忽略了其中的鹽分。
所謂的低鹽飲食,看來不僅僅是減少食鹽量攝入就可以的,同時還應注意這些“隱形的鹽分”。所以,我們在一飽口福的同時,也不要忘記控制“鹽分攝入”,在符合膳食標準的前提下,去滿足我們味蕾的需求,這才是健康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