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學作品閱讀題
《逛》(2022年浙江卷文本)
追加題1:賞析小說最后一段的表達效果。(6分)
起風了,落雪了,一會兒,天地一色。
【參考答案】①寫天地一片雪白,渲染莊嚴肅穆的氛圍,有天地同悲的意味,加強了悲劇效果。②漫天潔白的雪象征了敦厚一心為國、英勇犧牲的崇高品質,抒情含蓄而飽滿。③以極短的句子表達極強的情感,卻又戛然而止,引發讀者的思考,深化主題。
【備注】這道題源于理一班余天笑同學的審題錯誤。錯者無心,識者有意,而“情境效果”又是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探究主任務之一,也是新高考命題的重要方向。于是,我就追加了這道題。
追加題2:如果把小說的標題“逛”改為“那一口油井”,好不好,為什么?請說明理由。(6分)
【參考答案一】好。理由:①“那一口油井”更契合主人公敦厚的身份,且與小說的高潮敦厚護油而犧牲暗相呼應。②“那一口油井”體現了環境的荒涼,更能襯托出敦厚甘于奉獻、一心為國的高貴品格。③敦厚的遺體被埋在“那一口油井”旁,表明敦厚的死煥發了更多人守護家國的精神,深化了主題。
【參考答案二】不好。理由:①小說是以敦厚帶媽媽逛集和敦厚媽想到兒子工作的地方“逛”為主要線索串聯起來的,“逛”概括了小說的主要情節。②媽媽想去“逛”,兒子卻一再敷衍,村人也因此而認為兒子不孝,最后才亮明真相。“逛”體現了小說的沖突和構思的精妙。③敦厚帶媽媽“逛”油田的愿望因犧牲而未實現,媽媽和小秋卻將敦厚葬在小油站旁,表明敦厚的大愛得到了響應和傳遞,深化了小說的主題。
二、古代詩文閱讀題
《立將》(2015年山東卷文本)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帝王都祭祀社稷,社稷因此而成為國家的代稱。
B.“其實”在文中相當于“它的實力強”,是古今異義,與現代漢語的意思和用法不一樣。
C.“氣厲青云”中的“青云”,與《滕王閣序》中“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中的“青云”不一樣。
D.“五谷”一般認為是麻、黍、稷、麥、菽五種作物,現是谷類糧食的統稱,范圍擴大了。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太公認為,君王在立將時要遵循占卜、齋戒、告祖、擇日等過程,用禮的儀式體現君王的虔誠。
B.主將在接受任命時,會向君王表明破敵制勝的決心:不輕敵,不自以為是,不在士卒面前驕縱。
C.太公告誡國君,放權要徹底,將軍在外出征時,要給予將軍充分的信任,不可干預,不可猜疑。
D.文章表明,戰爭結果受諸多因素制約,如天時地利人和等;戰勝的結果是多人受益,國家安寧。
14.從最后一段看,要想讓士卒“爭先登”“爭先赴”,將軍自身要怎么做?請簡要概括。(3分)
【參考答案】①在物質享用方面要以身作則,關心士卒冷暖。②在行軍越險時,要下馬步行,體驗士卒勞苦。③后勤方面要節制私欲,優先滿足士卒需求。
《臨安春雨初霽》(選必下)
【說明】前兩題是郭佳同學出的,我稍做了些修改。后兩題是我追加的,想借此引導同學們做一些挑戰性嘗試。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首聯議論,用比喻和自問,奠定了全詩的深嘆基調,感嘆世態人情涼薄,暗示出詩人的苦悶。
B.頷聯寫長夜不寐,清晨聽賣花之聲,由實到虛,細膩生動地描繪了臨安春雨初晴的明媚春光。
C.頸聯描寫詩人白天的生活狀態,有時鋪開短紙練習書法,有時臨窗品味精品好茶,閑適恬靜。
D.尾聯的“莫嘆”和“到家”巧妙地呼應了首聯的“誰令騎馬客京華”,表達了自我安慰之情。
2.本詩蘊含了詩人的哪些情感?試結合詩句簡要概括分析。(6分)
【參考答案】①首聯以“薄”和“誰令”發問,直接感慨人世情味涼薄,覺得希望渺茫,暗含與官場不融,表達了自悔之情。②頷聯和頸聯表面寫長夜不寐和日中無聊,其實是寫報國熱情被“閑”“戲”消磨,暗示出詩人郁悶和惆悵。③尾聯在自我安慰之中,透露出對現實的不滿和國運的憂慮,表達出詩人懷才不遇、不為人知的落寞心緒。
3.如果要你在這首詩中選兩個句子考查名句默寫,你會設置怎樣的情境命題?請仿照老師的命題,出一道名句默寫的小題。
示例:杜甫后期的詩歌藝術已經無人可及,但真正讓杜甫在后世大放光芒的不是其詩歌藝術,而是其憂國憂民的崇高思想,《登高》中最能表達這種思想的兩句詩是“ 艱難苦恨繁霜鬢 , 潦倒新停濁酒杯 ”。
【沈佳怡答案】陸游有一腔報國熱忱卻生不逢時,常生發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苦悶,《臨安春雨初霽》中表現這種愁思的句子是“ 素衣莫起風塵嘆 , 猶及清明可到家 ”。
【劉雅萱答案】陸游前期詩風宏麗,豪邁奔放,后期詩歌清麗,平淡自然。《臨安春雨初霽》中體現清新淡雅的兩句詩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4.陸游是后人無比景仰的愛國詩人的代表,他的很多詩句都被我們引用作為作文的亮眼好句。請在這首詩中選兩個句子,以“與苦悶和解”為主題,寫一個主體段。
要求:①論據與論點契合;②敘述與議論結合;③每個句子都承載著不同的功能;④語句的排列順序符合邏輯;⑤不少于200字。
【劉雅萱答案】①積極調整,改變心態,與苦悶和解。②當我們身處苦悶的泥沼之中時,不妨學習李白,吟一吟“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或者學習陸游“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多些淡然。苦悶絕非人生的主色調,它只能是人生宏偉畫作的點綴。③我們不能讓苦悶打破畫作的和諧,更不能讓它興風作浪。④當然,人不可能時時愜意,苦悶也是不可避免的。⑤既然如此,就讓苦悶化作一朵小小的浪花,讓它輕拍堤岸,也不失為一道風景呢。
【沈佳怡答案】①生如逆旅,苦悶便是人生的必修課,同影子一般跟隨在你的身后。②“你所遭遇的世界是一種絕望的慟哭”,面對這樣的坎坷,豪邁似陸游亦不能免俗,發出“世味年來薄似紗”的感嘆,然而感嘆過后,便要在自怨自艾中一蹶不振了嗎?③答案是否定的,恰恰相反,他選擇向前看,與苦難和解,要跨過這條看似不可逾越的鴻溝,擁抱人生,一葦以航,“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④如果將荊棘看作鋪滿鮮花的原野,便沒有什么能將我們折磨。⑤與苦悶和解,化不得志的憂郁為“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動力和勇氣,彼方之榮光豈不終照我身上?
【任佳康答案】①如果人生需要有老酒那般醇厚綿柔甘而不絕的佳味,那么就要有接受苦悶的心胸。②打個比方,苦悶就像樹上的傷疤,會使樹受傷一時,但終久有疤的地方會成為樹身體中最結實的部分。③于人而言,道理也一樣。④浩渺塵世,在修行的路上,難免遇到苦悶,所以,我們要學會與苦悶和解。⑤陸游能在政治失意的時候,吟出“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顯然是與苦悶和解了,不但是和解,而且是將它轉化成了不可多得的財富。⑥也正是因為這種和解和轉化,才使得他的詩歌更加深厚開闊,情感愈發豐沛飽滿,思想趨于深邃成熟。
【梁振華答案】標題:苦中作樂,悶中求解。①苦海茫茫,以樂作舟。②“小樓一夜聽春雨”,失意的詩人從淅瀝的春雨中得到了寧靜,循著雨聲進入理想的世界,將自己從紛擾與愁苦中解放出來。③與苦悶和解,是豁達,更是智慧。④悶霧沉沉,以思點燈。⑤“素衣莫起風塵嘆”,詩人在自我對話與探求中,找到了排遣愁苦的方法,明確了前行的方向,坦然地踏上了歸途。⑥人生如逆旅,苦悶固常在。⑦善于自我勸慰,積極尋求解脫,終將撥開遮蔽視野的迷霧,劈開阻擋航路的冰山,從而以更健壯的姿態奔跑,沖刺,這已經不只是與苦悶的和解,更是征服苦悶之后的強大。
三、情境式名句默寫題
【考查范圍】《必修》上冊第三單元。
【任佳康】⑴曹操不但是建安文學成就最大的代表詩人之一,而且求賢若渴,希望能夠統一中原。他在《短歌行》中引用《詩經》中的話表達求賢的兩句詩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陳天浩】⑵陶淵明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田園詩人,他的作品多用平凡、樸素的田園意象隱晦地表情達意,在《歸園田居》中,“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兩句詩就表達了他對官場生活的厭倦。
【張曉佳】⑶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兩句以聽覺入筆,描寫了天姥山猛獸嘶吼、山震林顫的環境。
【郭佳】⑷杜甫的《登高》中,“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兩句由異鄉漂泊之愁寫到殘身多病之苦,后世有人評其為“一聯含八意”。
【程加銳】⑸白居易在《琵琵行》中多次借“月”抒懷,如“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兩句抒發了主客離別的傷感之情;“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兩句從側面表達了對琵琶女彈奏技藝的贊美,“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兩句則寫出了琵琶女孤獨寂寞的心境。
【程加銳】⑹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屬于懷古傷己之作,但是詩人郁悶而不糾結,痛苦而能出脫,這種情懷集中體現在“人生如夢, 一尊還酹江月”兩句之中。
【王語嫣】⑺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借古諷今,用古事影射現實,告誡統治者要吸取教訓,不可重蹈覆轍的三個句子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程加銳】⑻李清照的《聲聲慢》多處使用疊字,而且處處都極為精妙,堪稱千古無二,其中將環境和心境融為一體的一組疊字句是:“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