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博大精深,里面很多細節都值得回味,有一個問題不知道大家考慮過沒有,青毛獅子精是文殊菩薩的坐騎,也算是佛門中人,他為什么要化身為道士來謀害烏雞國國王呢?
烏雞國國王
信奉佛法的烏雞國國王 其實從信任角度上來說,青毛獅子精化身為高僧更容易贏得烏雞國國王的信任。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原著中介紹這個烏雞國國王對佛教是有好感的,不單單如此,在佛法上他還有一定的造詣。原著第39回,文殊菩薩說了這樣一段話:
當初這烏雞國王,好善齋僧,佛差我來度他歸西,早證金身羅漢。
可見烏雞國國王對佛法的虔誠程度已經感動了如來佛祖,這才派文殊菩薩下凡點化國王成為金身羅漢。而如果青毛獅子精化身為高僧,那就能很快取得烏雞國國王的信任,他做點什么事情都非常的方便。
青毛獅子精
青毛獅子精本身 另外從青毛獅子精本身來說,他化身為高僧也遠比變成道士要順利得多。因為這只青毛獅子精在文殊菩薩身邊多年,耳濡目染,已經對佛家的一些常識了如指掌。
他如果化身為高僧,那么無論從氣度上還是日常行為上,都不容易露出馬腳,畢竟人家是佛門坐騎。而化身為道士,對他來講就有些困難,譬如道家的經書它都未必會念吧?
化身為道士的原因
可是青毛獅子精偏偏不選容易的高僧,而選擇連自己都很陌生的道士,這是為什么呢?這其中當然是有緣由的,據一鍋粥分析,它化身為道士,至少有三種原因,下面就來說明下。
烏雞國國王
其一,之前說過烏雞國國王好善齋僧,說明他與僧人接觸的很多,而青毛獅子精畢竟是野獸成精,雖然在文殊菩薩身邊多年,畢竟還是不如專門的僧人對佛法的研究精深。而烏雞國國王可是虔誠的佛教徒,他接觸了那么多僧人,再加上自身向佛,就有可能問出一些極其難回答的佛教問題,如果把青毛獅子精難住,不利于取得國王的信任。
而他化身為道士就沒有這種問題了,反正烏雞國國王也不懂道法,更對道士不感興趣,青毛獅子精稍微糊弄一下就能過關,然后再展示一些驚人的神通,就可以讓國王信服。
其二,之前發生了一個小插曲,讓烏雞國國王對佛家的信任大打折扣,或者說有點害怕的因素。原著提到文殊菩薩為了點化烏雞國國王,曾經化身一凡僧面見烏雞國國王,然而這是一場不友好的會面,菩薩的一些言語激怒了國王,被國王投入護城河長達三天三夜,幸好金剛及時拯救,才避免菩薩更尷尬。
文殊菩薩
然而這時候,烏雞國國王應該已經明白,自己投入護城河的這位高僧其實大有背景,因為普通人投入河里十幾分鐘就掛了,而這位高僧堅持了三天三夜還成功地被金剛救走,這件事一定會有人上告國王。國王顯然已經知道自己得罪了佛門高僧,那么對佛家就會有提防,害怕人家報復,如果青毛獅子精還化身為僧人,恐怕國王不會輕易信任他,就會耽誤了取經計劃。
其三,其實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取經計劃其實就是抑制道教興盛佛教的計劃,能打擊道家的機會,如來從不錯過,其實大家仔細想想,取經這一路,不都是孫悟空等人打壓道家的過程嗎?許多修習道家功法的妖精都被滅掉,從大唐到靈山這一路凡是信奉道家的基本上都被取經團隊強行搬正。
而烏雞國也不例外,青毛獅子精化身為道士蠱惑國王,將來水落石出后,百姓們也是認為道家的人不好,欺負他們的國王,而烏雞國國王經過此難后,也會更虔誠的信奉佛教,從上到下都會對佛家感恩戴德,這是如來愿意看到的。
青毛獅子精